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煌桐
来源:营销之美(ID:yingxiaozhimei)
01
正所谓“车有车路,马有马道”,在消费品牌明争暗斗的背景下,背后却有一些企业潜滋暗长,默默努力发展,等到在资本市场一飞冲天,才被人们所发现,这就是德国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所说的“隐形冠军”。
他们一般“大隐隐于市”,大部分是处于产业上游的中小型企业,专注于价值创造链中的某一个环,在某一细分领域占很高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不生产终端消费品,所以普罗大众对这些名字不太熟悉。在本文中,我们聚焦的主角就是他们。
自从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新茶饮第一股后,便没有其他新茶饮企业成功上市,与新茶饮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背后的供应商却迎来上市热潮。其中包括为CoCo、古茗提供奶精的佳禾食品;为喜茶、星巴克提供杯子等包装材料的恒鑫生活;为奈雪、一点点提供果汁鲜果的田野股份;以及为星巴克、奈雪、瑞幸提供糖浆和饮品小料的德馨食品,其中佳禾食品已在去年成功在A股上市。
为何原本给品牌“打工”的供应商比“金主们”还赚钱?又因何缘故,要纷纷赶着上市?基于此,我们将聚焦这些上游供应链企业,逐个进行分析。
02
排队上市的供应商们
去年四月份,佳禾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这给“幕后”的供应链企业,带来了更多关注度。在今年上半年,食品行业(尤其是新茶饮行业)相关的供应链公司,开启了上市热潮,幕后玩家纷纷走到台前,成为资本的宠儿。其中包括分别于今年5月、6月和7月,冲刺IPO的恒鑫生活、田野股份和德馨食品。之于这些公司名字,你或许没听说过,但他们服务的品牌,一定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今年5月,恒鑫生活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恒鑫生活成立于1997年,创始人是一对合肥夫妇,最开始是做印刷服务,后看到纸质餐具的发展前景,转而投身于新的市场。没多久,国家推出了限塑令,夫妇俩敏锐地察觉到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最终生产起可降解塑料、纸杯等包装材料。
随着新茶饮、咖啡的火爆,恒鑫生活业绩获得高速增长,其主要客户有喜茶、星巴克、瑞幸和蜜雪冰城等。据招股书显示,恒鑫生活去年卖出了21亿只纸杯、塑料杯,一年进账达7.19亿元。如果3亿杯香飘飘可绕地球一圈的话,恒鑫生活一年卖出的杯子,可绕地球7圈。
随后的六月份,田野股份向北交所递表。
田野股份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为原料果汁、速冻果块、鲜果等。其发展之初主要向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客户,提供预包装果汁饮料。在新茶饮行业火爆,对鲜果和果汁需求量大增时,田野股份大客户逐渐变为奈雪、茶百道和一点点。田野股份2021年营收达4.59亿元,前五大客户有4个为新茶饮品牌,营收占比超过一半。
在今年7月份,德馨食品预披露招股书,拟于深交所主板上市。
德馨食品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现制饮品配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包括饮品浓浆、风味糖浆、饮品小料等,主要大客户为星巴克、瑞幸、奈雪和书亦烧仙草等品牌。其饮品浓浆、风味糖浆产品创造了主要营收,营收占比近九成。2019年~2021年间,德馨食品年营收分别为3.93亿元、3.57亿元和5.29亿元。
因此,“供应链为王”依旧是个朴素而正确的真理,曾经隐秘的供应链企业,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扎堆上市的背后,意味着他们在达到一定体量和规模后,需要通过上市融资,来进一步扩充产能规模。
看完了供应商们的增收数据,想必你会有疑问,为什么“打工的”比“老板们”更赚钱,更早排队上市呢?我推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抓住机遇,背靠大树好乘凉
前几年,正好赶上新茶饮赛道风口,各种新茶饮品牌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直接带动了上游供应商的爆发式增长。
从生产纸杯、可降解吸管的恒鑫生活,到提供果汁的田野股份,再到生产风味糖浆、饮品小料的德馨食品,以及大大小小各类供应链企业,都赶上了这趟“顺风车”。只要自身产能有保障,就不愁没大订单。“内卷”的奶茶生意,养肥了这些上游供应商。
在新茶饮风口到来前,这些原料供应商并没有这么“赚”。像是田野股份,以前主要给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传统饮料企业,提供果汁原料,收入一直很稳定,没有太大的增长,但随着喜茶、奈雪等新茶饮品牌诞生、发展和“各种卷”,终端需求才推动这些企业开始高速增长。
2)供应链企业规模的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1年中国餐饮收入逾4.6万亿元,同比增长18.6%,虽然疫情放缓了餐饮市场的增长步伐,但从长期来看,大餐饮仍保持上升趋势。民以食为天,随着餐饮市场需求的增长,相继出现了大量规模化的餐饮连锁门店,其中包括各种快餐店和奶茶店。
餐饮大盘增长促使上游供应链企业规模的提升,因为下游品牌在选择供应商时,会优先选择生产能力较强,产量规模较大,有一定基础和名气的头部供应商,这也倒逼供应链企业的规模化升级。
在过往时期,餐饮供应链企业特点是“散、乱、小”,其规模、产业结构难以成大势,但随着食品餐饮行业规模、需求扩大,近些年逐渐出现了集中的大规模供应商,强者越强,这些企业更能够啃下这块大蛋糕。
04
繁荣背后,面临的困境
接连获得融资,并纷纷准备上市的供应链企业,看似风光无限,背后也存在着隐患,其中不乏高度依赖大客户、原材料成本和供应,以及大客户自建供应链体系等问题。
1)高度依赖大客户
供应链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高度依赖大客户。例如在去年,奈雪的茶为田野股份贡献了9206万元收入,营收占比高达20.04%,来自新茶饮企业的营收占比达到了56.49%。和田野股份类似,其他供应链企业也有对大客户过于依赖的情况。
谁也无法预测,一旦核心大客户出现变动,这些企业的收入会有哪些影响。尤其在过去的一年中,喜茶、奈雪纷纷打起价格战,对成本的压缩,自然也会影响到供应商的收入。
2)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波动
除了面临下游品牌的不确定性外,这些供应链企业还要应对上游农产品、原料价格上涨和供应风险波动。
例如恒鑫生活主要原料是原纸,受纸浆价格影响较大,在去年纸浆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原纸价格上升,成本抬升影响到恒鑫生活的营收。田野股份上游原料主要是各种新鲜水果,其生产、采摘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甚至一些极端恶劣气候的影响,原料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的压力可能随时出现,对供应链来说都是潜在的风险。
3)“金主”下场,自建供应链
供应链企业们处于上下游之间,不光要应对上下游两端的可能风险,还要面对“金主爸爸”们亲自下场的威胁。
例如新茶饮企业们纷纷下场,布局供应链,喜茶在贵州自建茶园,奈雪自建有机茶园和果园,古茗、CoCo等品牌也纷纷拥有自己的茶园、果园。
同时,下游品牌开始入股上游供应商,例如喜茶入股焙炒咖啡服务商“少数派咖啡”,持股比例达12%,奈雪出资3864万元,收购田野股份4.4%的股份,沪上阿姨也收购其100万股。
下游品牌一边买买买,一边造自己的供应链,投资供应商,都是想在上游拥有一份话语权,以减少对上游供应链的依赖。
05
一面走C端,一面做技术壁垒
既然品牌可以下场自建供应链,那么供应链企业是否可以做C端品牌呢?
例如作为一家以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食品供应链企业,宝立食品的客户名单囊括了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德克士和喜茶等连锁餐饮品牌。
去年三月,宝立食品收购了厨房阿芬75%的股份,今年9月又买断了剩余的25%的股份。而厨房阿芬旗下品牌“空刻意面”,便是速食意面网红品牌。此前,“空刻意面”也是宝立食品的客户。
从服务客户到收购客户,宝立食品在C端转型尝试中,尝到了甜头。面对着毛利率连续三年下降的复合调味料业务,宝立食品通过收购,在C端化转型上,找到了第二增长点。其轻烹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27.69%,涨到了42.76%,毛利率上涨的主要动力,就是来自于空刻意面的品牌效应。
同时,供应链企业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核心优势,让自己不再那么被动。去年,奈雪推出“霸气玉油柑”,一经上架就成为爆款,过往小众的油柑突然大火,成为网红品类,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这一爆款的诞生,离不开背后的田野股份。田野股份配合客户成功研发了油柑汁、黄皮汁、刺梨汁等新品,为客户们打造了爆款,收获了大批订单。有了技术壁垒,以及大客户的背书,供应链企业也不愁订单,营收自然水涨船高。
因此,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一些,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自身护城河,如何更好地保持长期优势,这些都是“隐形冠军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