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超市,困在人情世故里

魔刀石
2023.12.01
传统超市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来源:魔刀石(ID:gh_b19de7ec8d22)


01
国内的商超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最近,零售巨头大润发公布了中期业绩报告,营收同比下滑了11.9%,亏损3.78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了334.5%。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去大润发了,这两年,大润发的存在感逐年降低,除了疫情期间的“菜市场文学”还能博人眼球,留给人们的记忆点越来越少。


而大润发上一次辉煌,已经是十三年前的事了。2010年,大润发以120家门店,404亿人民币的营收超越家乐福,问鼎中国超市销量第一,获得了“超市之王”的称号。


大润发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商超野蛮生长的缩影。自1998年在上海开店以来,大润发以每年新开20家店的速度一路狂飙,将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甩在身后,并创下了“19年不关一家门店”的神话。

然而从2016年起,神话破灭,大润发传出关店的新闻。这不仅是大润发历史的拐点,也是中国传统零售业的拐点。


也就是在那一年前后,中国商超迎来了大面积关店潮,直接原因自然与电商有关。一年后,大润发接受阿里的战略投资,在引进了一系列来自新零售的时髦概念后,大润发的经营依旧未见起色。从2020年起,大润发的业绩持续下滑,之后便陷入亏损状态,从此一路走在关店的路上。


不过和大润发相比,昔日的死对头家乐福活得更惨。

今年夏天,前家乐福员工向媒体爆料,称之前收到公司裁员通知,虽然家乐福承诺补偿,却迟迟没能收到补偿款,为此,这位员工不惜将老东家告上法院。


事实上,已有多座家乐福门店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近年来,家乐福的合同纠纷不计其数,基本上都和欠钱有关,包括欠房租,欠补偿金、更多是拖欠供应商款项。从去年下半年起,很多企业甚至申请冻结家乐福的资产,想借此逼家乐福把货款还出来。


由于货款支付不及时,供应商们开始拒绝向家乐福供货,以至于不少门店的货架上空空如也,个别区域由于无货可补干脆被拦了起来,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停电”。


一代商超霸主何以没落至此?遥想20多年前家乐福第一次进入中国,不少人就是从家乐福开始接受了现代零售的启蒙。在此之前,中国人买东西只能去杂货店或者小菜场,高档购物就是去百货公司,面对家乐福琳琅满目的货架,物美价廉的商品,中国人才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性价比”。


从2017年起,家乐福陷入亏损,之后年年巨亏,从2017年的10.99亿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20.8亿元,2021年更是创下了亏损33.37亿元的历史之最。


巅峰时期,家乐福在全国总共有321家门店,而目前只剩下可怜的41家,仅仅2023年上半年就关掉了106家。

民营与外资商超正在加速下沉,拥有央企背景的大卖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华润万家,历史比大润发还要悠久。近年来也不断传出关店的新闻。陆陆续续,华润万家已关闭了几百家门店,股价蒸发了几百亿。


曾经的华润万家位列中国超市百强之首,2015年,华润万家营收突破1000亿,但风光没有维持多久,华润万家也迎来了业绩下滑。光是2021年,华润万家就关闭了800多家门店。


和之前两位“不思进取”的对手相比,华润万家以爱折腾著称,零售商超的所有模式,他几乎全都尝试过。从大卖场到便利店,从购物中心到高端超市,还有万家MART、万家LIFE、万家CITY、苏果blt,还学山姆和开市客搞起了会员制。


而结果呢?看似家大业大,却一个出彩的也没有。至于会员制更是被用户广泛诟病,比如会员与非会员价格差距太大,结账时必须输入会员才能按会员价结算;产品经常提价,品类和样式却始终不变······


华润万家看似在不断地发展新业态,几乎每个风口都撞上了,可结果是盘子越做越大,泥潭却越陷越深。


有人作出最悲观的预测,认为传统超市的寿命不会超过五年。

的确,从2017年起,国内超市的门店数量就开始下降,尤以大型商超首当其冲。自2012年起,国内大型商超的门店数量在十年内下降超过50%。2023年上半年,13家上市超市企业总共关闭了至少428家门店,而今年的关店数量可能逼近千家。


传统超市何以至此?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恐怕还得先从自身寻找原因。

02


你应该听说过“渠道为王”,这个说法诞生于传统商超的鼎盛时期。


渠道之所以”为王“,根本原因在于稀缺。二十年前,大卖场是消费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商家除了利用大卖场触达用户,找不到比它更合适的地方。正因为对渠道的高度依赖,让大型商超们变成了一个个强势的“地主”。


既然是“地主”,就得向商家们收取各种“苛捐杂税”,在超市利润中,业界一般有“前台利润”与“后台利润”的区别。


所谓前台利润,就是超市通过销售商品赚得的差价。通常情况下,超市会凭借规模优势压低采购价格,给商品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具体压多少,则取决于各大超市的绩效和议价能力。


而后台利润,就是指超市向商家所收取的渠道费用,这些费用名目繁多,除了传统的进场费以外,还包括条码费、合同费、新店开业费、节日赞助费、促销费等等。


事实上,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商品的定价往往和同行差不多,前台的毛利一般不会超过20%,所以后台利润就成了主要的盈利来源。

这套盈利模式最早是家乐福引进的,当时国内还没有像样的大卖场,家乐福便向供应商收取高额的渠道费,眼看家乐福赚个盆满钵满,其他大卖场也纷纷效仿,各种费用纷至沓来。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的调查,在供应商的总销售额中,付给大卖场的各项费用最高可达35%,平均水平也达到了16%左右。

为什么传统商超能收取那么多“苛捐杂税”呢?根本原因是大卖场空间有限,商家们为争夺有限的销售资源,只能不停地向卖场“交租”,这些“租金”便是各种渠道费用。所以对于大卖场而言,商品卖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只要“租金”到账,它就稳赚不赔。商超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不是消费者,而是供应商。

传统商超对供应商的压榨,还体现在超长的现金账期。我们都知道,现金账期越长,意味着付钱的一方越强势,等于零售商可以长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并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供应商。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和高额进场费一样,都是为了优先确保超市的现金流,而牺牲供应商的利益。而供应商为了抵消这些费用,只能把成本反映到价格中,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最后,这种高度不平等的关系也容易滋生腐败。家乐福采购部的腐败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据媒体报道,家乐福曾有一位月薪才几千的采购经理,每年收取的回扣和贿赂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有经理上任才两年,已经能全款买车买房。每当有新的采购经理上任,就会有一大堆供应商排队请他吃饭、送礼、送卡,以至于家乐福采购部门的换人频率,也创下了行业之最。




2019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处理一起食品投诉时,发现了大量付给商超采购人员的回扣单子,涉及的超市包括家乐福、大润发、麦德龙等等,总计高达180多万元。据昆山的一家企业透露,从2013年起,为了在超市中获得更好的陈列位置,他们每年会按照进货金额的4%到10%作为回扣留给商超人员。


面对大卖场的压榨,供应商苦不堪言,然而,传统商超的风光仅仅维持了十几年,就遭遇了电商这股大洪水。

自家乐福将西方大卖场业态引入国内,中国的大型商超才真正迎来兴隆。尤其是2000年到2008年这几年里,全国各地都在建超市,商超四处跑马圈地,无往不利。


那时候的商超追求规模化发展,模式大多效法家乐福,从供应商那里获取利润。然而,尽管这段时间发展迅猛,商超的基本盘并没有得到巩固,大约从2015年起,随着电商席卷而来,大型商超的好日子到头了。


电商相比于商超的优势,除了购物的便利性,更重要的在于扩张速度。电商没有物理空间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增加SKU,凭借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电商在扩张速度上碾压了实体零售,打个比方,如果大卖场的速度像火车,那么电商就是喷气式飞机,短短几年,就达到了商超用十几年时间完成的交易规模。

更重要的是,扩张的本质是一场烧钱的游戏,电商的速度优势使之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在”买卖流量“的逻辑驱动下,电商在效率上完胜实体零售,随即便开始对后者的大规模投资兼并。


前有阿里投资苏宁、百联、大润发,后有京东入股永辉、沃尔玛、家乐福,这些互联网“收割机”手握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扬言要彻底改造零售行业。有的甚至亲自下场发展本家的新零售业态。

然而风暴过后,无论新老玩家都没有在浪潮中崛起。至于那些老迈的巨头们,则继续朝着深渊滑落。

03

传统超市是否真的山穷水尽了呢?

老牌超市沃尔玛第一个不同意。

2023年上半年,沃尔玛中国区第一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分别增长28%和22%,对比沃尔玛在全球市场个位数的增长,沃尔玛在中国的表现,可以用“一骑绝尘”来形容。

对沃尔玛业绩贡献最大的有两块业务,分别是山姆会员店和沃尔玛电商。

山姆会员店中国业务负责人曾说:山姆既不靠供应商的进场费赚钱,也不靠毛利率赚钱,而是靠会员费。

众所周知,山姆会员店的核心优势,是出色的选品能力,在山姆超市,你能买到不少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爆款商品。而它们的利润率只有普通超市的一半,销量却比普通超市高出10倍。


正因为山姆的盈利模式依赖会员费,它必须全力以赴研究市场,吸引用户成为他的会员。请注意,山姆会员和前面提到华润万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在好的基础上顺便帮消费者省钱,更侧重于“好”。后者则偏向于“省”,并未带来品质的提升,而且是让消费者先交钱再省钱,说到底就是利用价格杠杆逼着他们成为会员。

山姆会员制的成功,得益于沃尔玛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具体来说,沃尔玛要对每一个货架的每一件商品负责,它会深入到生产商、仓储、物流第一线,拆解从分拣、包装到运输各个环节的成本和损耗,持续优化供应链的效能。


沃尔玛从供应商那里买断商品,买断之后,所有权就归于沃尔玛,正因为如此,沃尔玛才会千方百计降低流通成本,因为省下来的每一块钱,都是对消费者的让利。

供应链就是沃尔玛的基本盘,依托这个强大的基本盘,沃尔玛成了极少数把电商也做成功的传统商超,毕竟早在上世纪60年代,沃尔玛就开始了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此时距离互联网革命还有整整30年。


不过话要说回来,沃尔玛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本质上不可复制。三十多年来,无数中国零售企业都想做下一个沃尔玛,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成功的。但这不代表做不成沃尔玛就是失败。


伴随着消费降级,公众花钱日趋理性,所以折扣类超市成了零售业的风口,比如好特卖、爱折扣、嗨特购等等,都是这两年崛起的新型超市。
从需求端,折扣店抓住了消费降级后对价格敏感的广大顾客。从供应端,他们有效利用了消费品的过剩产能,包括大量的尾货和临期食品,帮助供应商消化了库存。当然,这需要对市场和消费者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发展折扣店需要资本和规模,巨头和大鳄们业已纷纷下场,作为普通人,怕是还没赶上风口,就已经被别人踩在脚底下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即便是传统超市,也照样能成为业界的灯塔。比如来自河南的胖东来。胖东来的成功,既不是因为先进的商业模式,也不是依靠极致的性价比,而是做了一件看似最简单,其实最难做的事,那就是服务。


有网友调侃,逛胖东来不是为了购物,而是享受“精神按摩”。毕竟,很少有超市的员工在发现你买贵了之后主动打电话退差价,并在店内让你无限试吃,给每一位老年人顾客贴心地递上一个水杯,甚至在洗手台上配置戴森吹洗机和洗漱用品······


而这一切的一切,你只要走进胖东来就能体验,根本不需要办什么会员卡,这种“不用花钱就能做VIP”的感觉,有几家超市能做到?


胖东来的生存秘诀,无非是数十年如一日贴近顾客,无论别人投来多少鲜花与掌声,它始终克制扩张的冲动。所以迄今为止,胖东来局限于许昌和新乡这两座三线城市,有限的规模确保了它的服务半径。


也许这才是一家超市该有的样子。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真正的人情味,而不是人情世故,胖东来以最朴素的方式,认真对待这里的每一位顾客。如果每座城市都有一两个胖东来,居民的幸福感一定会翻倍提升。


这大概就是零售的最高境界,没有时髦的商业话术,只有朴实无华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家一般的温暖,这样的超市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有机融合,不太可能被时代的浪潮卷走。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魔刀石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