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江南大学陈坚院士:食品的未来已经到了

奔流财经社
2021.11.14
 

“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得健康。”

不难发现,这两年大众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高——不仅是吃得开心,低脂、低盐成为了入餐桌的门槛。

在此之下,食品行业逐渐催生出“安全、营养、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再加上环境资源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课题”,所以食品行业也产生了“智能、节能、环保、可持续”的产业追求。

由此,大家开始讨论“未来食品”这个概念。

尽管不少人对未来食品还是有很强的陌生感,但不得不承认它正在加速闯入我们的生活,并且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

2019年11月,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未来食品命名的研究中心——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在江南大学落地。

近日,奔流财经社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主任陈坚进行对话,话题围绕未来食品将如何改写传统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又将如何“大展拳脚”展开。

下面我们将用几个#热点话题#,无死角地呈现这两个小时的对话内容:

#到底什么是未来食品#

陈坚:“未来食品解决的是今后人类要面临的挑战。”

奔流财经: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提出未来食品,您觉得我们国家在未来食品这个领域中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陈坚:2019年,江南大学牵头了国家科技部提出的“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食品的专题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国家都在提出一些关于未来食品的概念和具体方向。

现在全球约有两千家人造食品公司,但我认为,未来一定是慢慢集中,头部的企业会慢慢显现。比如,以前中国每个城市都有啤酒厂,但现在是前5家的啤酒大厂占据了全国80%的啤酒销量,未来食品行业也会步入这个阶段。

奔流财经:在未来食品这个领域中,近两年植物肉成为了资本关注的重点领域,您怎么看待植物肉受追捧的现象?

陈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它解决了传统养殖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

许多人不知道,全球的养殖业产生的温室气体与交通运输业基本相等。以我们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来看,未来30年全球还要增加30-50%的蛋白输出量,如果还采用传统养殖的方式,对于环境的压力不言而喻,所以必须采用其他变革性的方式来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挑战。

第二个问题是在人类的健康方面。如今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入了过多的动物蛋白,所以需要用植物蛋白这些来替代传统的肉制品。在今年上半年,江大也已经拿到了国家科技部第一个“十三五”的人造肉科研项目。

对话拓展:

多吃肉会污染环境,陈院士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201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动物食品需要为环境问题负责,肉制品和奶制品为人类提供18%的卡路里和37%的蛋白质,却占用了人类83%的农田,排放了60%的农业温室气体。

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左右,如果仍按照现在的饮食方式尤其是肉制品消费习惯,地球上的肉制品不足以保证将近100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到2030年,中国肉类将缺口3804万吨。

2019年,人造肉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全球十大突破和新兴技术之一。而现在看来,国际上对植物蛋白产业十分看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至少有24家企业有正式的新蛋白项目或明确新蛋白业的产品线,国际上专注于发酵进行新蛋白应用的企业有40余家。

就拿未来食品中的植物肉来说,短短一年间,其在国内市场发展迅速,就2020年,百草味、肯德基、星巴克、喜茶、雀巢相继推出不止一款的植物肉产品。

到今年,棒约翰、必胜客、喜茶、百草味、拉面说等等,凡是你能想到的快餐品牌基本都涉猎了植物肉,还有植物奶如伊利植选、OATLY燕麦奶,植物蛋如Just Egg等等也相继面向市场。

同样呈现火热姿态的,还有植物肉,或者说人造肉的资本市场。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去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80天时间内从25美元涨至170美元。

此后,中国资本市场便突然火了起来——星期零、未食达(北京)科技、Hey Meat等创业公司接连拿到融资,光速中国、愉悦资本、经纬中国等头部投资公司都相继在这个领域下注。其背后原因,当然是人造肉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被看好。

Beyond Meat作为国外头部人造肉企业,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和潜力,于2020年9月在浙江嘉兴建厂,提前押注中国市场。现在,戏台已经搭好,就等着角儿和台下的观众了。

#智能制造与食品行业#

陈坚:“食品工业应该是智能制造未来需要重点布局的一个产业。”

奔流财经:国家科技部明确提出,到2035年食品产业要成为高技术产业,您觉得食品产业怎么成为高技术产业?

陈坚:从整体研究来看,我们说未来食品是“3T”融合:FT食品技术,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目前来说,工业已经进入了4.0时代,即智能化时代,所以智能制造将成为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比如,糖是一个很小的晶体,通过智能制造可以把糖变为多孔状的结构,让它进入口腔可以迅速融化,从而让人迅速的产生满足感,进而减少对糖的摄入。

奔流财经:与传统的食品工业相比,您觉得智能制造介入食品行业需要攻克哪些环节的问题?

陈坚:因为食品工业还是要依赖人,我们说的是,眼看耳听鼻闻,而智能制造不同的是它是采用人工智能方式来替代人,那怎么能让机器对食物的触感能和人所感知到的一样,就要利用生物传感器,让它能替代人的感知。

实现制造全过程智能化,可能成为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未来,高新技术与食品产业深度融合将不断引导食品安全营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成为全球食品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对话拓展:

从对已经开展了智能化升级改造的食品生产企业分析来看,我国的乳制品、馒头、饺子、汤圆这些食品加工领域正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但大多数菜肴食品加工生产和管理状况仍然相对落后。

现在来看,智能化在食品行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推动产品优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等,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用无人化操作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同时通过智能化车间对各个环节的物料状态不断提高最终产品的口感。

无锡有一家企业,布勒集团,原来是做传统粮食机械的,现在他们推出了智能工厂解决方案Smart Mill1.0,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了标杆项目。

#全国首个未来食品科学中心#

陈坚:“生物技术或将成为未来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奔流财经:未来食品科学中心作为全国首个以未来食品命名的研究中心,投入使用后,它主要研究哪些技术,怎样体现其“独一性”?

陈坚:现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关于未来食品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组织,作为中国食品学科中最重要的大学之一,江南大学率先建立了未来食品科学中心。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将致力于研究以下四个方向: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大数据、感知科学、智能装备制造。每个方向都会建立平台和实验室,并且在一些城市建立未来食品研究院,实现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的对接。

以食品感知科学为例,它研究的就是怎么把食物做得更好。以前是“感官评定”,这是最传统、基本的,而现在很多都是跟脑科学和神经生物学交叉。因为“口中有味”实际上是“脑中有味”——味蕾传递到脑神经,所以未来食品科学中心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如何使食品更加美味。

比如OATLY燕麦奶,一个瑞典的品牌,它最成功的就是跟生物技术(BT)的结合。采用新型酶制剂对燕麦进行加工,加强了它入口之后所产生的乳脂丝滑感。

对话拓展:

据了解,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将发挥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流学科的科技优势,构建“食品合成生物学中试实验室”和“食品大数据中心”两个研究平台以及多个实验平台。

陈坚告诉我们,目前未来食品中心里面已经建设立了两个国际合作技术中心,分别是和美国的ADM公司以及日本天野酶制剂合作进行。

陈坚认为,生物技术或将成为未来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因为食品合成生物学可以制造、合成以往没有的食品原料及配料,随着合成生物学、增材制造等变革性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并与现代食品科技等进行交叉,将快速催生出新型食品,重塑食品的制造和供给模式。

生物技术和食品的结合是江南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和特色。陈坚认为,江南大学“食因生强,生因食特”。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都是业内的翘楚,食品专业因为和生物技术结合而更强,生物工程则因为有“江大食品”这个全球排名前列的王牌专业而呈现出更多的食品特色,两者相得益彰。

#无锡的未来#

陈坚:“在未来食品领域,无锡有条件做引领。”

奔流财经:全国做食品研究最好的大学在无锡,又有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可以说无锡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您对无锡食品的未来怎么看?

陈坚:实际上我认为在长三角的城市中,无锡如果不抓住“食品”做点文章,是很可惜的。科技部也提出在2035年希望把中国的食品产业打造成为高技术产业,在我看来无锡是有这个条件来做引领的。

要在一个地方做某一产业我认为有四个关键因素:资源、技术、资本、政策。在这里面只需要满足两个因素就可以发展,显而易见无锡在前三项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之前无锡和江南大学医学院展开了合作,但是我认为无锡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江大最强的学科食品来做点事情。

奔流财经:现在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已经建立,站在这个角度您觉得无锡的未来食品应该怎么发展?

陈坚:无锡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作用。比如去年无锡提出了太湖湾科创带,无锡可以在科创带上和江大建立国家食品科创中心,吸引全球食品领域顶尖的企业入驻,这时候就会产生技术,而且是“大技术”。

与其他城市相比,无锡的目标应该更远:一、成为国家项目和国家重点任务的承担者;二、成为食品行业变革性技术的发源地;三、成为食品产业占领世界高地的驱动器。

对话拓展:

无锡不管是在智能制造领域还是食品领域其实都有着很好的基础,且不说无锡拥有江南大学,在物联网产业、智能制造领域无锡都具有领先优势。

但许多人都会觉得,无锡好像并没有与未来食品相关的产业,但实际上无锡不是没有,只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这些产业太耀眼,让人忽略了无锡的食品产业。

比如全球粮食机械行业巨头瑞士布勒集团中国地区总部就设在无锡,还有安利的植物研发中心、养乐多,包括纽迪希亚、华瑞虽然名义上是制药公司,但也是属于特医食品的范畴。所以我们还是对无锡这座城市发展未来食品抱有信心。

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前40年,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可以预见,未来40年,技术将会推动食品行业发生巨变,传统食物焕发生机,新的食物则从实验室里被制造出来。

而作为消费者而言,不管你是否能接受“未来食品”这个全新概念,你都得明白,菜单上一成不变的食物原材料的排列组合即将迎来新的变革。这是属于时代的风口。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奔流财经社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