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些日常食物也许在慢慢产生毒性…

Foodaily每日食品
2020.03.19

“ 全球气候变化对日常食品安全也开始产生不良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是近几年最受人们关注的世界性话题之一,而最近有研究发现,除了会加剧自然灾害之外,全球气候变化或许还可能对农作物的生长及营养特性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一些群发性疾病。而或许这种影响已经持续了许多年。

究其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而对植物的生存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威胁。因此,植物不得不靠产生毒性去适应这些变化以求生存,但这样的自我保护行为对人类来说也许并不是好事。

01

木薯,草豌豆,荔枝,亚麻这些日常食物的毒性在渐渐增强

大约20年前,莫桑比克北部出现了一种名为“konzo”的神经系统疾病,译为绑腿病。当时还是一名医学生的Hipólito Nzwalo看到了这样一个家庭:全家只能依靠拐杖走路,所有人的腿都十分僵硬,膝盖无法弯曲,两条腿只能像剪刀一样打开、闭合。历经多年学习和研究,Nzwalo如今已经成为葡萄牙阿尔加威医学与生物医学学院的神经学家兼教授,对于20年前的发现,他表示:绑腿病甚至可能导致人突然地瘫痪。 

图片来源:ResearchGate

研究表明,绑腿病是由食用大量淀粉类根茎植物,摄入大量其中毒素导致的。木薯是非洲5亿多人的主食之一。从前,人们在食用木薯之前会有许多准备工作并用水清洗,这些步骤可以清理掉植物中的毒素和氰化氢。但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农业危机,带来了更为严峻的干旱和食物匮乏,使得人们不得不放弃或减少对食物的加工;同时,雨水的减少还会提高木薯中氰化氢的浓度。而这些都增加了食用木薯的人罹患绑腿病的风险。

西班牙内战期间,由于粮食短缺,人们不得不食用一种草豌豆,这种食物被称为饥荒食品。但同样的,在1941年到1943年间,食用草豌豆过多也导致了西班牙开始流行一种与绑腿病类似的神经系统疾病——拉瑟尔病,其症状表现为肌无力、无法行走,甚至瘫痪。

不过对于印度来说,草豌豆是安全的,但食用未成熟的荔枝对印度人来讲威胁更大。每年,印度的儿童都会因为发烧、惊厥和癫痫去医院就诊,其中一种诱因就是未成熟的荔枝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血糖急剧下降和大脑疾病,甚至会使大脑因肿胀而受损。 

印度比哈尔邦穆扎法布尔地区:儿童尿检结果显示,他们体内有荔枝籽毒素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同时,印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还发现,如果吃荔枝的人营养不良,这种风险将会提升;空腹吃荔枝也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因此,那些因贫困和饥饿而不得不食用未成熟荔枝的人将面临更大的威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0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一些更为日常的食物也开始产生毒素了。比如:一些植物依赖将硝酸盐转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促进生长,但当大麦,玉米或小米等农作物面临干旱时,它们会减慢或阻止这种转化,从而导致硝酸盐积累。环境署首席科学家兼预警与评估部主任Jacqueline McGlade称,如果人类食用大量硝酸盐,会妨碍到红细胞在人体中输送氧气。

另外,作物并不会都因干旱而产生毒性,还有一些作物会受到暴雨的影响。亚麻、玉米、高粱、樱桃和苹果等作物,会因为暴雨而导致氰化氢或亚硫酸等有毒物质的累积。而跟据路透社的调查:氰化氢与曾经发生的某种类型的化学战中出现的物质相同,由此可见其毒性和致命性。所有这些作物产生的有毒物质都会引起人类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流产。

02

气候变化导致食品开始具有危险性

剂量导致毒性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原本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虽然含有毒素,但其含量非常少,因此对人类没有威胁。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植物原本的生长流程,导致大量原本可被分解的有害物质无法及时被分解或者无法得到分解,最终大量累积在作物中被人类食用。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危机、生态危机会使人类再次面临贫困、饥饿、干渴的威胁,在这样的境况下,人类将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食用未成熟的或毒性较弱的作物,而这样也更易罹患这些神经系统疾病。 

图片来源:Google

另一方面,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人类会不断迁徙,这会导致类似木薯这样需要进行一定加工才能食用的食物,很可能被迁徙人群带往并不懂的如何处理木薯的地区,从而给当地人带去更大的健康威胁。

我们日常熟悉的食物在慢慢产生毒性,这一趋势是世界性的,如果全球CO2水平依然无法显著降低,那么人类也许需要探索一些新的、不会产生毒素的作物进行替代。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尽可能地延缓其变暖的速度。否则,全球气候变化将在方方面面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03

毒素含量,风味,营养,供应,气候变暖对全球食品行业带来压力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根据预测,气候变化将不止影响到作物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产量、口感、风味等等。同时,科学家们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全球食品供应造成压力,而目前,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重的是渔业。

据相关报道,在科学家进行研究所涉及的时期中,大西洋东北部和日本海的鱼类数量减少了35%。《科学》周刊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海洋温度升高的速度比过去预估的快得多,而海洋高温则可能毁灭鱼类及其依赖的食物来源。过去一些研究曾预测,气候变化将导致未来海洋鱼类减少。

此外,一项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和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海洋生物研究发现,海产养殖业会因全球变暖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一方面,海产数量会下降,另一方面,海水变暖还会使海产品味道发生不良改变,导致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下降。

不仅仅是影响到农业、渔业产物的产量,气候变化还将导致食品营养成分及口味的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农作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而在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左右夹击下,农作物和海产品的营养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同时,气候变暖后,融化的冰河和冰盖正在不断地向空气和海洋中释放大量致癌污染物。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这些长效持久的化学物质将进入食物链,并最终在人体内积聚,进而导致癌症、心脏病、不孕不育等严重疾病。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食品产量减少、口味改变对于食品加工业来说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产量的减少会导致原料价格的上涨,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口味的改变意味着食品加工业需放弃现有的配方,而研究新配方又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是每一个食品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

当然,新的科技会带来新的机遇,例如:有科学家建议,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或许会带来一个突破口,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培育拥有抗旱、抗涝、抗病等特性的作物也许可以解决食品加工业原料产量减少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这对日趋严峻的环境条件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我们都清楚,这只是一种思路,每一个食品人都需要、也应该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食品危机。 

参考资料:

1. 搜狐网 中国水产频道 《全球变暖将对世界食品供应造成压力》2019.03.04

2. VICE Climate Change Will Turn These Common Foods Toxic2020.03.03

3. 中国食品报网 《谁偷走了食物的味道?》2018.01.18

4. 中国食品报网 《全球变暖影响渔业生产》2019.05.29

5. 新华社 《专家告诫气候变化或影响食品安全》 2019.02.15

转载或加入社群:Cherry(微信:18261804307);商务合作:Amy(微信:13701559246)。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Foodaily每日食品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