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愚完
来源:WIN商业地产头条(ID:Dtoutiao)
从热捧到逃离,不过一年,新加坡翻红的故事,没能演到这个夏天。
2022年,它是全球最火淘金地,政策红利好似一个大磁铁,吸引着创业者与投资人扎堆来“润”。
可改变总是瞬间发生。一声令下,中国国内全面解封,香港通关、出入境自由。疫情的枷锁,在全球一道一道解开。
因“自由”而爆红的新加坡,却在严苛的政策和飞涨的房租吐槽声,出现了淘金者集体反向逃离。欧洲商会调查显示,69%的企业正考虑将员工迁出新加坡。
捧杀之间,关于“新加坡不行了?”的质疑,甚嚣尘上。但精明的商业玩家们,总能在一次次市场潮汐涨落间,发现生意新陆地。
身经百战的中国品牌,“卷向新加坡”行动,还在继续。
今年3月,瑞幸咖啡新加坡2店齐开,出海首战告捷。趁热打铁,4月又上新2店,分别落子狮城第一高楼国浩大厦和热门地标Aperia Mall。如今的新加坡市区街头,“人手一杯瑞幸”。
“卷王”蜜雪冰城,新加坡第四、第五店次第登陆Paya Lebar Square和牛车水街,第六店将在Tampines开出。
小红书上,中国留学生大发感概,“讲真,一条街(唐人街)走下来,看到的英文招牌可能比上海还少,全是中文的。”
攻占新加坡街头、商场,国货品牌底气外露。真招实力,则见于品牌玩法和出海形象之变。蜜雪冰城奉行“2美元让全世界吃饱”的平价真理,名创优品、瑞幸走起镀金路线,前者甩掉“小商品感”,后者在新加坡卖得比星巴克还贵。
策略有轻重,皆因竞争不寻常。在新加坡做生意很容易,开一家公司最快只需一天,填几张表即可;但也很难,这个面积还不到广州十分之一的弹丸之地,挤进了太多竞争者,厮杀激烈,“卷王”入局也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
这片波澜不平静的汪洋蓝海,又还能容下几个蜜雪、瑞幸呢?
“老中青”三代国货玩家
在新加坡把品类重做一遍
火锅、茶饮、咖啡赛道王者,都渴望在新加坡将品类“重做一遍”,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
1、“火锅一哥”海底捞,打通供应链造福后进者
●图片来源:小红书@夏

2、“茶饮顶流”喜茶进坡县,排队两小时,取货十秒钟
2017-2019年间,国内新茶饮大起浪潮,多个茶饮品牌,组队进坡县。
喜茶在乌节路开业首日,重现国内“排队两小时,取货十秒钟”的疯狂场面。官方数据显示,开业首周,日均销售2000—3000杯。主持人李国煌和演员范文芳,加入打卡队列。一个月后,奈雪的茶宣布海外首店落子新加坡。
●图片来源:喜茶官博
喜茶、奈雪的茶,偏爱流量之地乌节路,一战成名。中式风满格的霸王茶姬,喜欢开在星巴克附近,意将“东方星巴克”形象,刻进新加坡人心里。目前,霸王茶姬在新加坡已有11店,创始人尚向民采访时说,今年海外门店计划开到100家,做大做深新加坡市场。
3、“万店王者”瑞幸高价出海,重新定义中国咖啡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官博
不仅卖到了世界,还卖得比星巴克贵。在新加坡,星巴克产品售价约5.8-8.6新币(约30-44元人民币),其中多款低于7新币。而瑞幸新加坡门店招牌单品生椰拿铁,原价8新币。
长久以来,咖啡文化、行业话语权,紧握在星巴克等国际巨头手中。而现在,改变正在发生。走起轻奢路线的瑞幸,举起“大拿铁战略”,向世界宣告属于“中国咖啡”的时代来了。一如新加坡专属纸袋上slogan,“The real game changer is coming”。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官博
02
开局即火,是中国品牌攻占新加坡的A面。折叠的B面,有热闹表象下水土不服,有厮杀激烈的混战场景。
1、“主场作战”,海底捞新加坡业绩一骑绝尘
海底捞,中国品牌在新加坡顶流般的存在。“在新加坡,如果你看到哪家火锅店大排长龙,十有八九是海底捞。”
在海底捞全球成绩单上,新加坡地区的表现,可圈可点。单店年收入2018年高达5900万元,甚至高于中国国内一、二线城市水平。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这里创建了“第二主场”,投入的心力,海外第一。建中央厨房,打通供应链,还配置了一支精良作战团队。
海底捞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兆呈,2018年加入海底捞,深入推动公司国际化运营和品牌规划。在他的领导下,海底捞已在新加坡为核心的东南亚地区培养出“土生土长”门店经理制度,马来西亚半数门店经理为当地华人。
品牌出圈的“神仙服务”,在新加坡也有奇效。免费提供美甲、洗眼镜、手机贴膜、玩具、小吃等服务,面条舞和过生日依旧是流量法宝。
在Tik Tok上搜索HAIDILAO,以noodle dance、free toy、nail salon(美甲沙龙)为关键词的内容比比皆是,多条视频播放量过10万。其中,有网友激动留言,“服务没的说,人生玛丽苏在这里启航,至今我还记得下楼的时候服务员拿对讲机说,客人要下楼准备好直梯。”
●Plaza Singapura 海底捞等候人潮
2、“8新元一杯真的瑞不起来”,贵价瑞幸不够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