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之后,植物饮料经历“野蛮生长”

_华糖商业家
2014.04.21

当下,植物饮料正在经历一番野蛮生长。

火热的植物饮料

由于王老吉凉茶的畅销,一夜之间,其背后的植物饮料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无论从行业协会对植物饮料的吹捧和乐观的判断,还是众多饮料厂家的疯狂涌入来看,植物饮料无疑都是当下饮料界最热门的话题。

与此同时,国际巨头也在行动。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就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框架协议,共同研发新型草本饮料(植物饮料)。直接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也宣布增加在华投资,研发草本饮料(植物饮料)。

为弄清楚植物饮料到底有无前景?我们先回到根本问题上,即到底什么是植物饮料?

附表:国家饮料通则对饮料的分类

国家饮料通则对植物饮料的界定是: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具体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和其他植物饮料。

由于谷物饮料企业向来不打植物饮料概念,加之在人们的认知中,通常把小米、玉米、绿豆等归入五谷杂粮,我们习惯将谷物饮料作为与植物饮料平级的“单位”单独予以分类和关注。因此像“谷粒谷力”、“天景”玉米汁、“华一”绿豆饮等并未列入本期专题关注范畴。

从国内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来看,食用菌类、藻类、可可饮料类还不是很丰富,绝大部分植物饮料产品和品牌都出自“其他”植物饮料类别。比如,有药食同源的:金银花类、牛蒡类、葛类、板蓝花类、淡竹叶类、菊花类、参类、冬瓜类等;清凉的:薄荷、芦荟等;还有植物提取物的:瓜拉纳类,等等。

三种原因交织,催生植物饮料“大热”

三种原因交织,催生出今日植物饮料的火热。

一是王老吉的诱惑。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饮料市场基本被碳酸饮料所垄断,一说“喝饮料”就等同于“喝汽水”或“喝可乐”。在当时,碳酸饮料因其独特而新鲜的口感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瓶装水和桶装水为代表的包装水迎头赶上,形成了“包装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其他饮料”的格局。

进入新世纪后的十年时间里,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碳酸饮料的地位被进一步削弱,而植物蛋白饮料、植物饮料等则借势获得爆发式成长。特别是王老吉的横空出世,有力推动了饮料市场结构的大调整,大批企业加入“降火大军”,推出“金银花凉茶”、“板蓝根凉茶”等一系列“搭车型”产品。

二是地方特产的优势。嫁接地方特产优势,将某种植物原料开创性地装进PET、玻瓶,或者PP瓶里,成为品类里的第一。然后,翻开《本草纲目》,找到此种植物在李时珍笔下有多少个神奇功效,一一罗列,标示在瓶标上。

这是地方特产型植物饮料企业的常规思路,也是自凉茶之后,大批新兴植物饮料喷薄而出的一个重要源头。比如河南的科霖达,以当地“四大怀药”之一的怀菊花为主要原料,辅之以罗汉果等天然植物,利用现代工艺提取、配制成PET装“菊珍”植物饮料,宣称要打造怀菊饮料第一品牌。

三是制药、保健品企业的产品延伸。制药、保健品企业由于资金充裕,又有专业的医药渠道优势,发现能产生巨额销量的新兴饮料市场,当然不肯放过。

比如,凉茶火了,广东的制药企业纷纷在市场上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凉茶;看到婴幼儿喝奶粉时常导致上火,再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特点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湖北午时药业就推出了“午时银花露”。

成长中的植物饮料呈现三大特点

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新兴饮料品类,植物饮料在定位、诉求和推广上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单一型”植物饮料为主,直接以原料进行市场分化。根据原料的构成差异,我们可以将植物饮料划分为复合型植物饮料和单一型植物饮料。

复合型植物饮料如王老吉凉茶,主要原料包括: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其中包含多种植物原料,已经成为大众熟悉的产品;而单一植物饮料如芦荟饮料、葛根饮料、竹汁饮料等等,在原料构成和产品命名上均主要突出某一种核心植物原料。

偏爱“功效”定位,走类功能饮料路线。目前植物饮料细分类别中,药食同源的占据相当比重,如菊花类、板蓝根类、金银花类、淡竹叶类等。

因此,企业特别是占有地标产品资源的企业都很热衷于突出并传播产品的某种或某几种“功效”,如“润喉”、“清肺”、“解酒”、“提神”、“去油腻”等,走类功能饮料路线。

聚焦资源于区域市场,特别重视特渠推广。考虑到自身的团队、生产、服务等各项资源匹配程度,大多数企业还是采取较为务实的运营策略,寻求样本市场打造。

同时,植物饮料侧重“功效”的产品定位,决定了其有别于单纯以满足“解渴”需求为主的大众即饮型饮料产品,因此企业更重视特殊渠道的潜力挖掘。比如大部分瓜拉纳饮料的主销渠道就集中在健身房、网吧、KTV、五星酒店。

凉茶之后,植物饮料能否再现辉煌?

凉茶的热卖和爆发,带动了一个全新的植物饮料大市场的形成,而在凉茶之后,所谓的植物饮料大市场能否为后来者提供足够的市场分化机会和空间?哪些细分品类能够再现凉茶式增长从而为植物饮料大市场带来新的辉煌?这恐怕是现阶段经销商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了。

资深实战营销人钟辉认为,植物饮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能否再现辉煌以及什么时候再现辉煌则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产品定位是根本,渠道推广是关键。就像红罐王老吉通过“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准确定位及强大的渠道推广力量才崛起为全国性品牌。

企业首先应充分挖掘其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独特利益点,并设计一个与产品独特利益点有着深度关联的产品名称,继而投入相匹配的渠道推广资源。当然,企业还需要有一支能征善战、市场反映迅速、执行力强的营销团队,来匹配规划好的发展战略。

目前,植物饮料的发展尚处于群雄逐鹿的混沌状态中,关键是没有满足消费者核心功能价值需求的产品出现。比如王老吉的“去火”,“新味”(传统凉茶改良,北方人没有喝过)。现有的植物饮料产品中,能够精准发现新需求并予以满足的至今还不多见。

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功能需求,确是产品可以经久不衰的核心,可口可乐、王老吉其实初期都是替代药品来满足人的某种功能需求。而当前的植物饮料产品,除了原料不同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功效。照此发展下去,恐怕大多数只能沦为区域送礼产品或流行性风味产品。 

附表:植物饮料市场主要品类、品牌及诉求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_华糖商业家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