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生的新品种里寻找产业机会

窄播
2022.09.21
花生无论是从种子品种的迭代周期,还是作物价值上都具备「长线产品」的属性。作为油料作物,它的品种创新有较大的市场前景,而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迭代,为弥生生物介入其中进行产业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文:朱若淼

来源:窄播(ID:exact-interaction)


弥生生物是一家提供精准育种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它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为下游产业客户及高校科研单位提供花生、玉米、小麦等相关品种的优质种源服务。


不久前,弥生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果壳发起的未来光锥加速器、知耕基金等跟投。这一笔融资将主要投入到产品研发和产品商业化上。


花生是现阶段弥生生物重点研发的品类。


「我当时把国内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能源作物基本都看了一遍,最后选择了花生。当时的考虑是,这个作物不仅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和前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是蓝海领域。」骆超说道。他是弥生生物的创始人,此前在科研系统内工作。他从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还在美国参与了一个科研团队的博士后项目。


他向我们展开分析了花生的产业机会。首先是从品类本身的角度上看,他认为花生无论是从种业的迭代周期,还是作物价值上都具备「长线产品」的属性。


「有些作物其品种迭代周期特别快,比如马铃薯的种子品种平均迭代周期是两年。从投入产区比的角度来看,一个新品种花好多年研发出来,种植两年就很快被其他品种迭代掉,这是不太合适的。」相较于马铃薯,花生的种子品种具有更长的迭代周期。


在作物商品价值方面,花生除了可开发成各种形态的食品类商品外,它也是油料作物。在国内油料作物供给紧张的大背景下,高产花生品种的研发对中国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


其次,从市场角度看,花生的前景也足够可观。


目前中国的花生生产规模全球第一,是花生的主要消费国和出口国。「我国的花生出口到日韩,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农产品」该特征也为骆超进入花生产业链上游从事新品种培育及商业化,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


最后,技术的成熟是骆超创业的必要前提。近年来与生物育种相关的底层技术不断突破。这让弥生生物「踩在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节点上。」


一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在过去10年间快速迭代,以CRISPR为代表的新型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逐渐成型,并不断发展。它逐步从可编辑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基因组,演进到可用于植物,甚至人类细胞的基因组编辑上。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相较于传统杂交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缩短了新品种的培育周期;相较于此前的转基因技术,它在改变作物性状时并不会向前者那样引入外源性基因,而是在作物自身的基因上进行调整。此外,其进入门槛也比前者更低。


目前,转基因的核心专利多为全球的农资巨头所垄断,其应用主要集中在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身上。它在种植规模更小,且更分散的经济作物上应用相对较少,这也为基因编辑技术介入这些作物的新品种探索,提供了空间。


另一方面,2016年到2018年间,学术界先后公布了花生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基因组。「物种所对应的基因组信息,是我们做生物育种的前提之一。」


在这些综合因素的推动下,骆超在2018年启动了创业项目。公司创业早期,弥生生物的客户以国内的大学、农科院为主。围绕这类客户,公司研发业务所聚焦的方向多以科研项目为主,「探索性工作更多,与实际生产挂钩的相对较少。」


尽管这类项目导致弥生生物早期的研发方向距离实际生产需求较远,并且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失败率,项目间差异较大同时造成了公司研发精力的分散。但骆超认为,前几年的科研项目合作帮公司完成了早期的基础研究及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那些订单帮助公司活了下来。


4年前的基因编辑育种领域,远远没有今天受到的关注度高。当时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创业环境都不明朗。「很多投资机构,包括业内人士对此都比较谨慎,我们当时首先要保证自己活下来。」


整个创业氛围直到今年发生较大的变化。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后文称指南)在2022年1月正式发布。它的出台意味着,国内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新植物品种,有了面向市场推广的可能。


政策明朗之后,今年的弥生生物无论是研发还是业务方向上,都越来越向产业界靠拢。


目前它主推的新品种是一款抗除草剂的花生,现已完成早期研发工作,接下来,公司将逐步推进新品种的商业化进程。


这个新品种弥生生物已经研究了三年。它也是其基于巴西客户提出的需求所启动的研发项目。


当时巴西农业部希望使用花生和蓖麻这两类油料作物,替代该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长年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单一模式种植,已在当地造成严重的土壤营养物质失衡,及病虫害问题。


为了替换这两类作物,巴西农业部当时希望找到能够规模化种植的花生和蓖麻品种。弥生生物接下了花生的需求,「蓖麻我们并不擅长。」经过三年的研发,弥生生物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初步研发出了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花生新品种。


这一性状改良带来的根本变化是,它允许花生在巴西实现规模化种植。因为如果花生不具备抗除草剂的性状,大型农业机械无法介入,只能靠人工的方式进行除草。


在骆超看来,抗除草剂的花生品种同样也适用于国内。「花生在国内的产业化障碍之一就在于其人力成本消耗太大。」他以大豆做对比,尽管国内种植花生的收益是大豆的3倍,但人力投入高于大豆,「中国种花生的投入里50%的成本是人工投入。」因为除草环节无法机械介入,只能依赖于人力。


接下来,他们的花生新品种将启动走出实验室的流程。


骆超预估这大概还需要4年的时间。因为他们现阶段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提纯及扩繁。在扩繁到一定数量后,他们再按照《指南》申请许可,并申报品种权。通过一系列测试之后,新品种才可以流通进入市场。「现在政策刚出来,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位、一个作物通过申报,行业还处在一个磨合过程。」


尽管基因编辑技术缩短了植物新品种的育种周期,但考虑到植物的自然属性、当下的政策及市场环境,新品种走向市场仍然是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在等待过程中,骆超围绕产业需求正积极拓展着新的客户,以推进公司下一阶段的成长。


「中国种出来的花生,几乎有一半用来榨油,有一半用来直接吃。」基于这两点,弥生生物一方面积极拓展了食用油相关的企业客户。其目前合作的客户中包括鲁花等知名食用油品牌。


「国内的一个主要需求集中在花生的高油酸属性上,它有助于提高花生油的油品,延长保质期。」骆超分析,这也是国内食用油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属性。因为它既能延长花生生产前的保质期降低企业成本,而且也符合当下的消费趋势。从健康角度上看,高油酸含量的花生油能「媲美于橄榄油。」


另一方面,弥生生物也在积极探索与食品产业链相关的加工企业、渠道品牌企业客户合作。在这类合作中,骆超将弥生生物定位为「一个优质的原料供应商角色。」今年他们已启动了建设自己品牌产品的计划。


骆超介绍今年年底公司将推出自己的花生芽品牌——脆小丫。主打的花生芽品种是一款杂交培育的小果型新品种,其特征是甜度更高,口感方面也较现有的品种有更大改善。新产品未来计划通过生鲜平台、社区团购等合作的零售渠道面向消费市场销售。


尽管这些新探索面临着不确定性,但骆超认为作为上游的技术服务商,他们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实际也迎合了当下产业链中下游的变化趋势。


这些尝试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盈利可能性,尤其在当下的大环境下,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要自己有造血能力,才能控制公司的战略发展节奏。我们不能靠烧投资人的钱,烧完这笔再等下一笔就麻烦了。」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新业务能帮弥生生物「练兵」。「我们不能等到基因编辑的品种出来之后,再去市场里打仗。产品出来之后,我得处于立马就能做到状态。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先从积累的品种资源中,选一些出来做这个市场呢?」骆超说道。


在国内基因编辑育种相关政策逐步放开的大环境下,弥生生物已经开始为未来做起了准备。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窄播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