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小西
来源:好好生活事务所(ID:ymsn2019)
不止一次,听到健身博主说“减肥的本质是制造热量差”。作为听话的好学生,我养成了吃啥都格外注意食物“卡路里”的好习惯,总要对着食物营养成分表,加加减减计算一番。
薯片、辣条不敢多吃一口,牛奶不敢喝"全脂",可乐要喝"无糖"的,主食干脆放弃了。报着300多块一节的私教课,每天风雨不动都要小跑两圈。
但每次踏上体重秤,还是发现收效甚微,甚至体重还悄咪咪上涨了。
这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在减脂期间容易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升糖指数(GI)。一些藏在日常饮食中的高升糖指数食物,让你的减肥大业道阻且长。
01
南瘦北胖,可能跟吃有关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的印象里,北方人更壮,北方大爷的啤酒肚一支独秀,而南方室友,往往有着让人羡慕的匀称身材。
这种体型的差异,还真不是刻板印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指出,南方人确实比北方人苗条点。
当然,是胖还是瘦我们得先框定一个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洲人群制定的标准是:BMI≥24就是超重,超过28就是肥胖[1]。
而根据这个标准,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检测数据》报告为我们揭开了南北体重之谜。
数据显示,北方地区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北京肥胖率以25.9%位居全国第一,河北、新疆紧随其后。在全国“最胖省份”排行榜中,北方地区竟全部揽下前十名。而海南,广西这些南方省份则排在末尾[2]。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告诉我们:“南瘦北胖”是真的。
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油条 / 图虫创意
一项针对44.1万中国成年人的横截面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现象[3],而且腹部肥胖率也呈明显的南北梯度,其中天津男性的腹部肥胖率最高,是海南男性的7倍之多[4]。
也就是说,一到夏天,身形苗条的南方姑娘在外面无论穿啥都像在走T台,而街上的东北大老爷们舒舒服服的掀起大T恤让自己的“将军肚”纳凉。
北方人不服气了,凭什么南方人瘦子比我们多?
肥胖的发生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肯定有遗传因素、个体因素以及环境等等。其中,南北饮食差异绝对是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5]。
清淡少油的传统饮食可能是让南方人远离长胖魔咒的原因之一 / 图虫创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传统南方膳食模式以大米、蔬菜、猪肉和鱼虾类为主要食物,而这种模式能降低男性发生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
而北方的膳食模式以面粉,其他谷物和薯类为主,而这种模式与中心性肥胖呈正相关。这种模式水平越高,中心型肥胖的发生率就越高。
南北饮食模式的一大差异就是,北方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更高,整体饮食模式的升糖指数也更高[5]。
还有研究发现,比起低脂肪、高升糖指数膳食相比,低升糖指数饮食的确能显著降低BMI。
话说,升糖指数到底是啥玩意?为什么它对腰围这么重要?
02
高GI食物,怎么让你长胖的
要搞懂高升糖食物让人长胖,首先要明白:升糖指数到底是什么?
食物升糖指数,简称GI值。简单点说,反映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对人体餐后血糖的影响[6]。
当我们饱餐一顿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分解完就会被胰岛素这个“快递员”送到血液中,为我们提供工作,学习,甚至是打个哈欠的能量。
此时,血液中的糖含量浓度提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餐后血糖升高。
而不同的食物,餐后引起的血糖波动程度不一样。
有些食物消化快,容易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飙升,就是高GI食物。比如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馒头、面条等主食。反之,消化吸收慢,导致血糖上升速度缓慢的食物,则是低GI食物[7]。
那为什么我们会说,高GI食物很可能是让你发胖的反派大BOSS呢?
上文也解释了,我们在吃高GI食物的时候,因为消化快容易导致餐后血糖浓度迅速提升。胰岛素这个“快递员”发现要运送的货物突然变多了,赶紧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刺激细胞吸收葡萄糖,并抑制脂肪分解[8]。
而数小时后,葡萄糖和脂肪酸浓度下降,通常还低于空腹浓度。
就这样,你身体的两种主要燃料变少了,你的中枢神经便判定你处于“低燃料”状态,觉得你饿了,该补充能量了,因此你的进食欲望会更加强烈[9]。
一项研究以十二个肥胖受试者为样本,在控制摄入相同的总能量情况下,发现受试者在吃了高GI食物后,饥饿感更加强烈,容易导致他们暴饮暴食[10]。
总结下来就是,高GI食物会让你饿得更快,一直饿一直吃,一天这么循环下来,摄入的热量过剩,而这些都将会变成你肚子上的层层赘肉。而长期高GI饮食还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11]。
相反,很多研究都表明低GI饮食能减少饥饿感,增加饱腹感[12]。长期来看,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脂肪堆积。
对于那些已经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来说,低GI饮食对控制体重更有效果。一项研究发现,跟没接受低GI饮食建议的肥胖女性相比,接受此建议的肥胖女性在3个月后,体重明显减轻[13]。
因此,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控糖。奶茶要点少少糖、可乐要喝无糖的,甚至连牛奶、茶饮都要选标注“0糖”的。
“0糖”饮料在近年来开始取代奶茶,变成年轻人的最爱 / 图虫创意
数据显示,全球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在购买前会关注食品的糖含量,人们对糖关注度不断上升[14]。
而“控糖”,更准确来说,控的是食物中隐形的糖——也即升糖指数。比如控制淀粉含量高的主食,因为们最终的归宿也是糖。
说了这么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试着降低饮食的GI值呢?
03
如何降低日常饮食的GI值
首先,我们得明白如何分辨高GI食物。很简单,只要记住55和70这两个数值就行。
GI≤55就是低GI食物,GI>70就是高GI食物,在两个数值中间就是中GI食物[15]。
像中国人早上常吃的油条、稀粥,那是妥妥的高GI食物。
而大部分的水果、蔬菜、豆类GI值都比较低。而像卡路里数不低的全脂牛奶,其实升糖指数非常低。
这是因为影响食物GI的因素有很多,可溶性纤维、脂肪、蛋白质、酸的存在都能减慢胃消化的速度从而降低食物的GI值[16][17]。
同一食材的GI值还会受到成熟度和烹饪加工方式的影响[18]。
举一个例子,减肥人士常吃的红薯——生红薯的GI值是31,而如果你用煮的或蒸的,GI值会上升到63左右;而冬天常吃的烤红薯,那是妥妥的高GI食物,GI值能升到94[19]。
而食物煮得越烂,消化得越快,GI值越高。比如把米饭煮成很烂的粥,血糖会上升速度会比直接吃米饭要快。
总之,少吃点高GI食物,也不要煮得太烂,把水果榨成汁都会让GI值变高。
上文也提到,长期高GI饮食容易导致发胖,那吃低GI饮食一定能减肥吗?
这其实是低GI饮食的一个坑,食物的GI值再低,吃多了也会胖,因为低GI≠低热量。比如花生的GI值只有14,但它的脂肪含量高,意味着热量也高。
而且饮食逃不开对“量”的探讨。GI值再低的食物,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依旧会变胖。
因此,只看食物的GI值并不全面,我们还得引入一个概念——血糖负荷。它考虑的不仅是碳水化合物种类对血糖的影响,而是包括每份食物可被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17]。
多吃全麦面包等低GL食物,会在增加饱腹感的同时促进更多的脂肪氧化 / 图虫创意
确定一份食物血糖负荷的计算公式是,每份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 X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克数/100。
GL≥20,就是高GL食物,≤10则是低GL食物。而高升糖指数食物,不一定会导致高血糖负荷,还得看实际碳水量。
举个例子,西瓜的GI值高达72,但它带来的血糖负荷(GL值)却很低。一份120g的西瓜仅仅含有6g的碳水化合物,计算得出西瓜的GL为4.32[21]。因此,减肥可以吃西瓜,不要吃太多就行。
其实,大多数水果的GL值都比较低,比如苹果,柚子、橘子等,这些在减肥的时候都能适量吃。
以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如何降低饮食中的GI/GL的几点小建议[16]:
检查平时常吃主食GI/GL值。尽量选择低GL/GL类的主食,而且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煮得太烂。
注重高低搭配。高GI/GL食物与豆类、低脂乳制品、水果、蔬菜等低GI食物搭配。
一餐的整体血糖受全部食物的影响,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纤维往往能减缓消化并降低整体GI。因此每一餐可以加入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质,如无糖酸奶、鸡肉等。
选择富含植物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优质碳水,而不是那些即使GI值很低,但却是高度加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本文科学性由注册营养师 蔡开畅 审核
参考文献:
[1].(2021).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11),1-55.
[2]新浪.(2017).疾控中心报告:中国最胖和最瘦省份出炉.
[3]Hypertension Survey investigators. (2020).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441 thousand adults, 2012-2015. Obes Res Clin Pract.
[4]Chen Y, Peng Q, Yang Y, Zheng S, Wang Y, Lu W.(2019) The prevalence and increasing trends of overweight, general obesity, and abdominal obes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a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5]张继国.(2013).中国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变化与肥胖关系的研究(1991-2009)(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2010).Food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the glycaemic index (GI) and recommendation for food classification(ISO 26642-2010). [Internet]. Geneva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7]Arvidsson-Lenner R, Asp NG, Axelsen M, Bryngelsson S, Haapa E, Jarvi A, Karlstrom B, Raben A, Sohlstrom A, Thorsdottir I & Vessby B. (2004). Glycemic index.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Nutrition 48, 84–89.
[8]Augustin LSA, Kendall CWC, Jenkins DJA, Willett WC, Astrup A, Barclay AW, Björck I, Brand-Miller JC, Brighenti F, Buyken AE, Ceriello A, La Vecchia C, Livesey G, Liu S, Riccardi G, Rizkalla SW, Sievenpiper JL, Trichopoulou A, Wolever TMS, Baer-Sinnott S, Poli A. (2015).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glycemic response: A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sensus Summi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arbohydrate Quality Consortium (ICQC).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9]Janette C Brand-Miller,Susanna HA Holt,Dorota B Pawlak,Joanna McMillan.(2002).Glycemic index and obesit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Ludwig DS, Majzoub JA, Al-Zahrani A, Dallal GE, Blanco I, Roberts SB.(1999). High glycemic index foods, overeating, and obesity. Pediatrics.
[11]Holt, S., Brand, J., Soveny, C., & Hansky, J. (1992). Relationship of satiety to postprandial glycaemic, insulin and cholecystokinin responses. Appetite, 18(2), 129–141.
[12]David S. Ludwig.(2000). Dietary Glycemic Index and Obesity,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Slabber M, Barnard HC, Kuyl JM, Dannhauser A, Schall R. (1994).Effects of a low-insulin-response, energy-restricted diet on weight loss and plasma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hyperinsulinemic obese females. Am J Clin Nutr.
[14]帝斯曼.(2017).帝斯曼洞察系列:人们对糖的关注度上升,与 3 年前相比,47% 的消费者更加关注糖的摄入量.
[15]杨月欣.(2018).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1册.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6]Gagné L. (2008).The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in clinical practice. Explore (NY).
[17]Bjorck I, Granfeldt Y, Liljeberg H, Tovar J, Asp NG. Food properties affecting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carbohydrates. Am J Clin Nutr 1994;59:699S–705S.
[18]刘兰,杨月欣.(2005).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慢性病.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01),30-35.
[19]Allen, J.C., Corbitt, A.D., Maloney, K.P., Butt, M.S., & Truong, V. (2012). Glycemic Index of Sweet Potato as Affected by Cooking Methods. The Open Nutrition Journal, 6, 1-11.
[20]Rachael Link, MS, RD .(2019,September 23).What Is the Glycemic Index of Sweet Potatoes?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sweet-potato-glycemic-index
[21]Michael T. Murray.(2020).Textbook of Natural Medicine (Fifth Edition),Churchill Livingstone.Pages 1406-1413.e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