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局限于国内耕地和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充分利用世界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不仅代价太高,而且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粮食,一方面是产量的十年增,另一方面是进口量频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11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196万吨、78万吨和962万吨。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分析认为,实现“十连增”主要有政策利好、北方降水增多、科学抗灾等几个积极因素。
粮食增产的同时,粮食自给率却不断降低。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超过了7000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即便以官方数据2012年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为58957万吨计算,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至约89%,而中央规定的红线是95%。
更重要的是,主要口粮自给率下降速度很快,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前11个月中,中国对三大谷物的净进口量已达到940.4万吨。分别是2011年同期的2.2倍,2.7倍和3.6倍。
而城镇化将使中国粮食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为52.57%,预计峰值在70%至75%之间,2030年将达到70%左右。从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间,中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人左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2013年农民工年人均粮食需求比农村居民高出119.14公斤;比城镇居民高出51.04公斤。一个农村居民从农村来到城市,适应了城市的食物消费结构,其日消费的粮食要增加20%。数亿进城农民将是中国推动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中国粮食自给率还有可能下降。
中国粮食是否已触及安全警戒线?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最近发布《全球食物安全指数报告》,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第42,报告将中国列入良好表现一档。相对于人均GDP第52位的排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食物安全水平大幅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
其实,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仅仅局限于国内耕地和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充分利用世界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不仅代价太高,而且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中美农业贸易依赖程度已经很深。2012年从美国进口大豆占当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44.5%(2597万吨);从美国进口玉米占玉米进口总量的98.1%(511万吨)。从2001年到2012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为214.9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43.7%。
中国与巴西的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农产品186.6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6.6%,2012年中方逆差为179.6亿美元。巴西已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国进口的大豆占巴西大豆产量的28.6%和出口量的62.2%。
但粮食安全还是要立足国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为促进农业持续稳产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国务院近日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即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