新西兰奶粉再差也比国产的强?

foodaily转载
2013.02.21

即使新西兰出现“二聚氰胺”事件,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不会用国产奶粉取代连番涨价的洋奶粉,甚至不少奶爸奶妈认为,新西兰奶粉再差也比国产强。

洋奶粉跌下神坛

从“大头娃娃”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国人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纷纷转向购买“洋奶粉”。随着国内消费者在海外购买奶粉的现象愈演愈烈,当地市场库存一度告急,奶粉脱销。抢购潮的背后,是“洋奶粉”质量更可靠的“刻板印象”。

在“洋奶粉”的冲击下,国内奶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据统计,目前我国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在高端奶粉市场,“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70%。由于市场份额不断受挤压,国产奶粉的市场话语权也迅速失去,特别是在“洋奶粉”变着法涨价的情况下,国产奶粉虽然饱受成本压力,却明显缺乏调价底气,导致行业盈利难度加大。

事实上,“洋奶粉”的产品质量并没有消费者想象的那么“邪乎”。2011年以来,大品牌洋奶粉接二连三被查出质量问题,先是雀巢等一线洋奶粉品牌被曝出金属污染、碘超标等问题,后是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还有泓乐、可益多、亨氏等一批洋品牌已经登上了质量不合格的黑名单。这些负面新闻,一次次打破了“洋奶粉”产品质量安全的神话。

国产奶粉未必能借机翻身

淘宝最新数据显示,最近几天“新西兰奶粉”的成交指数环比下降24.1%。成交指数为指数化的成交量,反映了成交趋势。这就意味着,最近7天新西兰奶粉的销售量有所下滑。而相反,受事件影响,1月28日乳业概念股走强,光明乳业皇氏乳业伊利股份贝因美三元股份黑牛食品等股价纷纷上涨。有分析认为,二聚氰胺事件或将有助于消费者理性回归国产品牌,对国产奶粉是一种利好。

但根据网络在线调查结果,相信新西兰等国洋奶粉“是安全的”,依然是主流。而相信中国奶粉也含二聚氰胺的,则是绝对多数——虽然这事与中国奶企本来压根儿就没关系!这个数据可能有网友的一些非理性情绪在起作用,不过这个结果却提醒我们,国产奶粉业的安全事故,已经深深伤害了国内消费者,这也是此前国产奶粉降价,洋奶粉逆势涨价依然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

乳品行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国内乳品企业有可能因此而有所好转,但是不会一下子就打赢‘翻身仗’”。三聚氰胺,是人为添加,不亚于“投毒”;而二聚氰胺残留并非蓄意添加,而是奶牛吃草后在奶中残留的,无主观作恶的故意行为,算“意外”事件。且其毒性小,此前尚无通行检测标准,恒天然和新西兰政府在事件处理方面也十分积极。所以,王丁棉认为,“国产奶粉品牌一下子翻身很难,在未来五年内乳品行业的格局不会改变,洋奶粉仍将垄断中国市场”。

国内乳企比国外差在哪里?

问题曝光之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手段,很值得一说。首先,这个问题是该集团自检发现的,并按规定上报给有关部门。其次,迅速查找原因,并向社会公布。据称,二聚氰胺残留的可能原因是,新西兰在一些地区的牧草上喷洒二聚氰胺,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硝酸盐污染地下水,这本是一种保护环境的做法。再次,为彻底摸清牛奶中检出二聚氰胺的来龙去脉,现在新西兰两家生产二聚氰胺肥料的企业,决定停止生产和销售,这一举措显然给力。并且新西兰方面表示,从去年9月起,新西兰的农场就不再使用含二聚氰胺的肥料,现在生产的乳制品也不大可能含有二聚氰胺残留物,消费者可放心食用。而其他一些知名乳业洋品牌也纷纷撇清与该批次“问题奶粉”有关,可谓对乳品安全极度敏感。

而国内乳企发生任何问题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回避、推诿、辩解。去年11月份还有官方人士表示,内蒙古的蒙牛、伊利两个厂子没有任何的毛病,问题出在源头。多年来,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乳企负责人,总是一味高调宣称我国乳业“标准最高”、“历史最好”、“监管最严”;总是一味迁怪国人期望过高、“崇洋”不买国产奶。这种环境下,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如何能让人放心?

新西兰奶粉到底有没有问题,目前卫生部还在论证。但从其及时、专业、正面的应对来看,估计事态会慢慢平息。国内乳企如果不能从中学到点东西的话,恐怕很难摆脱被“洋奶粉”压在头上的命运。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foodaily转载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