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食品”袭来,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科学报
2013.12.02

由于人口增加、可耕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等因素,粮食短缺正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人造鸡蛋人造肉人造食品纷纷袭来,它们不但能让人吃个够,还能吃得更健康。未来,以天然食品为主的传统餐桌是否会被人造食品所占领?

11月,美国加州旧金山汉普顿·克里克公司研发的一种可以替代鸡蛋的人造食材在全美各大超市上架出售。这种被称为超越了鸡蛋的人造鸡蛋一经出现,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未来,除了鸡蛋制品,是否会有更多人造食品出现,甚至统治我们的传统餐桌?


 

人造食品由来已久

根据汉普顿·克里克公司创办人乔希·泰特里克介绍,这种人造鸡蛋是用12种植物提取物制作而成的,其中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是其主要成分。因此,在口感上,与传统鸡蛋并无太大差别。人造鸡蛋可广泛使用在面包、蛋糕、蛋黄酱、鸡蛋面等食品的制造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乔希·泰特里克表示,用植物蛋白合成的人造鸡蛋食材的能量转换率为21,大大高于畜牧业的391。用它取代传统鸡蛋可以降低成本和售价。

事实上,除了人造鸡蛋,许多年前,科学家就已经研究出了人造肉。相对可行的办法就是用植物蛋白模拟肉。主要是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经过纺织化处理,将原来的球状蛋白变成肉的纤维状。

而更高级别的人造肉则出现在几个月前英国伦敦的一场试吃会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马克·波斯特研制出了一种试管牛肉。他先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干细胞,并放入营养液中,3周后细胞数目超过100万个。此后,再把它们放入数个小型容器中,细胞合成大约1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大约3000条薄薄的肉丝冷冻起来就能组成一块正常大小的肉饼

为了使试管牛肉的色泽更鲜艳,马克·波斯特还尝试添加了天然复合肌红蛋白,以及一些红色甜菜汁和藏红花粉。

用这种人造肉制作的汉堡看上去几乎与一般的汉堡无异,不过,这块还处于概念阶段的人造肉制作成本高达33万美元。

降低畜牧业碳排放

乔希·泰特里克发明人造鸡蛋的初衷人们恐怕想象不到。他对媒体表示,在非洲参加一个减贫项目时,目睹了那里食物短缺的严重性,才萌生了要制作人造鸡蛋的想法。

事实上,天然食品不仅在人口快速增长的今天呈现出短缺的问题,还影响着人类环境,尤其是畜牧业。

世界银行前首席环境顾问罗伯特·古德兰曾提到了很少被人注意的数据:从1960年开始,牲畜数量已翻了六番,在2010年已接近600亿头;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现在用于放牧,三分之一的可耕地被用于生产饲料;五分之一的亚马逊雨林已被毁,主要用于牲畜和饲料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6年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指出:由于人类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不断上升,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超过全球交通运输的排放。

欧盟甚至在《气候变化—2050:今天决定未来》的决议中,警告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敦促减少肉食的消费。

除了畜牧业的低碳化发展,研制人造食品也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


 

营养价值有差距

所谓的人造食品,就是根据天然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选取含有同类成分的普通食物做原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仿生模似食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理论上,人们常在火锅中吃到的蟹棒、虾丸、肉肠等都属于人造食物

目前的"人造食品"主要是用豆类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李兴民解释,豆类植物蛋白也属于优质蛋白,可以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不过,以鸡蛋为例,天然鸡蛋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还包括脂肪、卵磷脂和少量胆固醇等,在中国营养协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李淑媛看来,从营养层面,人造鸡蛋无法百分之百复制天然鸡蛋。

当然,植物蛋白也有自身的优势。尤其与天然的肉类相比,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不容易诱发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反还能抑制和防止血栓形成。

李淑媛认为,健康膳食在于均衡营养。用植物蛋白代替一部分动物蛋白可以成为一种选择,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动物蛋白。

另外,人造食品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人们的质疑。李兴民坦言,为了在口感上无限接近天然食物,人造食品需要添加一些调味剂和黏合剂。

理论上,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调味剂就是安全的。李兴民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造食品通过选用天然材料或者改进加工工艺也可以提升口感。

例如,这种人造鸡蛋在初期制作松饼时,味道并不完美,没有人们想要的弹力。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在植物中就蕴含有人造鸡蛋所需要的黏合力成分。

不会取代天然食物

乔希·泰特里克的人造鸡蛋只是罐装的流质,因而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球状个体出售,它本质上是一种具备了类似鸡蛋功效的新型原料。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王世平看来,这类人造食品其实就是精深加工食品,它们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代天然食物,而是使某些原料充分发挥它的资源优势,为加工食品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

据王世平介绍,以大豆为例,大豆制油以后的副产品豆粕有相当一部分作为了动物、水产养殖的饲料,另一部分则可以用来进行精深加工,主要用于提取大豆蛋白,就可以制作人造食品后者的产品附加值要远远高于前者,这符合食品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他指出。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造食品会是未来食品精深加工领域的一大趋势。至于它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主流食品,王世平认为无法简单地下结论。

李兴民也表示,人们对食物的选择是多方位的,不但要考虑风味儿,还要考虑价格、饮食习惯等。姑且不说人造食品的口感还不及天然食物,中国人本身就不如欧美人习惯食用加工食品。而诸如试管牛肉这样的天价人造食品,经济上尚不具备可行性。因此,在一个人口数量相对稳定,农作物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天然食品依然会是人们的首要选择。

事实上,如今,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欧洲,回归天然返璞归真正成为新的流行风尚。


 

延伸阅读——未来的概念食品

1分子食物

所谓分子食物,是指把葡萄糖、维生素C、柠檬酸、麦芽糖醇等可食用的化学物质进行组合或改变食材分子结构,再重新组合。也就是从分子的角度制造出无限多的食物,不再受地理、气候、产量等因素的局限。

比如,把固体的食材变成液体甚至气体食用,或使一种食材的味道和外表酷似另一种食材。如:泡沫状的马铃薯,用蔬菜制作的鱼子酱等。但顶级分子食物制作起来就如同做科学实验一样复杂,难度极高,因此价格极高。

2空气食品

顾名思义,这种食品既非固体也非液体,而是一种含有多种人体必需营养品的悬浮微粒。

这种空气食品按一定的比例调配好,储存在一种类似喷雾器的容器里。食用时,只要将喷嘴对着张开的嘴巴,用手轻轻一按开关,马上就会有一股喷入口中,人吸进后,饥饿感即会消除,并且产生一种进食了美味佳肴的满足感。整个进食过程只需1分钟,方便快捷,最适合日理万机、无暇进食的人士,同时也是减肥的理想食品。记者 胡珉琦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中国科学报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