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院士谈益生菌:正成为生命健康领域关注点

新京报
2022.08.11
大健康市场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在科技创新和投资增加双重因素推动下,市场业态加速转型升级。营养健康产品是大健康市场的主力军,其市场属性是“专业化的消费品”,具备更强科技驱动力的企业,将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文:新京报

来源:新京报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在接受新京报访问时表示,与一些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食品科学研究与应用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领跑”技术比例小、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低、加工增值和资源利用不足和食品毒害物侦测对国外依赖度高等。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科学技术的提升,“卡脖子”问题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依然面临装备研发能力不足、一些高精设备高度依赖进口等问题。以婴幼儿配方产品中的益生菌为例,我国益生菌的研究与生产起步晚,同时受制于婴幼儿益生菌的法规与新菌株临床试验研究的矛盾等客观原因,导致我国婴幼儿益生菌产业的核心菌种几乎被美国、丹麦等外国企业垄断。在我国目前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13株菌株中,仅1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核心菌种自主率不足,缺少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益生菌制剂的关键技术,制约了我国婴配乳品的国际竞争力。


01

在谈到益生菌产业时,陈卫院士表示,益生菌目前正日益成为生命健康领域的关注点。较欧美而言,我国益生菌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但从全球益生菌行业技术来源国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益生菌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26%,仅次于美国。除婴幼儿食品中所用的菌株外,国内益生菌越来越多地使用本土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团队和企业共同努力,将更多优良的菌株加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目录,真正实现从婴幼儿到老人全生命周期益生菌的本土化。


从研究现状看,消化胃肠道疾病仍是当前益生菌干预的主要领域。但益生菌干预的热点问题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样。比如,当前益生菌研究涉及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干预的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疾病主要包括自闭症、抑郁症、认知障碍、焦虑等;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周炎、龋齿、口臭等;感染性疾病主要探究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探究了益生菌对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作用。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内外也有一些团队在开展临床试验,正在探析益生菌对新冠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效果。


对于未来研究和发展应用:


一是更加科学准确解释益生菌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既要有消费者层面的明显体感,更要有科学研究层面的数据证据。只有找到或看到这些能调节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和特定菌群的关键物质,才能真正说明益生菌发挥了作用。


二是促进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这既是我国亟须解决的产业技术发展瓶颈,也是未来的主流趋势,需从技术、专利、品牌、储备等各方面进行完善。


三是应用领域的多元化。突破相关制备技术的瓶颈后,益生菌产品类型也将从发酵乳等普通食品,过渡到功能食品、微生态制剂药品、功能日化等多个领域的全面、精细化应用。


02

陈卫院士认为,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先进制造等技术的快速兴起,以及人们对食品营养健康的新需求,食品科学必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特别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促使食品科技创新迭代加速,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以食品组学、食品感知学、食品合成生物学等为代表的基础科学,产生食品细胞工厂、智慧厨房、智能制造、精准营养等新兴业态,真正突破食品科学技术瓶颈,推动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


未来食品科学可能主要聚焦在几个方面:


一是食品精准营养与个性化制造。基于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靶向生产精准营养与个性化食品。


二是食品合成生物学。构建食品细胞工厂,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生产肉蛋奶、油脂、糖等,形成食品的新型生产模式。


三是食品装备智能制造。利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开发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智慧厨房及供应链系统。


四是增材制造。基于快速自动成形增材制造(3D、4D打印)、图像图形处理、数字化控制、机电和材料等工业化数字化技术来生产食品。


五是食品质量安全全程主动防控。基于多元危害物快速识别与检测、智能化监管、实时追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过程控制和检测溯源,构建新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


六是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基因编辑等深度交叉融合,颠覆食品传统生产方式,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食品科学必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本文内容节选自新京报,有庶正康讯编辑整理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京报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