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种子行业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当前外国种业巨头在中国菜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国菜种行业亟待优化自身发展。
外资进入中国种子行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最先进入的就是蔬菜种子市场。据天津市农科院副院长、菜花育种专家孙德岭介绍,经过几十年发展,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国外种业巨头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中国菜种每年大约有100亿元的市场份额,其中国外企业约占20亿,在中高端市场更形成垄断局面。
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德华告诉记者,业内认为所谓菜种的高端市场,就是“价格高端”。目前国外菜种企业占据了中国80%的高端市场,越来越多的菜种在外国公司的介入下飞速涨价,向高端“晋升”。
“蔬菜种子过去论斤卖,后来按克卖,现在是按粒卖。十年前菜花种子最贵的才二百元一公斤,现在国外的种子最贵的要一万五到两万元一公斤,真是贵比黄金。”孙德岭说。
然而,对于这些价格离谱的种子,农民却非常欢迎。马德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番茄为例,外国公司生产的普通种子0.48元一粒,一亩地种植植株2200株大约要使用2400粒种子,每亩地的种子成本不到1200元,而如果使用国内企业生产的种子,可能一亩地20元就够了,但比起用“洋种子”每亩地少收一两万元却是很平常的事。
国内外种子种植效益上的巨大差距造成了农民对进口高端菜种的青睐。孙德岭指出,种子在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的贡献率达50%以上,菜种控制在别人手里,相当于蔬菜的“命根”被别人掌握,“中国人吃什么要看外国人的脸色,这可能产生严重的民生危机和国家安全危机。”
此间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指出,中外种子公司实力的悬殊和种子行业发展模式的差异是导致这些危机的原因。
据马德华介绍,总部位于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仅一个番茄项目在全球就能达到30个研究团队,他们一天用在育种上的花费可以达到260万美元。
“国际种业巨头可以实现丰富科研资源的全世界调动,实行‘军团作战’,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都比中国企业高出一大截,在市场上很容易往前推,国内企业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马德华说。
中国的菜种供应主体则主要有三大部分:外企、蔬菜科研机构和民营菜种企业。
据天津农科院党委书记傅润亭介绍,蔬菜科研机构得到国家补贴较多,能够吸引专家和人才,但是其考核“指挥棒”有很多个,不但要育种、报项目、评奖金,还有一些政府任务,育种专家很多时候不得不变成整天跑项目拿经费的“公关经理”,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有待提高,相比之下,民营菜种企业却难以拿到国家补贴,也就招不到优秀的人才。
此外,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季禾亮告诉记者,在菜种行业,老实科研见效慢,来钱少,科研成果剽窃现象严重,“搞得我们现在推出新种子时还有所顾忌,害怕被人家拿到来和我们竞争。”
傅润亭指出,中国菜种行业需要优化自身的发展,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更加科学地分配,重视项目成果转化,释放事业型研究单位的创新能力,同时要注意扶持民营企业,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过去十年,中国蔬菜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粮食,而其中种子对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种子行业是基础性产业,必须放在战略性的高度来认识。”马德华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