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食业家(ID:shiyehome)
近日,桃李面包官宣推出新品欧吐司面包,新品主打0添加,以天然原材料代替化学添加剂,力图还原面包的天然本味,所以产品的保质期也仅有4天。
从一个小面包作坊到烘焙行业的龙头,桃李面包吃下短保面包的第一口红利后,也在不断引领着烘焙行业的新风向。
近些年,伴随工作节奏和品质生活的需要,“短保”速食俨然成为上班族的消费新风潮。面包糕点也从最开始的18个月缩短至3个月左右,再缩短至30天以内。缩短保质期不仅可以提升口感,缩短工业化产品到原生态产品之间的口感差异,还减少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使用,让产品更天然健康。
01
面包进入短保赛道
桃李面包是烘焙行业率先压缩面包保质期的企业,而这一切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
1995年,60岁的吴志刚从教师岗位退休,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被改革开放的热潮所打动。一天,吴志刚在街边散步发现面包店门前有人吵架,起因是顾客认为面包的口感越来越差了。透过这件事,吴志刚发现了新商机。
是年,吴志刚拉着儿子创办了一个面包作坊,只做短保质期的面包,在早餐店、小商店和超市渠道售卖。
原本是退休后的无聊消遣,谁知道吴志刚越干越上心。90年代的下海潮,让吴志刚在创业里找到了第二春。
比起市面上的长保面包,吴志刚的桃李打出了“新鲜无添加”的口号。在很快订单量暴增。无添加的短保产品自然对物流配送提出了高要求,为了保证面包的新鲜度,吴志刚和儿子每天凌晨3点开始配送,保证6点前送到街边门店。
后来生意越来越好,就开始雇人王早餐店送货。每天早上六点前,生产的面包就全部从工厂送到了零售端。桃李自己负责配送,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中央工厂负责生产,批发给丹东的超市和小店。
直到今天,桃李面包依然领“鲜”行业。此前,有投资者提问关于过期面包如何处理的问题。对此,桃李面包回应称,该公司的过期面包将在统一回收之后卖给猪饲料厂。
靠这个优势,1997年,吴志刚成为丹东最大的面包生产商。同年,正式成立了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由此,桃李面包的帝国传奇正式拉开大幕。
02
桃李面包的“快”革命
桃李面包在行业中的壁垒,和它的经营模式分不开,降本增效,让产能发挥到最大化,在扩张市场的过程中完成和时间赛跑的游戏。
为减少“中间商赚差价”,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吴志刚创立了桃李“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大规模生产减低生产成本和配送成本,让一块面包的毛利超35%。
而为了保证产品的极致性价比,桃李面包仅将外阜城市中小客户(夫妻店等)交给经销商管理,其它的大量市场仍归为自营。两条腿走路的桃李,创造了“工厂+批发”的王者之路。
桃李面包在群雄争霸的烘焙战场上以杀伐果断之势在辽宁市场站稳脚跟。2006年,桃李面包强势开疆扩土,以东北为基点迅速北上、南下、西行、东走,攻占扩张,开始全国化称霸之路。
至今,桃李面包不仅在全国建立了22个生产基地,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进行渠道开拓和销售,零售终端已达31万多个,遍布华夏大地。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桃李仅有5万多个零售终端,9年时间里翻了6倍,远远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另外,桃李面包还有700多家经销商,并与大型商超(永辉、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和区域性知名连锁(红旗连锁、物美、家家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桃李面包加快市场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至于在品牌投入策略上,桃李面包仍秉承创立初期的渠道战略,而非广告策略。2021年,桃李的“广告及宣传费用”仅为4305万,占总营收的0.6%。其董秘在投资者互动中表示,“公司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是店面陈列广告”。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性价比高的短保面包作为早餐主食越来越普遍。
桃李面包赶上了品类发展的好时候,同时“中央工厂+批发”模式下高速运转的供应链体系也为其筑起了护城河。
03
食品行业的短保革命
纵观烘焙行业的进化史,无不是依托物流/技术革命、企业全国化布局,并伴随消费升级而共同成长,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新鲜度和销售半径,带动产业的向前演化。
短保烘焙产品发展的背后,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见证,不仅是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更是中国从经济打过走向经济强国转变下,消费者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在当下,所有行业都在进行一场短保革命。在啤酒领域有泰山原浆7日鲜,在预制菜领域有趣店的“三天短保”,在乳制品领域君乐宝提出“黄金2小时”概念……
可以说,短保食品是个大市场,并处于增长态势,在未来必然会是新消费的重要革新目标。随着电商物流、新零售电商模式的崛起,以及健康饮食观念的进一步提升,国内短保食品产业规模一定还有进一步的动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