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一个杰出的消费者权益组织给了本国食品制造业一记重重的耳光,原因是其误导和致使该国人民肥胖率一度升高。
在一份关于选择品牌的现行规定的声明中,斥责了允许制造商自定食物供食分量、“硬伤”和“不切实际”的内容。
该组织在澳大利亚卫生和福利研究所数据的支撑下指出,该国23%的儿童和61%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它还说,这种情况是由于能量摄入增加所造成的,其中有缺陷的食品尺寸服务标准是罪魁祸首。
份量不一致的问题
据说,同类产品中,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产品中,使分量达到完全一致是很难办到的,甚至有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制造商和食品工业在营养标签上有食物的建议摄入份量,从而根据这些信息确定每日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推荐摄入量。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利用这些信息来控制自己吃多少。但对于大袋装,含有多份小袋装食品来说,按照以上信息量度摄入食物量就并不一定明智了。
例如,300ml一瓶的黄金装健康抑菌饮料,其中的营养物质含有1.5份的量,而225g的浓缩酸奶则含有2.25份的量。
该组织呼吁,需要一个清晰的系统来解释,而非由制造商自己在标签上标明这些基本信息。
信息的明确化
这样一个系统可起到将营养标签上的颜色、符号、文字或等级等信息数字化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作用。
在产品规格一致性的情况下(比如100克或100毫升一份),该系统可以帮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比较产品,从而更容易识别、更健康的选择。
去年,澳大利亚当局已经决定在来年引进便于理解的营养信息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