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首都,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有着更高的期待,从追求温饱到追求安全,再到近年来开始更加注重营养健康,我们的监管一定要满足首都市民的新期待求。”昨天,市政协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张志宽向本报记者介绍,本市将从今年起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药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食药监管实现统一调度快速响应
食品药品安全是历届两会高度关注的话题。5个月前,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式挂牌,负责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和药品实施统一监管,结束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
“目前,市级、16个区县和322个街乡均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在最为偏远的密云古北口镇和新城子镇、门头沟清水镇、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等偏远村镇也都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张志宽介绍,去年11月1日起全面履职的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机构设置模式在全国独具创新性,更接地气儿。
目前,北京市已经构建了市、区县、街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体系。不仅实现“全覆盖”,还突出了属地政府负总责。食品药品监管所既是区县食药监局的派出机构,又是街道、乡镇的内设机构,发挥了统一调度指挥和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的优势,有利于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就地排查、发现和处置。
据悉,市食药监局结合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一个根本目标:要让北京市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此外,还提出了“两个至上”的基本准则:“公众安全健康至上、优质高效服务至上”。
“三个最严”为北京百姓把关
张志宽表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成立后,要做到“三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戒”。该怎么理解这“三个最严”?对此,张志宽进行了全面解读。
在“最严谨的标准”方面,本市将针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普遍建立起严谨的技术审评制度,将食品消费的重要环节及制度逐一分解,如原材料采购、加工、操作、包装、检验、配送、餐具清洗消毒以及食品生产经营的环境、设施、人员管理等,逐一分析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风险,逐一制定规范,由食品药品监管技术人员对这些要件提前从严审查,前移风险防控关口,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在药品方面,市食药监局将从严执行基本药物及高风险药品的质量标准,出版“新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规程”,增加对制剂的检测项目,严格规范制剂的生产工艺,提高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进医疗机构制剂、特别是儿童专用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的提升。
第二,在“最严格的监管”方面,2014年,全市食品监测抽检的总数将达到13万个样本以上,日均接近360个。监测抽检一方面从监管业态、区域等方面尽可能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监测的项目要突出市民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比如大米中的重金属、牛羊肉的掺假、婴幼儿奶粉等等都纳入了常规监测。
技术部门正在开发利用“垂直搜索”监控互联网违法经营食品药品行为,严厉打击网上和电视广告销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在“最严厉的惩戒”方面,北京市食品药品信用信息平台正在构建中,今后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市食药监局正在探索对企业实行违规计分制管理,对屡次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停止经营资格直至实行产品退市、企业退市、区域退市措施,加大失信违法的成本。
现代科技助力食品药品监管
“首都作为食品药品的特大消费型城市,85%和90%以上的食品、药品靠外埠乃至国外供应,我们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去加强食品药品的准入监管,加强对市场上销售食品药品的监测,及时发现、甄别和控制风险。”张志宽说。
据悉,市食药监局将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目前,依托首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本市大型企业生产的原料奶、鲜肉产品等可追溯,在全市基本药物在产企业、配送企业、批发企业建立了电子追溯监管系统。
公众非常关注的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正在建设中,监控互联网违法经营食品药品行为。执法人员将从互联网食品药品的海量信息中搜索和识别经营食品药品的平台、网站、网店以及有关违法虚假宣传内容,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掌握的许可和监管资料进行比对,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辅助监管部门发掘违法案件线索。
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加强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及评估中心、市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检验所、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中心、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的建设,切实提升发现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今年,本市还将为基层所配备数字化便捷式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设备,确保辖区食品药品安全。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在食品安全方面,将及时调动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快速检测车、应急保障车等,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处置的需要。在药品安全方面,市药检所目前具备药品、生物制品、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和洁净区室七大领域的实验室资质,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突发药害事件和日常监管工作中的风险监控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