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料理包,时代的玩笑

半佛仙人
2021.09.25

 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一个人生的终极问题:

今天吃什么?

这个问题难就难在,你可能会得到一个新的问题:随便。

随便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够难倒一堆人,但是现在连随便都变得越来越不随便,因为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少了。

打开外卖软件,你的面前会出现一串熟悉的字眼:汉堡、米线、炒饭、盖饭、麻辣烫。

想要出门聚个餐,烤肉、火锅、烤鱼已经准备好堵截你了。

在剩下的那些角落里仔细看,留下来的店几乎全是改良过的辣菜、日料、炸鸡店,让人怀疑八大菜系是否存在。

即使是混的最好的川菜也同样不开心,因为对四川人来说,现在的川菜普遍不是正经川菜,不但味道奇怪,吃完了还屁股疼。

川菜从来不是闷头辣的。

于是就有一种说法,说美食文化正在凋零,世界正在被预制菜和调料包统治,以后都不会有真正的美食了。

这个说法不能说不对,因为确实我们吃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但是这个说法局限了,美食文化从来就没有凋零过。

只要你看一看“美食”的漂流记,就会发现,我们现在可能正处于美食文化最好的时代。

01

罗马人爱吃。

但罗马人不是一开始就会吃。

公元前168年,罗马暴揍了马其顿一顿,马其顿的主力部队被一战打光,连国王都被罗马人抓回去做了展览动物,马其顿国内的各个城主一看,觉得继续抵抗下去也没意义,就和罗马人商量了一下,说要不然别打了,我们投了吧。

罗马执政官保卢斯一听,还有这好事?当场和马其顿人承诺,只要你们投降我们就不屠城。

结果等到大军开进了马其顿境内,罗马士兵一下就不开心了,他们大喊保卢斯大猪蹄子,瞎签契约,我们要攻城,要屠城,我们不接受投降!

不是这帮士兵很喜欢砍人玩,而是因为他们被马其顿人吓着了。

作为曾经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大帝国,马其顿的富庶狠狠扎到了罗马士兵的眼睛,士兵们一看,妈的这么有钱的地方,不抢一笔太可惜了。

相比起以清贫能吃苦著称的罗马蛮子,希腊人那是正经的老贵族,正奥林帕斯旗的,过的就是不差钱的生活,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开宴会,然后在宴会上吹牛逼,一顿饭能吃几个小时,为了应对一顿饭过长的问题还区分出了前菜、主菜和甜点,席间大家专注于探讨高深的哲学问题,类似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吃什么。

这不是搞笑,作为地中海上的扛把子,希腊人可以收集中东、北非、南欧多地的食材,所以很多时候,介绍自己今天这顿饭的主菜到底是什么玩意属于炫富的一个基础环节。

罗马人看到这帮奢侈的希腊人,回想起自己在山丘上挖野菜的日子,心里一下就不平衡了,他们觉得这个事,我也能干。

于是罗马人入主希腊世界后,迅速学会了希腊人开宴会这一套,开始隔三差五的开party庆祝,而他们吃饭的方式也特别嚣张,他们趴着吃,躺着吃,横着吃。

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罗马人深深感受到了人要享受,于是开发出了躺着吃饺子的技术。

罗马人是美食家里的食材派,具体怎么做不重要,重要的是食材一定要够珍贵。

在罗马贵族的观念里,所谓吃,就是要吃奇怪的东西,越奇怪越难找越好,不管是孔雀爪子还是羊睾丸,都是餐盘上的绝品,而且最好是生的,如果那时候有核废水撸过的鱼,罗马人一定会很开心的办一场大宴会,为客人介绍辐射鱼刺身。

福岛,美食之乡。

而因为一场宴会时间太久,吃的实在太多,很容易吃不下,这就很浪费,罗马人也非常霸气,在一些记载里,罗马的大贵族和统治阶级会在宴会中吃撑后让奴仆拿起孔雀的尾毛捅自己的嗓子眼,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然后接着吃。

就,离谱。

其实罗马人追求吃珍稀食材并不奇怪,因为那时候可以吃的东西确实很少,胡椒对于罗马贵族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吃一粒要回味半天,根本没人敢放进菜里调味,只能用来摆盘。

又因为保鲜技术不够,新鲜水果和鱼都很难弄到,希腊、罗马的这些贵族只能吃鱼酱和熏鱼。

所以吃,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02

不管起因如何,穷奢极欲的罗马最后很自然的就裂了。

罗马先是分裂成了东西罗马两块,然后西罗马进一步差异化细分,不停地挖掘各种垂直赛道,成功把西欧切成了不等分的欧罗巴。

罗马帝国裂开后,西方饮食也顺势裂成了好几块,而其中最核心的当然是罗马都城所在的意大利。

中国有很多版的世界三大菜系,但是如果这些菜系里不带意大利玩,那这个三大其实都属于吹B,因为意大利菜不但是世界上传播范围最广的菜系,而且是整个西餐的祖宗。

意大利人有多爱吃,曾经有一个历史传说,说二战时候有197个意大利战俘跑了,英国人找了好几天,结果发现他们跑到另一个战俘营去了。

英国人很是费解,于是把他们提审出来,逼问他们到底为什么跑,是不是要传递什么机密情报,结果意大利战俘理直气壮的回答:

“因为之前那个战俘营吃不到意大利面。”

和那些边缘地带不同,作为罗马的首都,在罗马裂开后还能留在罗马五环内的贵族都是吃过见过玩过的。

做佛罗伦萨的人上人和做整个帝国的人上人有区别吗?

没有嘛。

这些贵族按照当年的习惯养着大量的厨师,提供和古罗马同等段位的美食。

但是因为罗马裂了,那些珍惜食材现在没法从地中海沿岸送到自己身边了,那就只能从烹饪的方式上下苦工,于是意大利贵族纷纷开始培养厨子,要他们研究新菜色,用宴会上丰富的菜色来当自己在贵族圈子里吹牛逼的本钱。

而对平民来说,想接近贵族混个脸熟,门槛最低的方式就是练一手好厨艺,以名厨的身份被贵族包养。

这直接导致意大利的美食文化高速发展,暴打整个欧洲。

但是,会吃很好,但并没有什么用。

在地中海东边,阿拉伯帝国正在崛起,意大利人很娴熟的被阿拉伯人给打爆了。

阿拉伯人占领了西西里岛,而这直接影响了意大利菜的发展,因为阿拉伯人虽然刀狠话不多,但是吃不惯意大利菜,顺便带来了很多东方名产。

在被阿拉伯人占领的三百年里,西西里岛成功从阿拉伯人手中学会了意大利菜的精髓:意大利面。

等到西西里岛被欧洲人收复,这些从阿拉伯学到的新式烹饪技巧很快融入意大利菜,成为意大利菜的一部分。

这些技巧中有相当部分是阿拉伯人从更遥远的东方学来的,比如榨果汁、做冰淇淋、做水果干,有些是印度技巧,有些确实是中国技术,所以一直有人爱说意大利菜出自中国。

某种意义上也有道理。

作为融合了东方技术和罗马正统的意大利菜,就这么走上了菜生巅峰。

03

上面说到三大菜系,虽然我们都知道,三大菜系肯定有十个,但总有一些是榜单上的霸主,比如中国菜,比如法国菜。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法国菜崛起其实就是这400年的事。

在罗马时代,法国那个地方被称为高卢,住在这里的人被称为高卢蛮人。

既然是蛮人了,当然活的不怎么讲究,他们吃饭用手抓,主食是粗面包,拿啤酒当粥喝,从贵族到平民都过着饿不死就是胜利的生活。

等高卢人接触了罗马人,当时就震惊了,发现原来饭是这么吃的,酒还有葡萄酿的,于是开始了一场大模仿秀,也学罗马人一样躺着吃,趴着吃,烤蜗牛吃。

可惜好景不长,罗马裂了之后西欧就进入了分裂,法国又回到了蛮人状态,就这么重新开始了手抓黑面包的黑暗时代。

这个时代黑暗到贵族和平民甚至拉不开饮食材料的差距,只能靠吃得多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又因为铺排场实在吃不完,打包成了中世纪欧洲贵族的传统礼仪,一场宴会大家要尽量少吃,最好只喝点酒,因为餐桌上的东西要打包回家全家一起吃。

直到1533年,文艺复兴都开始了,法国菜才终于等到了自己翻身的契机。

当时佛罗伦萨的话事人是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决定和法兰西王国联姻,于是把自家的女儿嫁给了亨利二世。

美第奇公主一听自己要嫁给高卢蛮人,从此过上右手抓饭左手擦屁股的生活,当场哭晕在厨房,抱着餐盘不放开。

为了反抗悲惨的命运,美第奇公主做了一个决定:带一整支的厨师团队嫁去法国。

很多年后,整个法国都要感谢美第奇公主的这个决定。

等亨利二世在晚宴上第一次吃到了正经的意大利美食的时候,当场就哭出了声响,他说,我真傻,真的,我只以为撒上酱汁就是意大利菜,没想到意大利菜还有阿拉伯味。

在吃过正宗的意大利菜后,亨利二世是停不下来了,于是厨师的地位迅速上升,法国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料理人才。

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是新大陆被发现的时代,那些去新大陆打秋风的探险家带回了很多新大陆的特产,比如番茄、香蕉、玉米、土豆,这些新食材狠狠地刺激了法国美食业的发展。

但是这时候的欧洲比较蛇精病,他们热衷于把一切食材打成糊糊,然后加上各种珍贵的香料吃。

一直到十七世纪,一个叫François Pierre La Varenne的宫廷厨师在做菜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想要写本书,于是写出了在法餐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La Cuisinier Francçois》。

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去你的意大利菜,我们现在有这么多食材,为什么非要用意大利的方法做?JOJO,我不做意大利菜啦!

到这里,法国菜才算真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之后法国人先学意大利人,总算放弃了用手吃饭的传统习俗,用上了刀叉,然后又文艺复兴,学会了前菜主菜甜点的上菜法,发明了各种用餐礼仪。

现在很多小资所推崇的用餐礼仪就是从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只不过他们不会想知道那时候的用餐礼仪到底是什么:

不要用手抓,用餐具。

一定要用手抓,先洗手。

不许挠头皮让头皮屑落在食物上。

不许用桌布擦鼻涕。

不许在凳子上挠痒痒。

……

贵族刚开始走向文明的时候,看起来让人刺挠。

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法国的厨子热衷于写烹饪书,几乎每一位大厨都会出一本包含毕生所学的“厨林秘籍”,而这直接推动了法国餐饮的发展。

等到法国大革命之后,各种名厨流落民间,大幅提高了地方餐馆的用餐水平。

刚刚从非洲和美洲抢劫回来的新资产阶级纷纷成为了这些大厨的新主顾,法餐就此走上了封神之路。

04

如果你很敏锐的话,看到这里会发现一件事:这些美食文化一直在发展。

但与平民无关。

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在宴会厅里一边大谈人生意义,一边吃着新鲜的奶酪,品尝蜂蜜制作的甜品时,普通的希腊人正在喝大麦煮制的粥,只有少量富有的人才能吃上面包。

在罗马时代,一个普通工人的工钱是一个月4斗粮食,如果只有一个工人,那么他将会过的很充裕,但你要知道,在罗马时代女性连名字都没有,更不可能从事什么补贴家用的工作,所以一个工人的4斗粮要养家里的老婆孩子和爹妈,负担非常重,而他们的主食也同样是粥和面包。

罗马人比希腊人幸运的地方在于,他们还可以去参军打仗,而罗马军队的待遇非常高,不但面包管够,还有肉吃。

中世纪的欧洲平民更为悲惨,他们的主食是用小麦和麦麸混合制成的黑面包,面包的做工非常差,直接吃可能会硌掉牙,所以欧洲平民会把汤灌进面包里吃,等面包泡软了再小口小口吃掉。

即使在工业革命早期,大部分的普通人依然活在贫穷中,1854年的一份记录记下了卢森堡一个村庄的经济状况:

92户村民中,10家能保证主食富余,一周能吃一次肉;

11家主食勉强够吃,好日子才能吃到一次肉;

37家常年处于匮乏中,只能吃土豆度日,吃面包算改良生活,过年才杀一只猪;

29家根本不敢想肉的问题,土豆也吃不饱,一年有一半时间处于饥饿中;

最后5家,活着就是胜利。

从这段记录可以窥见到大部分平民的生活状况,而当时的欧洲因为畜牧业发达,事实上属于肉食供应量较高的地区,在其他时代,平民活的更不堪。

“美食”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是贵族的专属,是那些富有的人才有资格追求的娱乐。

对平民来说,食物的用处只是用来充饥,是维持生存的养料,并没有那些文艺美好的意义。

平民不需要美食,不需要美味,他们只需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如果可能,最好再吃一点肉,摄入一些动物蛋白。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时光里,贫乏与饥饿才是常态,即使到了今天,饥饿仍然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们从未真正战胜饥饿。

不要大意。

05

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美食文化其实来自于市民阶级,常常有人会感觉中国的饮食文化更亲民,更源远流长,确实如此。

原因就是我国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市民阶层。

隋唐时,中餐已经基本成型,融合了东亚中亚多地的饮食风俗和烹饪技巧,而且分出了菜系,那时的长安已经有了“胡食”、“北食”、“南食”、“川味”、“素食”的派系之分,但这些饮食主要供应的是权贵。

到宋朝,市民经济发展起来,市面上便出现了很多可供市民阶层选择的店铺,一些亲民的小吃、点心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比如油条和爆米花。

但这一切都和贫苦农民无关。

苏轼有一篇《猪肉颂》就是讲,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别被苏轼骗了,苏轼说猪肉价贱是对比羊肉说的,对于1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猪并不是主要的肉食来源,有钱人都是吃羊肉的。

平民养猪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生产肥料,这样的猪没有经过阉割,退休时间又晚,也就很难吃。

即使是这么难吃的肉,一斤也要120文左右。

而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又馋肉,又吃不起羊,才打起了猪肉的主意,开发出了东坡肉——正常家庭怎么可能文火慢炖几个小时,根本就烧不起柴啊。

一直到明清,随着经济发展,士绅阶级和商人阶级开始大量涌现,这些社会中层开始拼命追求生活享受,进而招揽厨师研究菜色,这才有中餐的爆发式发展和最终成型。

而普通人,就和同时代的欧洲人一样,过年过节才能杀一只猪,吃一次肉。

大家过的都不容易。

06

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了真正的美食文化呢?答案是工业革命后。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提升,率先发达的地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问题,虽然资源依然很集中,但是剩余的粮食多了,也就能够支撑更庞大的市民阶级。

这些市民阶级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有一定的余钱,就成了新文化诞生的土壤。

现代饮食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美食书籍。

因为印刷术的传播,欧洲在这时进入了一个文化发展期,原本宫廷大厨写下的秘籍可以得到大规模刊印,普通人也了解那些原本只存在于贵族圈子里的烹饪常识。

而识字率增加和娱乐书籍的出现又进一步带来了“主妇秘籍”这种刊物,其中有大量类似“厨房小妙招”之类的东西,许多内容就是为了引导中层去使用崭新的炉灶、新式的锅铲而创作的,但却成为了很多主妇的入门教材,更进一步构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饮食文化的基础。

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是:地域性极强,封闭,口口相传,以把食物做熟为目的。

而城市中产诞生的饮食文化则变得更标准化,会吸纳各种菜色,更追求多样化和味道。

在这种全新的中层饮食文化冲击下,留在城市中的传统美食面临着两个选择:升级或者下沉。

法餐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了紧急升级,法国食神乔治斯·奥古斯特·埃斯科菲耶在1900年前后确定了整个法餐的标准。

在他的努力下,法国乡土菜被包装成高级料理,然后走向世界,就此成为了豪华餐饮的代名词。

而另一些饮食则回到了乡土中,拥抱人民。

07

讽刺的是,在美食终于下降到平民的同时,更多饮食被彻底摧毁了。

不是被人,而是被世界残酷的参差与现实。

生活太苦了。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菜是黑暗料理的代表,但很少有人知道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菜并没有那么黑暗。

在罗马统治时期,英国人学会了罗马吃法,然后因为维京海盗的骚扰掠袭,成功得到了很多来自北欧的食材,诺曼征服又将传统法国菜带上了英国,与此同时英国菜学习意大利菜的作风,让沙拉成为了主食,在一些古老的食谱里还能看到阿拉伯烹饪的风格。

而在英国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后,来自全世界的食材和烹饪风格都成了英国菜的养料,不管是亚洲的香料还是美洲的特产,都在英国的战列舰护航下送进了女王的王宫。

在那个年代,英国的贵族饮食水平处于世界顶级。

现代大众对于“英国菜黑暗”的印象,恰恰源自于他们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化带来了一些显著的改变,首先,平民从土地里脱离,走进城市和工厂,他们不能再自己种菜了。

然后,工厂对长时间劳动的需求,彻底摧毁了工人的用餐环境:他们狭小的住所容不下一间厨房,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没有时间做饭,甚至没有时间吃饭。

这直接促使小饭馆和快餐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工业化生产的万吨巨轮大幅提高了捕鱼业的效率,这些廉价的鱼和规模化种植的土豆结合起来,就变成了英国的著名黑暗料理:炸鱼薯条。

这种工业化快餐迅速成为英国工人的主要食物,因为它便宜又快,还能提供大量能量,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人的食物。

而那些有钱人不屑与吃的食材,比如内脏,就变成了平民摄取动物蛋白质的绝佳途径,大部分菜系都有专门为了处理内脏而存在的菜式,在英国,这种菜就是苏格兰羊肚杂碎。

压力越来越大的生活让平民更加不愿意做饭,于是各种快餐、冷冻食品、果酱就成了英国人的主食,工业化百年,在其他国家的市民阶级高速崛起,正在构建自己的烹饪文化时,英国人硬是把怎么做饭给忘掉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曾大规模征兵,征兵中的数据显示,劳工中的大部分兵员都存在身高不足、健康欠佳、蛀牙等状况,而这就是工业化为英国餐饮业带来的代价。

但是,工业化摧毁了美食吗?恰恰相反。

工业化带来了更丰富的食材,更高端的烹饪设备,人们不用再烧柴转而可以烧天然气,不用再因为保鲜问题吃熏鱼,工业化后,普通人才算真的有了烹饪的条件。

炸鱼薯条的难吃和不营养,改变不了它高效的解决了工人的吃饭问题这个事实。

对长期吃土豆糊糊和草根的破产农民来说,炸鱼薯条这样能短时间提供大量热量的食物已经很好了。

看起来工业化摧毁了英国的美食文化,但是对那些吃炸鱼薯条和仰望星空的人来说,他们本来就吃不到女王在皇宫中享受的菜色。

而美国的案例则可以展示这件事的另一个视角。

08

世人提起美国菜,同样会嗤之以鼻,认为美国人不会吃,但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美国人赶在英国菜堕落之前跑去了美洲,因此英国菜正统在美国,而又因为各地的移民不断填充,美国本地菜色同样包容并蓄,发展出了一整套融合菜,只不过因为几乎每一样菜都找得到祖宗,才显得自己很空虚。

然而在美国,如果你问现在城里有一个隐藏的食神,他会是个什么身份,那么美国人一定会回答你那是个黑人大妈。

“南方黑人大妈都藏着一手神一样的食谱”这在美国属于一个刻板印象。

现代美餐的代表,正是出自于美国南部的黑奴之手,以前这些菜被称为灵魂菜。

在美国的奴隶制时期,南方的黑奴们收集一切可能的食材用来做菜,而他们能找到的大多是一些廉价的食材,于是黑人们用这些廉价的食材魔改加工,做出了自己的料理,马铃薯泥、羽衣甘蓝、玉米麵包……因为原料实在太少了,不足的部分只能用制作者的灵魂来补足,所以叫灵魂菜。

这一大支成为美国南方料理的起源,而灵魂菜在之后成功制造了一样风靡世界的垃圾食品:

炸鸡。

炸鸡和炸鱼薯条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同样是一种低端快餐,食材便宜,处理简单,吃起来方便,还能提供大量能量。

唯一比炸鱼薯条优越的地方就在于:炸鸡好吃,而且是非常好吃。

这让炸鸡不但满足了平民的胃口,还反杀到了上流社会,然后随着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走到了全世界。

炸鸡和炸鱼薯条一样的性质却有不同的命运,难道因为炸鸡流行了,工业化炸鸡就拯救了美利坚饮食文化?

别说美国人自己了,就连我们也不会把炸鸡汉堡当成美国饮食文化的代表看待。

工业化饮食和需要精细作业的饮食本来就是两条路,工业化的食品从头到尾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喂饱更多人,好吃只是附带的。

这种食物当然是没有文化的,没有艺术美感的,而且大部分也是不好吃的,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这种材料充足,加工简单,能够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的食物喂饱了多少人?

而且你知道上一样材料充足,加工简单,能够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的食物是什么吗?

廉价碳水。

09

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总有一些人负担不起加工食物的成本。

一个和我们印象完全相反的事实是:在最初的城市(注意不是乡村)里,餐馆是属于穷人的,因为只有富人才能自己在家做饭,穷人根本没有灶和锅。

古埃及时,相当部分平民只能在店里购买面包,古希腊的上流社会也以去酒店为耻。

对酒店来说,最重要的是食物的标准化,而不是文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提高效率,反正来买面包的人不会有什么很高的需求,吃不死人就行了。

贵族们吃的是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食物,经过了专业的厨子在厨房折腾几天才生产出来,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源来承担这个成本。

而大部分普通人既没有办法获取这些食材,也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度加工,普通人一直吃的就是粗加工,能够提供更多能量的主食,不管是麦子也好,稻米也好,豆子、土豆也好,普通人一向如此。

从黑面包,到炸鱼薯条,到炸鸡、午餐肉,再到预制菜,在喂饱更多人这个角度,我们其实是一直在往上走的。

我们这些普通人从来没有吃的这么好过,好到我们都可以开始追求无糖和健康了。

让我们痛苦的地方在于,原本我们可以接受更多手工制作的菜肴,而现在我们不得不更多接受工业菜肴。

但是如果将一个事情拆分开,我们将频率、渠道、规模都考虑进去,然后再想一想。

其实吃一顿正经的饭本来就是成本很高的事,不说价格,为了吃一顿炒菜,你要出门,要移动到目标地点,用餐然后回来。

为了回避这个成本,有人吃沙县,有人吃泡面。

难道沙县和泡面比现在的预制菜好到哪里去么?

同样也是工业化食品罢了。

不信你打开电商平台搜一搜,就知道了。

那些正经的餐馆,做炒菜,做各种地方特色菜的大店,原本的目标用户本来就不是工业化食品的目标用户。

我们可以享受到一段随意加餐的生活,其实是外卖平台快速崛起带来的福利。

外卖磨平了距离,然后用补贴给出了低价,又用系统填上了信息差,成功制造了一段短时间内的餐饮业繁荣,让那些做手工菜的店面为我们服务。

当外卖的福利消失后,世界就会慢慢回到它本来的样子。

沙县倒下,预制菜崛起,一个新的、面向更多人的工业菜产业链诞生。

10

在奇幻文学中有一个分类,叫做“高魔世界”、“低魔世界”,用来区分奇幻小说世界观下的魔法世界等级。

而这个高低的划分,并不是看这个魔法世界的最高战力能炸穿几个星球,而是看这个世界的魔法普及度有多高,普通人能不能用魔法。

预制菜打败了那些美食,在我们的眼中是退步,但对这个世界来说反而是一种进步。

因为如果我们划分一个美食文化的等级,真正应该看的,也不是贵族在吃多么珍贵的食物,而是有多少人可以吃上热腾腾的白饭。

预制菜用一种新的形式完成了美食普及的核心任务,低成本,高能量,味道过得去的食物。

在我们眼中,预制菜是美食的敌人,在食物的发展逻辑上看,预制菜是终极的美食。

古人要是有料理包,不知道多幸福。

但是,这种先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还是说,我们已经停不下来了。

在工业推动世界的这二百年里,人文也同样在支撑着我们的社会,但随着算法和网络的发展,人文好像越来越跟不上我们的世界了。

我们之前所处的时代,可能是美食文化最好的时代,这时代可以让很多人吃饱,让我们去追求口味和营养健康,让美食的技法和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出去。

而在接下来,也许效率会将我们导向一个更冰冷的时代。

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吃上鱼香肉丝味的速食营养液。

又或者,更直接一点。

会不会在未来,在那个元宇宙里,我们连吃的行为都已经不存在了,大家在营养液里,通过电信号刺激大脑中的味觉,欺骗我们刚刚吃了一顿满汉全席。

但话说回来,那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世界吧。

全文参考资料如下:

1】.贡特尔·希施菲尔德.《欧洲饮食文化史》

2】.TTC:《欧洲饮食文化-吃货进化史(第一季)》

3】.普鲁塔克.《保卢斯传》

4】.《食在古希腊——西方现代饮食文明之源的匆匆一瞥》

5】.莉迪亚.康、内特.彼得森.《荒诞医学史》

6】.李飞《古罗马禁止奢侈法初探》

7】.《为了吃面,他们竟然挖地道集体越狱》

8】.Waverley Root.《意大利食物》

9】.喃猫.《法餐逆袭史》

10】.《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

11】.《田家五行》

12】.《工业革命、战争与英国菜》.《环球》杂志

13】.Robb Walsh.《吃的大冒险》.美国.

14】.《被逼出来的犹太人》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半佛仙人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