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推出新款食用调和油,并公布了详细配方,也同时揭开了调和油市场的诸多内幕: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等,冠名油种的占比不会超过总油量的10%;而其中加入的棕榈油,长期食用易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调和油成分配比的质疑声未散,近日又有消息称有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关于调和油的“疑云”,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附近的几家大型超市,记者发现油类专柜的调和油产品名目繁多,其外包装上一般都标出了配料,却并未标注配料中各种油的比例含量。就此问题,记者先后致电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和中粮集团厨房食品事业部,得到的答复是,对于调和油成分比例的标注国家没有强制性规定,企业的产品配比不方便公开。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专家阮玲告诉记者,企业不公开调和油成分配比,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食用调和油没有国家标准,只有一个推荐性的行业标准SB/T10292-1998,这一标准将食用调和油按产品质量分为3个等级:调和油、调和高级烹调油、调和色拉油,但并未涉及具体的油料配比和营养标识等问题。
由于成分配比不公开,调和油产品的冠名和定价也存在种种乱象。记者留意到一种名为“橄榄食用调和油”的产品,其配料有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价格却是按橄榄油的标准定价。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冠名和定价时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配料中哪种油贵就按哪种油冠名、定价;哪种油便宜,就增加该种油的配比,这就造成了什么油贵就标什么的乱象。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的要求,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在标签上一一排列,加入量高的排前面。调和油也遵循这一规则,从配料中各种油的位次,消费者能够大概了解到各种油含量的多少,但对于具体配比仍无从得知。
调和油产品乱象丛生,那么相关的国家标准为何迟迟未出台?记者从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2008年,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至今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在制定中”,仍未见踪影。阮玲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技术检测手段不足。“油混油,神仙愁”,各种油类的主要成分都是甘油三酯,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不大,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通过检测仪器只能分辨出是否含有特定油种,具体比例很难检测,目前调和油配比多依赖企业自己的标准及良心行为。
记者还了解到,食用调和油一般选用大豆油、菜籽油等较便宜的油脂为主要原料,有的还用棕榈油。东方艾格分析师常桂先介绍说,调和油中是允许添加棕榈油的,但必须注明。阮玲告诉记者,棕榈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脂,没有毒害作用。因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长期不合理食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特别是与其他油脂及食物合理搭配是不会造成危害的,对“棕榈油有害”的概念不必过分炒作。
对于食用调和油中是否会混入转基因油类的问题,卓创资讯分析师段连伟告诉记者,近期转基因菜油“混入”国储库,有检验工序方面的问题,也有个别油厂受利益驱使的原因;国家有菜油的相关质量标准,转基因菜油是无法进入国储库并进一步扩散的。但目前国家并未规定调和油中是不能添加转基因油类,只是若有添加必须明确标示。段连伟还表示,农业部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醒目,但不少生产商刻意把标注放在不显眼的位置;生产商有责任把调和油成分标明,让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关于转基因食用油的争议很多,要解决这些矛盾,出台相关国标很关键。
消费者、专家、行业都呼吁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加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规范其冠名、定价等;此外,应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加以规定,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填补对转基因食品监管的“盲点”。这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竞争都有好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