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媒介创新案例,聊聊场景沟通的吸引力法则

数英DIGITALING
2024.10.11
现在的品牌媒介,很有看头。

文:赵柠檬

来源:来源:数英DIGITALING(ID:digitaling)



前段时间,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就水灵灵地“冲”到我眼前。铁衣架、井盖和树枝都不同以往了,变成创意媒介,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像开盲盒一样。


路上抬头一看,弄堂里的铁衣架上晒着一首首动人诗篇。走着走着下一个转角,遇到的是长出一根吸管的井盖,或者印有文案的墙,直接给我整心动了。



看起来只是营销IP的一部分,实际上是面向泛人群的情感沟通,通过画面和文字。


生活里“小透明”,经过创意加工,摇身一变好看的显眼包,反差感有了,打卡属性也有了。对于品牌而言,更是一场自然有效的营销沟通。一方面,媒介变成氛围组,削弱硬广痕迹;另一方面,契合当下“生活在附近”的洞察,情感链接顺其自然。



慢慢地再观察一番,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品牌不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曝光模式,注重媒介沟通的感性。


怎么做?在媒介上,把生活体验做实,增加“与我有关”的浓度。

 

01

 生活化,从大场面到小细节 


媒介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然而现在多数情况是只有“传”。


因为在信息接收上,大家态度都比较“警惕”,谁也不想被无用的、强势的信息干扰到。


所以,为了完成“信息传递”的目标,品牌会把媒介变成生活某一部分。浏览近几年出彩的品牌项目,大致分为两个方向:大场面和小细节。


大场面,用大众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去覆盖行动轨迹。


拿年初爆火的奥乐齐媒介项目来说。


地铁站“长”出了巨型的胡萝卜、大白菜、可颂,一看这个场面很难不被吸引到,既有趣又有生活烟火气。更重要的是品牌创意激活了通勤场景,包装媒介抵消了通勤的乏味。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原本只是人们匆匆忙忙赶着上下班的地点,氛围是平淡如水的。爆改后,地铁场景活泼可爱起来,提供了情绪价值。谁看了都忍不住会心一笑,好感效果蹭蹭往上涨。



看似一条司空见惯的行动轨迹,实际是一场品牌沟通的共鸣点。在创意的作用下,媒介更鲜活,有温度了,不再是冰冷的存在,能够唤醒大家平时逛超市的自在感。


虽然大场面是媒介营销的惯用套路,但这个巧妙之处在于用熟悉感制造附加体验,完成透过媒介的沟通闭环。


伴随式创意,用场景语言融入大众生活。我们可以总结这个创作思路:


人经常所处的生活场景是什么?


通勤场景。


哪种通勤场景有丰富媒介,既能覆盖人的动态路径,又有发挥空间?


地铁场景,从灯箱广告到地铁立柱。


什么样的视觉突出自己,还不“吵”到大家赶着换乘地铁的?


简单造型,字越少越好。


一步步推导,结论就是出来:食物夸张化和趣味化,


从策略到创意,生活场景+生活元素的贴脸开大,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原来的行动轨迹,多了生活意趣。对于品牌而言,媒介的有效发挥,呈现的是“无声胜有声”的现场体验。


与之类似的品牌项目,还有:


1、高德地图:地铁惊现羊毛椅,坐上就能薅羊毛

2、天猫好运提取处:行李在转运,生活也在转运

3、宜家户外广告,地铁站里也能逛宜家

4、小米×聚划算阳台摄影展:生活的一万种朝向

5、Aesop伊索:把门店变成「女性文学图书馆」,庆祝国际妇女节



大有大的气势,小有小的精彩,一样能让人get到品牌意思。


小细节,用价值信息去表达生活。


ubras小粉标就是有力的印证。品牌在内衣上,加了一条新衣标。



在消费者拿到新内衣的时候,小粉标便提醒、并辅助完成乳腺自检。健康是快乐生活的基础,ubras用一个切实具体的生活提醒,引导人提高健康意识。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站在普通人的视角,可能品牌认知依然不全,品牌善意是清晰可感的,就足够了。


做媒介创意,体量是需要的,但不是绝对重要的。把核心利益聚焦在“点”上,传播也能掷地有声。


人群洞察、核心主张、创意形式、价值输出,当这些能串联起来,说得通,再小的媒介,也能彰显出品牌魅力,改变消费者的认知。


像这样用细节感打动人心的品牌项目,还有:


1、淘宝毕业季:送给青春的胶带

2、幼岚童装小事节,去可爱的地方发“小广告”

3、闲鱼:八大招式小抄,省钱宝典超有「水瓶」

4、MUJI×永璞咖啡:「书菜计划」上海版来了!这次是买菜送“葱”



 02
 展示+互动,传播思维前置利他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和媒介项目隔着距离?


原因有两个:


1、品牌信息过度倾斜,有点自说自话。

2、与所在环境“不和”,缺乏情境关联。


综合来说,有些媒介项目能打动人心,有传播力,在于:特定情境下的精准满足。


试想一下,过去,媒介项目和我们的无效沟通,是不是有点独角戏的感觉,“不管不顾”地强调自己。可能一开始大家蛮看一下,时间一久,看腻了就不愿“搭理”了。


诚然,品牌需要广而告之,把自己“推”到大家眼前,但如果硬说的话,展示意图就过于明显,没有为看的人设身处地想。


划重点,设身处地。


真正有效的媒介广告不是某个环境里的局外人,一个孤零零的存在,而是在场景中发挥作用,有利他性。


比如:烈日下的淘宝遮阳伞,给大夏天路上的人挡挡阳光,这就是恰到好处地打广告。送来及时雨的创意,没有人会反感,会更加认同品牌的诚意。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滴滴出行的商场广告,文案清楚地写着当下所在位置,告诉消费者应该往哪个方向走,能到达打车位置。



▼ 扫码查看项目详情


毋庸置疑,人与场景是紧紧相连的。把创意融到日常场景体验,为的是给媒介项目的存在一个合理解释。当价值落实到生活中,大家有获得感,自然就会转移到品牌本身。如果为了创意而创意的话,过于刻意的迎合感,不免被消费者所识破。


此外,从淘宝遮阳伞到滴滴出行商场广告,站在传播视角,其中的利他性就是自来水分享的源头。因为帮到“我”,或者打动“我”,所以想传出去,被更多人看见。


 写在最后 


信息传播,是营销圈不变的命题。正如星巴克CEO舒尔茨所说:


存在于消费者头脑中的信息才是真正的营销价值之所在。信息传播今后将是主要的营销力量,是营销组织唯一的持续竞争优势。消费者沟通就是营销的全部。


同时也解释了品牌为什么如今不断发掘媒介沟通的可能性。


当万物皆可媒介,值得重视的是看到人与媒介所处的场景,打造没有负担的沟通体验。同时,避免局限于表层的好看,镜花水月般的氛围感。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英DIGITALING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