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嘴嘴
来源: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
原因很简单——听说它家用的都是工业辣椒精,吃一次整个人都是曹氏味,甚至连你的“轮回酒”(小便)都能在24小时之内改姓曹。
本着是骡子是马都得出来溜溜的心态,我点了小红书网友都劝退的特辣,试图一拳暴击未来7天的工作日,然后因为打不过“科技”狠狠地被生活再一次重锤。
这是什么心态?和现在年轻人爱吃重口味的川湘菜一样,历史上多次被归属于【穷人饭】的辣椒如今成了打工人的【救命灵药】。以前人吃辣是为了下饭,现在的打工人……看一眼工作安排,大抵是为了自己的精神来一场膈应却酸爽的桑拿浴。
01
吃一次曹氏鸭脖,
你的尿都得姓曹
最近半年,曹氏就和母鸡下蛋一样在北京疯狂开店。
虽然曹氏鸭脖听起来很像是绝味的亲戚,但实际更像是杨国福的弟弟,都是自选菜然后烫熟。只不过杨国福是骨汤,而曹氏是鸭货较多、凭借着工业辣椒精出圈的热卤麻辣烫。
曹氏最像杨国福的是——价格不便宜。虽然起家在成都某不知名小推车,但如今的曹氏褪去路边摊的廉价,成为热卤之神。你随便手一抖,鸭货加一把,便是三位数的中产小吃了。
此前我曾小试牛刀过一次曹氏的微微辣。彼时博主们接连在曹氏辣度挑战赛中溃败,“千万不要吃特辣”是曹氏顾客之间爱的传承,前人苦苦劝阻后人千万不要试图用自己的血肉身躯试炼“化学武器”。
如今不一样了,不来点刺激我怎么对抗7天的调休?
于是我在消化道和乳腺之间选择了后者,随手点了50多元的特辣曹氏鸭脖。
果然曹氏还是那个曹氏,化学味道永流传,工业辣椒精的香味隔着外卖柜的玻璃就飘了出来,我从小嗅油炸淀粉肠到大的鼻子一闻就准。
为了让这顿饭吃到尽兴,我提前给自己准备了一杯椰奶,配着曹氏觉得自己瞬间精致。直到我开始吃——
第一口,还能接受;第十口,我开始心疼钱。
第十口已经是我的极限了,虽然一顿饭也不够一个花西子,可我一天也挣不到几顿曹氏。于是我又深闷一口椰奶,并拿出袁隆平爷爷的照片再看两眼,试图往自己嘴里多塞一片爆辣土豆。
成功了,但我知道这是最后的成功,胃里的灼烧程度已经不允许我再多吃一口。短短的十一口曹氏之间,我想了很多事情,比如节约粮食和身体健康哪个更重要,再比如是把自己卖给老板更体面?还是卖给曹氏更体面?
看着只是有点“皮肉伤”的外卖盒,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吃曹氏鸭脖的经历。
彼时我已经被众多美食博主安利过这个传说中的“四川热卤天花板”,于是北京一开店我就赶紧叫朋友一起去打卡。由于是微微辣所以我已经记不清那次的味道了,但我犹记得——
短短的进店半小时,我仿佛被腌成了曹氏。从头到脚,连鞋子都散发着浓浓的“科技力量”,即使洗了澡换了衣服但曹氏在3天后还时不时出来找点存在感。
把你腌成曹氏,我的经历还只是轻度。“吃完之后几乎24小时毛孔散发曹氏味,连呼出来的气都是,更别提小便,味道浓烈经久难忘。”很多网友回忆自己的经历,唯有【曹氏味道】成为这批食客之间的共享记忆。
小红书@芒果馅馄饨:
即使吃完整个人被腌成曹氏味,甚至有人吃完肠胃非常不舒服,但曹氏仿佛流进了你的血液里,让你时不时想来两口,为啥?
“坦坦荡荡承认用辣椒精第一人。”
在其他商家力争把预制菜做成表演赛,不惜请专人来现场演绎只为卖到更高价的时候,曹氏的自曝科技用料却成了稀有。
如果你去店里吃过一次曹氏,大概率会看到老板当着你的面直接加工业辣椒精。这还不够冲击,社交平台上有无数个顶着“曹氏”title的真假账号把【曹氏揭秘】当作吸引网友肛肠的最佳流量密码:
3.1万配方免费送、正宗曹氏操作手册,各式各样的“曹氏鸭脖配方”散落在互联网的角角落落。
最后惹得官方直接下场,赶紧把泼天的流量揣进自己兜里。曹氏鸭脖小红书官方直接公布了“科技”配方:
辣椒精、增香剂、增香粉、肉类护色剂……连比例都写得一清二楚,让冒牌货退无可退。看着直接摆在明面的配方,流窜在热点一线的美食博主们自然赶紧复刻拍摄上传一条龙。
这一次官方也没闲着,看着博主们加了一勺又一勺的工业辣,然后贴心地送上叮嘱:“工业用料还不够。”
小红书@黄刁馋
【堪比制毒现场】,这是在现场学习过做法的加盟商对曹氏的评价。
9月6日,@曹氏鸭脖 的抖音企业认证号还曾发布视频曝光10多种添加剂,“给大家揭秘一下蜀湘曹氏鸭脖的黑科技,全是科技与狠活。”
别家避之不及的工业辣,到了曹氏这里,被卖出荣耀,卖出辉煌。
虽然辣椒精前面有“工业”二字,但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就没多大问题。曹氏用工业辣椒精也情有可原——更辣还更便宜。
合肥科协曾经算过一笔账,辣椒素在辣椒中含量一般为0.2%~0.5%,而辣椒精“只要十万分之一的浓度就可使味觉感到明显辣味”,1斤辣椒精稀释后相当于120斤的辣椒。
这样算下来,我吃的曹氏特辣竟然成了最回本的买卖。
02
打工人吃工业辣,
吃出了认命感
“什么时候工业辣都能成为卖点了?”
这是曹氏第一次火时就有人提出的疑问。后来,这场有关工业辣的狂欢不仅没有随着预制菜戛然而止,反而在博主和年轻人的“亲身试毒”中越炒越热。
如今,曹氏鸭脖成功接替了古早的变态鸡翅和火鸡面,成为各类博主辣度挑战赛的最火单品。
以前的大胃王一顿饭10袋火鸡面2斤猪肉5盒黄油,吃到最后必须连溢出屏幕的油光汤底都喝得一干二净。现在平台开始整治吃播,大胃王不允许出现所以博主们转向各类“变态”食物挑战,于是特辣的曹氏成了香饽饽。
曹氏越红越辣,博主鼻涕流得越多才能越显出诚意。
在缺题缺流量博主们的簇拥下,曹氏很快登上最新爆辣饮食的无冕之王。并在雪花一样多的短视频淹没下,越来越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被博主们吸引,也想试一把传说中的“曹氏辣度挑战赛”。
“评判一个餐饮赛道好不好,很重要的标准之一是能不能让人上瘾,最起码也得让人印象深刻。”每日人物指出。
显然,曹氏是成功的。虽然辣椒连味觉也算不上,只是辣椒素刺激口腔和喉咙后产生的痛觉,导致身体分泌内啡肽试图用快感来镇痛,因此吃辣又叫【良性自虐机制】。
如今的曹氏就像是小红书博主分享的辣味食物照片,你会觉得那些照片像是刚刚被宰杀完的新鲜猪肉,红到堪比B级恐怖片,但每一次出现还是会多看两眼。曹氏像是能吃的博主照片,辣度挑战赛是一场有关生理极限的猎奇游戏,二者叠加在一次吸引着无数看客的拥簇。
类似的,国外的爆辣薯片挑战赛一度因为吃出人命还上了新闻热搜,即使咳嗽流鼻涕也难挡跟风者的热情。而我呼朋唤友,带着我的曹氏经历勇闯天涯。每日人物曾采访过曹氏加盟商王永安,他在上个月发现,“有一个消费者在2个月下单了近20次。”
小红书@我想困告告
当代打工人,就爱重油重辣重盐重口味。如今就连一向走精致路线的轻食店和咖啡店都开始向打工人低头,卖起了钵钵鸡。
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湘菜成为中式正餐赛道中门店数最多的菜系,其次是川菜,占比分别是18.5%和17.5%。
现在被叫做北京新特产之一的除了有老京字号稻香村,还有湖南人吃一口就要被开除湘籍的潇湘阁。三联生活实验室对此的解释是:
“北京打工人生活过得比较凶,工作熬夜晚,吃饭口味重。”所以那是湘菜吗?那是“这些年在北京陪我加过的班”。
可实际上,辣椒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一向喜欢食补的古代中产可看不上这些辛辣玩意儿。食辣是一部有关从贫穷到贫穷、从内卷到内卷的历史。
直到穷人想吃盐。靠海的穷人可以吃海带,那山里穷人咋办?西南人民大智慧,把眼光看向了辣椒。看看,果然代盐地域性这事从古到今都有。
后来过了几百年,辣椒还是围着穷人打转。农民在土地上时,喜欢用辣椒拌饭,因为多吃几口饭下午干活就更有力气。进了城以后,辣椒依旧是农民工们的最强下饭佐料。
干苦力和下饭成了辣椒的最强代言。川菜虽然以辣出名,但最高级的川菜却是“清汤寡水”的开水白菜。
现在辣椒似乎身价高了好几档,被端上了白领的餐桌。但看看到底谁在吃辣椒?
暨南大学学者曹雨说,是35岁以下来到大城市的打工人。
年轻的打工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迎接他们的或许不是更高的薪资,但一定有更强的工作压力和加班时长,因此辣味食物成了最好的解压渠道之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便宜。
几天前我在香港旅游,置身一座座比天还高的大楼时我仿佛《头号玩家》里的不知名女配角,来自天灵盖的压抑感让我拉着朋友陪我满大街的找川菜。当我坐在典型的西式川菜馆里吃下第一口麻辣香锅后,竟有种奇妙的解压感。
所以说,辣椒其实做的是年轻人的生意。
因为你很年轻,身体还经得起辛辣食物的轰炸;因为你是年轻的打工人,每天中午不过是在不同的预制菜中做选择,而辣椒还能掩盖食物的不新鲜。
但凡你年纪大点或者有钱了,或许就会挑剔食材讲究高档了。
而我们正年轻,能够吃下足够多的辣椒,甚至是工业辣椒精。曾有网友说:父母有时候很难理解我们这些打工人为什么喜欢麻辣烫和螺蛳粉,”因为这些食物不仅能满足进食需求,还能通过辣度挑战带来快感。给自己的精神来一场膈应却酸爽的桑拿浴。”
所以曹氏越卖越好,因为打工人遍地开花。吃一次是猎奇,吃20次就是最强心灵按摩了。最近网友还研发了最新的【曹氏减肥法】:
“吃一口喝三杯水,缓半小时再吃一口,再缓半小时,然后扔掉,保准你过瘾还能瘦。”
我们又多一个不得不吃曹氏的理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