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不进口,内部杀奶牛,中国人为什么不喝奶了?

快消
2023.08.08
乳制品行业,迎来2008年后“最难的一年”?

文:李珂

来源:快消(ID:fbc180)


01

外企焦虑


近日,因中国市场目前鲜奶过剩,并减少了全脂奶粉的进口需求,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将2023/24产奶季牛奶预测价格范围从每公斤干物质7.25-8.75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31.84-38.43元)下调至6.25-7.75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27.45-34.04元)。


“当我们宣布5月份的开盘预测时,我们注意到这反映了中国对全脂奶粉的进口需求将在中期内上升的预期”,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迈尔斯·赫雷尔 (Miles Hurrell)表示。“自此之后,GDT(全球乳制品贸易)上的全脂奶粉整体价格下跌了12%。期间,中国在GDT活动中所占的全脂奶粉销量份额一直低于平均水平。”



据新西兰媒体Newshub报道,一位农业经济学家表示,恒天然牛奶价格预测的大幅下调将使该国GDP遭受损失,同时预计此次削减将使奶农损失约18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79亿元)。许多农民在未来12个月内将无法获得任何利润。 


赫雷尔表示,中国需求放缓的原因包括目前中国鲜奶过剩,导致当地全脂奶粉产量上升,并减少了近期进口需求。不过,他仍说:“乳制品,特别是新西兰乳制品的中长期前景看起来很乐观。”



快消君留意到,本周GDT拍卖会上,全脂奶粉价格跌至三年来新低点,较2022年3月的最高纪录下跌近40%。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乳制品需求持续低迷意味着全球乳制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且持续时间比预期要长得多。同时,根据外媒Dairy herd公布的一组数据,今年截至6月,中国全脂奶粉进口量同比下降45%。


值得注意的是,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乳制品进口量在经历前十年的快速增长后,2023年上半年进口下降趋势减缓,出口增长较快。从进口乳制品贸易情况来看,我国包装牛奶、酸奶进口液态奶需求在下降,但乳清粉、婴幼儿配方奶粉、蛋白类、奶酪等深加工产品仍在保持增长。


澳洲乳制品分析师斯图尔特·戴维森 (Stuart Davison) 在一次网络研讨会上表示,“从季节性来看,我们的供应高峰将在未来三个月到来,而中国则有大量牛奶交易,”他说。“我们知道中国乳制品行业目前的库存很高,乳制品消费也有点紧张,同时本地生产也供应过剩。今年剩余时间市场将继续下滑,并在明年第一季度触底,然后恢复。”


不过,分析师仍表示,“随着内部产能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全脂奶粉进口可能已达到顶峰……我们预计中国的进口需求将从全脂奶粉转向其他原料或成品。”


需要提及的是,外贸上的压力,并未影响恒天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经营举措。


对此,恒天然表示,自1973年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已是恒天然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截至当下,恒天然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设有办公室,业务涵盖原料业务、餐饮服务、消费品牌三大领域。同时,恒天然已在中国成立5个应用中心和1个创新中心,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符合本地消费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创新方案。


最新消息是,2023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和消费的重振,恒天然专业餐饮团队也在应用端进一步加速深化布局,通过启动深圳应用中心等举措,为国内餐饮及零售行业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未来3-5年,恒天然将会在如南京、西安等其他的区域进行布局;在实现对二线城市的覆盖后,公司还将着眼三四线城市的应用研发工作。


02

内资承压


无独有偶,国内的牧业也正遭遇着阶段性难题。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初,河北内蒙古等地就出现过“倒奶杀牛”现象。彼时,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在“河北奶协”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刊发署名文章,称当地奶农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和求助——“现在牛场太难了,原来收奶的不收了,这是又要让我们倒奶杀牛吗?”


快消君了解到,液态奶、酸奶等乳制品的上游是奶牛养殖业,乳企从上游收奶以保证下游生产销售。乳企向牧场减少生鲜乳收购的主要原因是终端消费需求不足;叠加疫情三年经济低迷,前期封控,货物积压的影响,“倒奶杀牛”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另外,今年以来,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虽然在3月中旬明显回落,但在全球厄尔尼诺的天气背景下,市场对大豆、玉米的减产预期将逐步升温,给包括奶牛养殖的整个养殖行业带来成本挑战。


“消费整体低迷、居家网课造成学生奶板块断崖式下跌,同时也面临着收奶过剩的问题,喷粉每吨亏损1.0万—1.2万元,成本3.8万元而销售价只有2.7万元左右,还面临着无市场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占用资金多等方面的困难。”彼时,一位山东养殖户表示。


在消费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奶源阶段性过剩已成为行业共识。而这样的趋势,到下半年仍在延续。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第4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75元/公斤,同比下跌8.8%。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呈现阶段性过剩,养殖企业面临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行,乳品企业面临消费需求不振与奶源消化压力加大的困境。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奶类消费之所以低迷,一是消费者对牛奶营养认知不足,很多地区、很多人群不喝牛奶;二是奶类消费结构不合理,低温奶消费水平低,2022年我国奶类消费主要以液态奶为主,约占77.4%,从液态奶“内部”看,常温奶占大头;三是干乳制品尚未融入人们日常饮食。2022年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折原奶计)1公斤,在奶类消费中仅占2.5%,远低于国际人均消费近20公斤的水平。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受到国内消费形势影响,终端需求不畅,奶制品的消化很难。同时养殖存栏增长过快,造成产量供给过多,加之养殖成本的上升,共同造成了原料奶行业利润回落甚至亏损的局面。


奶价低迷、成本上涨给原料奶企业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行业或将面临自2008年以来“最难一年”。这一点,在各上游牧业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也可窥得一二。


截至7月31日,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原料奶生产企业均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并出现毛利率、净利润下跌情况。对于业绩下滑,几家原料奶企业给出的原因多为奶价下行、饲料成本高等。


有养殖业人士认为,除了疫情冲击、饲喂成本上涨等因素之外,目前乳业上下游依然处于脱节的状态,下游乳企大多是上市公司,对盈利增长的需求非常强烈,在对产品几经升级之后,液态奶整体终端销售价格水涨船高,也抑制了牛奶消费的增长,乳企应该增加普惠性产品,来提升销量消化原奶。


宋亮预计,奶价可能要到明年才会回暖,目前各大牧场进入出牛清栏、减少牛只的阶段,预计到明年下半年会回到合理水平。而在这之前,许多原料奶企业或者自有奶源比例较高的乳企,可能还要忍受一段时间的阵痛。


放眼未来,无论是奶粉还是液态奶,其发展道路仍旧漫长而曲折。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快消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