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于酒桌文化,白酒品牌如何俘获下一代“年轻中产”?

弄好KNOWHOW
2023.02.02
白酒品牌如何进行年轻化转型?消费者心理研究至关重要。

文:弄好KNOWHOW

来源: 弄好KNOWHOW(ID:knowhowconsulting)


春节期间,消费市场繁荣再现,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品质生鲜、精品水果、高档酒水的销量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增长,表明了消费市场的复苏。


白酒,作为盛大节日阖家团聚、走亲访友的必备商品,产量却在2016年起持续下降,从1358.36万升降至2021年的716万升。


在白酒消费大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多年中,高端化、年轻化成为行业高举高打的方向旗帜,市场上却鲜少有令年轻人耳目一新的品牌案例。


 白酒品牌如何进行年轻化转型?消费者心理研究至关重要。


 01 
白酒产业变迁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酒文化。早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便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规模酿造黄酒,直至民国时代黄酒依旧是主流。


*中国古代商业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白酒,作为一种舶来品,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逐渐开始流行,经过不断的工艺改良,逐渐成为现在消费者熟悉的形态。四川宜宾、山西汾阳、贵州仁怀与江西宿迁,也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白酒之乡。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白酒行业迈入十年黄金期,国家放开白酒定价权后,厂商逐步走向市场化,国内白酒产量稳步提升。


*白酒产量及新增产量情况(2003-2012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东方证券研究所。


茅台与五粮液通过坚持高价策略,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白酒的二大巨头,诸多品牌投资扩产,龙头厂商持续提价,推动酒企营收盈利的双增长。

再加上头部厂商始终如一的提价行为,刺激了部分个人与企事业消费者提高大量囤货,高端白酒的金融属性也由此被激发。


*国内主要酒企股价情况(1994-2005年),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但行业过热所引发的产能过度扩张,导致高端白酒整体需求过剩。随着经济政策收紧,以及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出台,行业整体销量回落。高端白酒所维持的价格泡沫破灭,行业平均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白酒消费市场迎来调整期


2016年至今,白酒周期由大众消费接替政商消费进行主导,行业整体周期性波动幅度减弱的同时,也进入到去产能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阶段。

图片

*白酒产能下降(2016-2021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泽平宏观。


随着当前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复苏,白酒消费市场也迈向了新纪元。随着消费者习惯的变化与销售渠道的多元化,白酒品牌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中持续稳步增长,创造新的生命力,恐怕是当下最关键的议题。


02
锚定消费趋势

白酒产品高端化发展由来已久,其中又以聚会与应酬消费占比最高。但从市场数据来看,2021年次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仅占5%,还有极其广阔的挖掘空间


图片

*白酒主要消费场景,数据来源益普索、泽平宏观。


前文提到,高端白酒兼具消费属性与金融属性,在市场上一直是较为稀缺的存在。但比起其他酒类,白酒用于应酬、赠礼的属性极其明显,依托此种消费场景所产生的白酒文化也逐渐被时代淘汰。


高度数与浓郁酱香的属性,让白酒很难为年轻人喜爱,阻挡了一批希望尝试但酒量有限的消费者。


当前市场,其实也有专门针对年轻人推出的白酒品牌。以"年轻人第一口酒"概念横空出世的江小白,为行业消费趋势带来了新的视角。


*江小白清香型白酒,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清香型、低度数,入口还能尝到淡淡的水果香,再加上能与年轻消费者产生深深共鸣的文案,江小白通过"营销+精准定位"生生开拓出一条新品类。


中国白酒消费市场向来成熟,目前已有的茅台、五粮液、汾酒、剑南城、泸州老窖等品牌无一不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因此在品牌营销上的风格常以历史厚重感为主。


"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的广告语流露出浓烈的历史厚重感,鎏金朱红的包装彰显出品牌身份。


*剑南春品牌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面对如今的白酒市场的新格局,老一辈的营销手段显然难以让年轻消费者买账。不论是白酒本身,还是其背后隐含的权力社交场景,都逐渐被年轻人推离。


面对品牌方希望捉住的新中产年轻消费群体,TA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全面发生变化,真正消费升级的需求源于对"意义"的不断探索。


TA们希望通过消费来不断寻找与自己想要的生活相契合的事物,以此寻找"自己是谁"以及"自己活着的意义"。

图片

*图片来源于弄好咨询侵权立删。


当符号消费成为个体意义的探寻,白酒品牌需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了解这群潜在消费人群,研究TA们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03
年轻中产 VS 「白酒」

酒市场的新格局,关键在于「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口基础的优势上,我国中产阶级在2016年人数便达到2.25亿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我国中产家庭年龄主要分布在25至55岁之间,其中26至25岁年轻中产家庭占比超4成,总体平均年龄37岁。TA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独立,对于消费有更为进阶的需求。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迎来40年的高速发展。但经济不断增长的背后,社会面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人口流动带来的家庭形态分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中国家庭碎片式的"解体"。


家庭形态变化的背后,人的本质变化是更"自我"。年轻中产阶级对自我的关注远甚于以往任何时代,促使其消费行为与习惯迎来巨大的变化。

弄好研究发现,年轻中产对于酒的消费认知具有两种特性:其一是反社会规训,另一种则是悦己消费


悦己消费很容易理解。相较于买醉,年轻中产更期望饮酒能够获得快乐。酒是聚会的调和剂,比起「喝大」TA们更期望喝酒带来的是享受而非痛苦,小酌怡情。


*典型的中国商业酒会,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分享」、「享受」成为年轻中产对「酒」消费认知的关键词。


反社会规训,更多的则是对于酒桌文化的厌弃。现代商业社会中,存在隐形的权力结构与交往准则,在酒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劝酒、拼酒、相互试探、场面话连篇,种种背后隐含的权利逻辑和服从测试,是年轻人难以的难堪场景。


从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礼仪文化在一场场"酒局"中丧失了原本的味道,年轻人对于白酒的疏远更像对于当下权利结构的反抗。


年轻中产期望拥抱「酒文化」而非「酒桌文化」,比起拿着高度白酒在饭局中推杯换盏,TA们更期望消费带来的是文化上的体验


*年轻中产倾向于饮酒带来的悦己消费,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当下的千元酒品牌可谓是「酒桌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现有社会环境中恐怕段时间内难以改变这种叙事方式。


但年轻中产需要新的酒桌文化,若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提供"反社会规训"的视角,不失为可行机会。


此外,消费环境的变化无处不在。当年轻中产成为白酒品牌未来的目标客群,TA们追求喝酒的场景与价值同样随着改变。


弄好研究选择了两类典型的当代酒消费者,通过挖掘他们消费场景、消费价值的变化,为白酒品牌的迭代更新提供方向。


  • 细品懂酒客

这群人是高净值的中产消费者,TA们注重产地,注重品酒享受,关注酒的内涵。喝酒更多的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生活品质,也能够在喝酒的过程中获得享受,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对于TA们而言,不是不喝白酒,而是需要更能彰显自我的「新酒文化」去打破固有陈规。


于是喝酒的价值成为表达自我,情感交流与融入"懂酒圈层"。除了真正享受品酒过程,「会喝」、「会展示」也是其表达自我的诉求。


*细品懂酒客的展示需求,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针对这部分客群,在年轻人熟悉的文化语境中创造更多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在保证产品形象年轻化的同时兼具格调与品质,诉说积极的酒内涵,或许是将白酒传递给懂酒客们的不二法门。


  • 攒局酒主人

爱好聚会的年轻消费者对「酒」的要求更多聚焦于自我满足与品牌认可。


当「早C晚A」成为生活的一部分,TA们更多地在聚会场景中分享快乐,不做酒桌透明人。喝酒的价值是享受自我,成为"酒的主人"。针对这部分客群,创造年轻化的场景变得尤为重要。
图片

*细品懂酒客的展示需求,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正如浮生小酒馆的案例般,这家定位为“一家有好酒好菜的中式官道驿站”,为来来往往的创作者提供了深夜食堂式的疗愈,老板则更像是一位热心组局的朋友,将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凝聚在一起。


*浮生酒馆一览,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深夜小酒馆中的独酌单品,或许是亲密好友人生重要时刻的那份伴手礼,通过个性化的品牌理念传达,并且打造场景化、仪式感的白酒单品,攒局酒主人的清单中,也将有白酒的一席之地。


当前,所有白酒品牌都在传达自己认为的酒文化时,殊不知「新酒文化」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核心变量是「人」。

当年轻中产对「酒」本身的认知发生改变,自古以来远超于酒本身的「酒文化」内涵,变成了如今「酒精神」的缺失。这不是单靠营销就能完成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对如今消费者的深刻理解与共情。


白酒品牌如何宣导自己的品牌价值,很难一概而论。但若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中,结出了类似的果实,不妨将目光聚焦在「人」上。

理解消费者,共同去创造属于当下年轻人的「新酒文化」。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弄好KNOWHOW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