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Blue Bottle日本门店经理 | 快速扩张下的品控之道

大咖编辑室
2018.10.15

 

Blue Bottle 大概是目前精品咖啡界扩张最快的先锋品牌。

在全球共有61家门店,日本是 Blue Bottle 在亚洲地区的重点发展对象,光在东京和京都两地就开设了10家门店。

有消息称,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中国大陆地区见到 Blue Bottle 的身影。

 

Blue Bottle 对咖啡师的要求是既要服务于消费者,也要成为讲究手艺的从业者,并更强调技艺,因此,对人员的培训和维护团队的成本远超过倾向于服务消费者、使用全自动咖啡机的星巴克。

今天,我们就和 Blue Bottle 的日本QC负责人(质量控制经理)Kevin Thaxton 聊一聊,试图摸索出,在快速扩张的方向上 Blue Bottle 的品控之道。

 

Kevin Thaxton

11年前,Kevin Thaxton 还只是一位纽约的音乐家。受到咖啡师朋友的影响,Kevin 认为从事咖啡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一边玩音乐,还能四处周游。三年后,他开始在 Blue Bottle 担任咖啡培训师,正式以咖啡为职业。

2014年,Blue Bottle 开始进入日本,已经拥有四年培训师经验的 Kevin 顺利过渡成为日本门店的 QC。

 

不走寻常路

Blue Bottle 在日本的门店,均由日本著名的土木建筑工作室 Schemata Architects 操刀,其中位于清澄白河的这家店是由一间仓库改造的,兼具了咖啡制作售卖、烘焙、办公等功能区。

这里是 Blue Bottle 进入日本的第一家门店,选址可谓独树一帜。它既没有选择新宿这样繁忙的商业中心,也没有选择代官山这样潮人集聚的时尚街区,而是选在了城市东部的安静居民区中央。

 

Blue Bottle 的到来让这里的居民兴奋异常。最初的几个月里,要买到一杯咖啡,排队等候的时间至少需要三个小时。

对客人来说,考验的是等待的耐心和对产品足够的好奇。对 Blue Bottle 的 QC 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机会。

 

 

咖啡师是 Blue Bottle 最宝贵的财富

来到东京,对 QC 来说,语言首先是个挑战。员工都是日本人,一旦话题深入,变得复杂,涉及大量专业用词时,跨文化跨语言交流是个不小的障碍。

QC 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员工也需要掌握英语交流的能力。新招聘的当地员工都对公司不熟悉,一开始需要学习公司做事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咖啡应该如何品尝等等。

 

身穿黑色围裙的咖啡师可以说是 Blue Bottle 最宝贵的财富。Blue Bottle 对咖啡师的培训很严格,并且要求他们在培训完成后像参加咖啡比赛那样表演冲泡咖啡的过程。

咖啡师会先接受几天密集的训练,然后被派到各个门店实际体验,之后回到总部,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与其他咖啡师交流。

 

与总部团队作校准并同步

作为 QC,Kevin 还必须与烘焙团队进行校准。来自东京的主烘焙师需提前到奥克兰进行生产培训,并工作一段时间,这对烘焙和味道的校准有很大帮助。

烘焙师和 QC 以及总部团队每天都要在一起品尝各种咖啡,这个时间起码超过一年,以做到味觉和技术上的真正同步。

 

 

“清澄店开业的时候,我们真的太忙了,仅在第一个月就消耗了原先预估的4个月用量的咖啡豆。因此,员工必须以足够快的速度成长,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文化差异。”

美国和日本两地客服文化的融合

与此同时,日本的咖啡业现状也让 Blue Bottle 的 QC 学到了许多客户服务的新鲜经验。

在日本,客户服务不是心血来潮的事。当顾客走进一家店,店里每个人都会注意到,还会以各种细致的服务细节创造绝佳的客户体验。

 

 

Kevin 说,经常有来访的美国工作人员被日本人注重细节的客户服务所震撼。

“美国和日本有不同的客户服务文化,我们试图找到自然和真实的方式,将两者完美结合。”

 

 

幕后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同步提升

随着一线门店的数量越来越多,Blue Bottle 也同时在幕后进行投入和扩张。

这意味着 Blue Bottle 可以不断得到稳定的成长,因为品控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强大。

Blue Bottle 在日本扩张之初,已在美国有十多家门店,并已建立了监控更高产量和质量的系统,因此可以顺理成章地沿用到日本的门店系统里。

Blue Bottle 没有使用自动化设备烘焙和制作咖啡,在获得增量的同时,必须保持工艺和味道上的一致,这就要求员工的技能须非常熟练,因此需要大量的培训和时间。

 

扩张本身反过来对 Blue Bottle 的技术基础和整条产品线的品质提升也大有益处。

比如,烘焙机从原来的20kg升级到35kg,一次能烘焙更多的咖啡豆,也更能保证批次的品质一致。

 

本文授权转载自彳亍咖啡

部分内容编译自 dailycoffeenews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大咖编辑室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