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科普知识的缺失,让消费者很受伤。市面上许多食品或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企业经常打着所谓的“新概念”、“高科技”,大肆炒作,故意夸大其所谓的保健、治疗功能,误导消费者。目前,申请并取得国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胶原蛋白产品仅有33款,市面上大部分胶原蛋白产品属于普通食品,而作为普通食品,本就没有“功效”一说。
其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让行业很“受伤”。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甚至故意混淆食品与药品的界限。还有一些企业以取得新资源食品文号、卫生许可证号、地方批准文号等的产品冒充保健食品生产销售,声称保健功能,甚至夸大声称治疗功能,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保健食品市场秩序,给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
其三,产品标准的缺失,让监管部门很“受伤”。此次胶原蛋白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产品标准缺失的质疑。其实,不仅是胶原蛋白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包括此前的纯净水、螺旋藻等事件,也都反映出我国食品(保健食品)标准的制定严重滞后的问题,没有国标、省标和行标是制约食品(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
其四,法律法规的缺失,让执法人员很“受伤”。不论是虚假宣传,还是不同标准生产,造成的后果就是消费者的经济和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但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重滞后,对一些食品(保健食品)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不论是认定还是处罚都使执法人员无法可依,难以作为。
此次胶原蛋白风波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必须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快国家保健食品标准的制定。目前全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正在各地有序推进,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实行全程监管,这种全程监管机制将有助于引导食品(保健食品)产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保健食品生产、销售、宣传等方面的规章办法,也表明了国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秩序的决心。(叶庆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