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岁月
来源:快消(ID:fbc180)
近日,成都和重庆因为高温限电,频频上了热搜。为了保民生,各个工厂从月初的限电五天,现在的通知都是限电到月底。各个快消企业要求业务无需到办事处报道,直接走市场。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饮品业务都面临一个尴尬问题:断货。
7、8、9三个月正是饮料出货的最好时机,如今的高温谁也不保证9月是否能好转,产品能否供应的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挣钱最好的季节,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同仁要少挣三五千元的提成,如果当前的情况不好转,这个旺季损失万把元也不是不可能。
再加上前段时间因为上海疫情——是的,上海疫情对全国快消品市场都有一定影响。因为那里是原材料进出口基地,也为全国各地提供物流服务。所以,上海疫情对川渝业务同仁的工资也有一定影响。
在天气不热的时候,因为没有原材料、损失了一部分工资;天气热了、又因为没有货,损失一部分工资;未来天气转冷了,货也来了,基本上属于是娃没了,奶来了。今年,快消同仁又少挣了一两万。
天灾还是人祸
炙热的高温,黝黑的皮肤,破旧的电动车,车座上绑着点箱皮,脚踏上放着没喝完的饮料,如今还要戴着口罩、头盔,衣服总是干了湿,湿了干。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最难过的是:一个月的努力却拿不到高工资——因为没货。
白居易写《卖碳翁》是“心忧碳贱愿天寒”,饮料的业务就是当代“卖碳翁”:像的不只是肤色,还有希望天再热一点,产品就卖得多一点。只是,限电下的各个工厂,供应不上需求,而从各地调货——都是旺季,别人怎么可能把货调给你呢。
成都,作为西南重地,我们曾分析过这个市场的特殊性——对一线品牌极其友好,很多在中原、西北、华中、华东都卖不好的产品,在这里都大卖特卖。这里是SODA水最大的市场,也是茶类的天下,碳酸饮料、果汁等也是出奇的好卖。自然,这里也成为各大厂家重要的工厂所在地——一是销量,二是地理优势。
今年,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限电无法生产。采购们忙着买发电机,销售负责人忙着调货。但都解决不了当下之急。
快消行业里有句话叫:不查都是“天灾”,查了都是“人祸”。这原本是用来形容很多市场做的不好的原因。然而,用在此时的川渝之地又何尝不是?
自2020年疫情以来,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似乎处处是“天灾”,什么高温、战争、疫情,不论哪个拿出来都影响销量,自然也就影响到业务的提成。可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尤其对于一线品牌来讲,当下的困境越大,则“人祸”越严重。
何解?因为疫情,快消行业在2020年进入投资热潮,各个资本涌入,于是诞生了大量的新消费品牌。这些新消费品牌来的快去的也很快,可是狂风过镜也会有痕迹。这些新消费品牌过后,消费者会发现自己尝了更多的鲜,但似乎对一些“传统品牌”的老味道越发有了好感。这种看似“消费降级”给传统一线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线上的渠道这两年也变得弱势起来,让快消又重回线下巷战。
当然,在重归线下外,有一些新渠道也熬了下来,这些又扩展了快消的销售“宽度”,让传统快消的销售呈现“立体化”销售模式;把握不住的疫情,也让一些山寨品牌死去,减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机会。至于高温,嗯,不用想,对于饮料销售更有利。
这些“天灾”,似乎对传统快消企业来讲、更多是加分项,可为何到执行的时候,却让业务人员少拿了工资?这不就是因为“人祸”嘛。
狠在当下
大家都说,危机就是即危险又有机会。2020年那波疫情以及此次的上海疫情,都让企业慌张。可在慌张下,大家也都对自己的业务链有了补充,对开发新消费场景如社区团购有了补充。如果说疫情三年,你的企业在应对疫情上还没有什么办法,那基本上就是“人祸”了。同样,我们看一下这次的“高温”。
这两年,全国各地保能源的事不是偶然发生的。去年,基本上各个企业都已经遇到过工厂限电,甚至很多原材料刚送到机器里,电就停了,导致大量的原材料损失。2022年,工厂停电比2021年还是要好一些的,至少告诉了具体时间,防止你在这个时间里,把原材料弄成半成品的损失。并且,去年的限电,不只是夏天旺季,在冬天为了保供暖,很多区域也出现了工厂限电。
这些显然不是今年才存在的,甚至,明年这样的情况也不会好转。当然,我无法保证天气,但是能源的供应,还是会有一定的控制。虽然,今年成都、重庆因为限电上热搜,其它城市对工厂的用电量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控制。
所以,企业如果还是按照过往的经验和销售量来制定“生产”计划,显然会影响销售情况。这两年,我们不得不把那个一直为快消人唾弃的“压货”再拿到明面上来。虽然压货是要被鄙视的,但事实的情况就是货压的越多,挣的越多。
我们曾经报道过农夫山泉在6月份狂压货,引起经销商不满,大家觉得这个企业要完了,结果却在7月份迎来华丽逆转。我们说是“天气”帮了它。其实被“帮”的何只一个农夫山泉。今年,可口可乐、康师傅饮品的销量在6月份也都追赶了一波全年的进度。“压货”同样是可口可乐、康师傅的强项。在这波“高温”天气下,我们看到可口可乐、康师傅、农夫山泉的主品项都没有断货,断货的多是那些“不压货”的品项。
这就是一个现实,因为有些产品平时卖的不好,所以从业务到经销商都不敢备库存,断货也就成了必然。而卖的好的产品,这些企业都加大了备货量,也就所谓的压货,导致的结果就是库存正常,排面正常,业务员该拿的高提成也拿到了。
对于一线品牌来讲,产品基本上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其差别也就是延长销售2个月而己。你在2月份生产的产品,明年1月份之前怎么也卖掉了。卖不掉的,显然你就不是一线品牌。目前,大部分一线品牌的产品保质期也都是12个月,除了可口可乐会有一些产品是9个月的保质期。所以在2-4月份备好5-10月份的销量并不算特别大的危险库存。当然,你说我为了经销商为了拿返利,为了业务员的业绩,去再租个仓库可能得不偿失。但多开些二批商,加大自己的提前吞吐量是可以的。
举个例子,2021年春节,很多经销商因为担心疫情反复,并没有备足够的货,导致那年的春节所有品牌疯狂了一波。在2022年很多经销商加大了备货,但却没有像2021年那样卖断货。其实,今年的库存消化,是经销商和企业都能接受的。总体的销量、经销商的利润是往上走的,并没有说因为2022年没有2021年的热度(主要是21年大家都没备货),而影响了经销商挣钱和后续的销量。
同样,2023年的天气可能没有今年好。那2023年提前布局的2-4月压货,会对经销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经销商倒闭吗,我觉得不太可能。也许没有2022年的高温天气,但销售不会太差。2023年春节是1月23日,因为今年的疫情以及销售情况,我觉得至少农夫山泉的“水头”会提前到2月,其“压货”也不会比今年少。当然,人家业务人员的工资也会更高,毕竟明年会不会有新品牌被淘汰不好说,但让出来的市场,农夫山泉往往是补得最好的那个企业。
显然,有时是要些压力的。“压货”有风险,但只有压力下,我们才会发现大家销售的潜力,各种手段很丰富——并不是靠窜货,大多是开发补充新渠道、新场景。
对业务员来讲,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最怕的是辛苦后拿不到高工资。每年的旺季,大家想的是多拿个“三五千”。接下来的时间里,似乎又要到了CNY(春节战)了,企业高管们需要考虑今年的CNY要不要做,要怎么做?是让业务补一补损失,还是今年就这样算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