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行
来源:食品内参(ID:fbc180)
“提离职了,老板让我过去聊一下”。陈某是一速冻公司的营销总监,他已经跟老板“摊牌了”,“老板舍不得我走,主打一个便宜好用,但我已经四个月没拿到工资了,还得养家啊”。
陈也知道,他的工资只是拖延并不是不发,等公司进账了,也就发了——当然,也不是一次性把拖欠的都发了,通常会补一月、两月的,顶天了。但他却看不到公司进账的机会:无论是自己的渠道还是代工销售,似乎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现在是拖四个月,接下来会拖半年不?陈某不敢赌,可当老板挽留的时候,他又不知道该留还是该坚决地走。留,前途渺茫;走,除了感情因素,自己年龄也大了,工作难找……
01
掉进自己挖的坑
“现在都在说白牌,白牌哪有那么好做”。从春节前陈某就发现今年速冻不好做了。自己家的产品主打下沉市场,春节正是速冻出货的季节,量没上来。雪上加霜的就是思念不再找代工了——要知道,过去几年,陈某所在的公司都能从思念那里拿到1个亿的代工量。“思念自己的工厂开工率都不足,怎么可能把活再外包呢”。
陈某认为,公司错过了风口——预制菜的风口。他所在的公司主打速冻汤圆、水饺等传统产品。按理说,在预制菜爆火全国的时候,公司应该也投入这个浪潮。但预制菜火的前几年也就是各地都会谈的中央厨房,说白了就是料理包。大公司的转型比较方便,可以把汤圆、水饺业务外包一部分,再上一条料理包生产线或者找一些料理包生产公司代工,打上自己的品牌即可。
对于没上马的企业,听到这个风声也是可以急时转型的,再找生产线就好了。可像陈某所在的公司,有生产线、有地。想转型做料理包就需要再投入费用改造生产线。在料理包没火多久的时候又开始吹预制菜的风,这对于小公司来讲,是不好判断究竟什么能成为真正的未来的。
那能做的就是,先把碗里的老老实实吃到嘴里——大公司漏下来的、也够小企业养活自己的生产线和员工了。并且,彼时的疫情,让速冻产品有了一阵“高光时刻”,感觉未来可期了,但其实,彼时已经是可以预见企业未来是需要转型的。
不仅如此,大卖场的没落对速冻产品的影响也很大。过往,卖场是各类速冻展示、销售的最好渠道。主要是大卖场一年四季是为速冻产品陈列展示,只要陈列展示它都会有销量的。但一般的夫妻店,也就卖半年的速冻产品。到了淡季,就转型卖雪糕了。但近年来,大卖场、夫妻店的数量都是在下滑的,能给速冻产品展示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
除此之外就是外卖对速冻食品的冲击了——这真是全方位的冲击。
其实,外卖也有卖水饺、飞饼、汤圆产品的,并且这个产品也不会强调是三全、思念还是安井、湾仔码头等,按理是给小品牌机会了。但实际上是这上面的店要么自己包,要么从更小的厂进货。这个价格更卷,更强调产品的铺市,靠的是经销商的产品辐射。这对于做代工或者小品牌厂家来讲,日子更难过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表象,如果打工人数量在,这些颓势还是可以被拉长的。今年,主要的问题就是各类工厂的开工率低,打工外出的人数变少,大家在家基本上是没谁有心情吃速冻产品的。
为了“接住”这部分客户,显然要找各种大主播或者给各种甄选代工了。“曾试图给东方甄选代工,但人家过来看了看,觉得我们设备不行,还给出了改进方案,基本上得投个几百万……”一方面,公司确实没资金来改造;另一方面,对方的合作意愿也不是很强。在315槽头肉事件出来后,各个带货公司对产品的把控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毕竟,主播带货产品出问题,你还可以推卸说是选品不严;如果你的代工厂,打着你的品牌logo,如果出了问题,对企业来讲承担的后果则要严重的多。
这一切都是已经存在并可以预见的,而不是一次性直接爆发出来,还是在于企业因为疫情红利,对这些存在问题的视而不见。认为当下生意还可以,导致公司该转型时,没时间开发新的产品,还是按老套路拿地、盖厂、找贷款。结果就是风口没追上,贷款难还——甚至因为经济紧张,三年前准备参展,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成行后,如今考虑到参展还需要十几二十万的后续投入,公司已经不参展了,但参展方也不给退场地费。
这也是陈某现在的尴尬境地——沉默成本太高。最终,陈某的离职,也没能成功,说是要再走一步看看,这次他要求公司给他的权责更大一些。但,无米之炊要怎么搞?
02
想把价格涨上去
相较于产业有些夕阳,代工无法保证的陈某,做饮料代工的夏某则不担心工资问题。他现在想的是:可以不可以把产品的价格调一下。将各个代工的产品价格小幅度涨一涨。可问题来了,今年饮料整体下滑比较严重。
作为某一线饮料品牌的代工厂,夏某公司做代工的服务在行业里不好不坏。作为一线品牌代工厂,首先要保证自己王牌产品的生产量,也就是在旺季里,基本其它小厂的代工量安排的比较靠后;其次,你做的产品不能跟主代工产品产生冲突。
比如,你是康师傅饮料代工厂,你就不能给别人家生产冰红茶,茉莉蜜这些;但一般来找你代工的,都是一些拿了资本投资的,就想你给生产换个包装的冰红茶。所以,找夏某的项目很多,但问题就是,他不能接。
这些是不好的部分,而好的部分就在于,为了拉一些生意,夏某的公司在为各类消费品牌提供产品创意设计。以前扒钟薛高的时候,很多人是看到给钟薛高代工的企业也生产与钟薛高一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其实是代工方给钟薛高开发的,钟薛高只负责营销即可。夏某所在的公司提供同样的服务,帮新消费品牌提供产品卖点、包装等,并且,夏某的公司还不销售与之类似的产品。
给人生产白牌,在夏某这里当然也是毫无压力,多多益善,这也是公司目前开发的方向。从方向到落地,需要时间。而当下的困境就在于今年饮料销量的下滑。
“前两个月因为涨价,各地公司不少囤货,但现在的动销已经下来了”,目前,整体代工业绩目标是没达成,夏某委婉地说:达成94%以上的生产业绩吧,而仓库里还有往年两倍以上的库存未出货。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今年雨特别大,一线品牌在华南的销量基本都下滑,而涨价带来的业绩下滑也是一个主因。“现在就看梅雨过后,销量如何,如果量还上不来,就可以说这波企业涨价是失败了”。
虽说企业的涨价让代工厂的销量下滑,但夏某的公司也想在现在的盘子里把业绩变大——同样也是涨价。
“想尝试一下,现在的利润确实也在下滑”,只是,代工厂的代工价格上升,必然导致他代工的产品终端价格随之上升。对于夏某来讲,一些新消费品牌,其利润空间在,涨价是可以的。对于传统品牌来讲,
这是用代工价格来倒逼终端价格。或许这会把整个盘子的价格都升上去,以便保证王牌代工品涨价成功。
显然,这也是一个困境。一边是想代工的没有生意;一边是有代工生意的想涨价,追求些利润。只是,这本质都在于,市场销量的下滑,工厂不开工,就没有工人工作的机会,没有工作机会大家就不出来打工,不出来打工就不消费,不消费就导致工厂不开工……这就是当下的困境,其实每个白牌都想做自己的品牌,但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