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根本没这么多地种大豆啊!
“为什么中国要进口这么多转基因大豆?”“我们为什么不能吃国产大豆?”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应该说,普通消费者有这样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根据公开的数据,2016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8391万吨,进口转基因玉米也有200多吨。在他们看来,大豆、玉米无非是一种普通的农产品,中国自己也能种植,而且从情感来上说,吃中国农民种植的农产品有天然的亲切感,同时难免还会有“钱让自己人挣总比给别人挣好”的想法。
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农产品的进口不只是消费问题,还是一桩买卖,是生意,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
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需要遵行WT0的规则。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在“入世”之前,各方经过了长期的“讨价还价”,比如中国政府考虑到对本国农业的保护,放开进口需要一个缓冲期,争取到了对部分农产品实行进口配额管理的条款,其中就包括小麦、玉米、大米。
但是,不可能所有农产品、所有消费品都进行进口配额管理,否则就没有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中大豆、大麦、高粱就是属于没有进口配额管理的种类。
也就是说,没有配额限制的农产品,进口的数量是完全由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决定的,而有配额限制的农产品,在数额之内,相关企业可以申领,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分配。比如,2017年,玉米的进口配额是720万吨。
换句话说,在WTO的规则下,一种农产品要不要进口,并不都是由政府部门决定的,更多是取决于国内企业有没有进口的需求和意愿。政府的职能是保障进口农产品的安全,在此之外,刻意的贸易保护反而会吃“国际官司”。
那么,企业要不要进口,就要看进口的农产品相比国内“哪种更划算”,这需要从价格、质量和用途等方面综合考虑。从现实来看,目前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它们相比国内都有明显的优势。
以大豆为例,在最近的7月份,国内大豆的价格批发价在4200元/吨浮动,而进口的大豆到岸价在3300元/吨左右,从长期观察来看,进口大豆总体上来比国产大豆便宜到800元/吨;进口玉米也是如此,近年来,其配额内的进口价格总体上要比国内便宜200多元每吨,不过在今年,由于农业政策调整等多方面原因,这种差距正在缩小。
另外,由于目前大豆的主要用途是提取食用油,剩余的豆粕一般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加工原料。而转基因大豆具有出油率更高的特点,其出油率比国产大豆大约高4%,换句话说,进口转基因大豆更适合榨油,而国产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更适合做豆腐等。
◆ 大豆的不同加工方式及用途
至于近十年来,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剧增,这是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升带来的客观结果。中国人已经从过去的要求吃饱到要求吃好,需要消费更多的食用油、肉蛋奶,而养殖业需要优质饲料,这些都带动了进口大豆的需求。
不仅是转基因大豆进口,这十年来,苹果手机、欧美名牌包包都在大量进口,出国旅游的人也急剧增长,但从来没人觉得有不可理解之处。
当然,也可能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不进口非转基因的大豆呢?这很简单,目前主要的转基因大豆出口国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种的基本是转基因品种,而转基因技术恰恰是其质优廉的决定因素之一。
进口转基因大豆不仅是市场问题,从宏观上来说,也是中国的土地国情决定的。农业种植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以2016年的8391万吨大豆进口量来看,折算起来大约需要6.88亿亩耕地才能种出来,而中国总耕地面积不过20亿多一点,需要优先种植其它主粮作物,根本不可能再拿出这么多土地种大豆。
◆ 2016 / 17年度,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重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是互惠互利的事,消费者得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转基因食用油,也能够消费者起便宜到十多块钱一斤的鸡肉、猪肉,民众饮食健康和生活质量从中获益不少。
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那些借着贸易话题,其实是想炒作转基因问题的人。中国早在1997年就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算起来已经有20年的历史,最初的时候没有,并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世界各权威监管机构、科学机构的一致认可,而中国政府也会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进行严格审核。在确保了安全性的前提下,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就是正常的贸易问题,不应进行特殊看待。
当然,公众希望中国自己的农业能够振兴,自产的农产品有竞争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农业有其自身的特点,还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提升,这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
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农业的进步,需要接纳类似精准农业、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技术这样的现代科技,而不是抵触新事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