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界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般热闹非凡:上月底刚宣布暂停明治奶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15日明治乳业又突然宣布将首次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市售型低温牛奶、酸奶。“不到一个月又突然卷土重来,实在‘太戏剧化’了。”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个中因由或还是很复杂的。
记者获悉,近期外资品牌动作频频:日本第三大奶粉品牌和光堂近期“牵手”康师傅准备在中国大陆市场开卖奶粉;新西兰本土奶粉格瑞滋则于14日宣布低价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外资奶粉似乎丝毫不惧监管从严,依然坚决在中国大陆市场争食这块“牛奶大蛋糕”。
本报讯 上月底刚宣布暂停明治奶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15日明治乳业又突然宣布将首次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市售型低温牛奶、酸奶。
据悉,明治的新品将于12月1日起在华东地区开始销售。明治公司介绍,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牛奶、酸奶市场快速发展,明治乳业在2011年就设立了独资公司明治乳业(苏州)有限公司,为生产低温牛奶和酸奶做准备。此次新品就由明治乳业(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由明治乳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作为销售总代理。新品将先行在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四地销售。
一月内上演“反转剧”
牛奶与酸奶一直是明治的核心板块,但在此前,明治在中国大陆市场并没有牛奶与酸奶业务,除了奶粉以外,知名度较高的是巧克力、冰淇淋等零食板块。明治对此次新品定下了2020年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7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目标。
但最让业界“哗然”的莫过于明治上个月刚宣布:因近来中国大陆奶粉市场竞争激化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决定暂时停止销售“明治珍爱系列”奶粉。
“明治这一系列手法都太戏剧性了!”昨日,王丁棉告诉本报记者,明治当时选择突然退出,或是出于多重因素考虑:“在大陆市场业绩始终拼不过欧洲、美国那几大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近年来下滑明显。”
“时隔不久又高调宣布卷土重来,或因‘退出’消息传出后,始料未及地再次感受到多方压力,公司决策立马发生了逆转。”他猜测说。
竞争对手疑似匆匆补位
就在明治“折腾”退出、复出的这段短暂时间里,已有其竞争对手疑似匆匆赶来“补位”了。日前,日本朝日集团证实,其旗下全资子奶粉企业和光堂已经和康师傅就在上海成立合资经营婴幼儿奶粉进口销售公司事宜达成一致,不排除有进一步合作进行本土生产的可能。公司预定本月成立,并于2014年初开始经营。据了解,和光堂是日本首家开发婴儿奶和婴儿食品的公司,为日本第三大奶粉品牌。
康师傅方面也证实了合作事宜,并表示奶粉为纯进口,是荷兰奶源。据介绍,双方的合作,将有助于完善康师傅食品产业种类,实现向中国大陆婴幼儿产品市场进军。
而对于是否“补位”明治的退出,康师傅方面表示,该公司与和光堂的合作着眼于进一步探索中国大陆婴幼儿食品市场的潜力,而非填补明治奶粉退出的空缺;另外两者存在明显时间上的落差,并不存在时间点上的“巧合”。
无独有偶,新西兰本土奶粉格瑞滋则于本月14日宣布低价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其在中国大陆选择了某品牌连锁母婴用品企业,通过其在全国的数百家门店进行销售。据了解,作为新西兰原装进口产品,格瑞滋从奶源到生产、包装、成品都是在新西兰境内完成。据介绍,格瑞滋的价格比同类进口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价格或低30%以上,其1、2、3段奶粉价格分别为268元、258元、258元/罐(900克)。
新闻观察
“风声”虽然紧 市场仍可期
“平淡的市场和政策的调整都使得洋奶粉今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日子颇为难过,但这还是挡不住它们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孜孜追求’。”王丁棉告诉本报记者,此时仍能顺利打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都算得上“好彩”,“不排除有的品牌就是在争分夺秒加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因为未来对外资品牌的审批准入或会更严。”
王丁棉认为,道路虽曲折,前途仍光明。“没有很大的原因,外资品牌进来了之后是不会轻言退出的,明治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洋奶粉进来后的确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其中包括牛奶和奶粉等品种,选择彻底退出的应该现在都在“懊恼不已”,而美赞臣、雀巢、雅培、多美滋、惠氏等坚持下来的则都经营良好。
“以婴幼儿奶粉市场为例,其实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刚刚放开的有关政策也会进一步促使市场扩容,我们预计市场容量年增速或达到30%。”他这样认为。
同时他也指出,虽然市场可期,但外资品牌却得在未来“表现良好”才行。“现在市面上在售的洋奶粉,价格等一举一动都会观望监管部门态度,既不敢肆意抬价,也不敢疯狂促销,动作上的确颇为‘收敛’了。”他表示,无论洋奶粉还是本土品牌,如果都能规范经营,市场还是十分向好的。(文/ 记者涂端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