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丽
来源: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
01
老家特产知多少,一问一个不吱声
媒体窄播在探访抚远一个蔓越莓基地时提到了早在3年前,基地就自创了“蔓越莓锅包鱼”招待访客,因为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地带,野生淡水鱼资源丰富,而且口感偏酸的蔓越莓恰好替代了锅包鱼需要的酸味。说到这里,酸涩的眼泪混杂着口水又流出来了。
至于为啥本地人都不知道老家产蔓越莓,抚远市曾解释“当地蔓越莓目前产量规模较小,所以没有进行大力推广。” 终于在文旅爆火之时祭出大招。
受到黑龙江盛产蔓越莓的启发,继续挖出“你以为的日本和牛,其实是齐齐哈尔产的”猛料,吉林网友也想起老家的蓝莓个大又便宜。只不过东北产蓝莓,但8月才成熟,不算全国大产区。
其他地区网友坐不住了,像拆盲盒一样开始自发摸底老家农产品。比宁古塔产蓝莓更魔幻的是新疆的海产品。靠着养殖科技和大自然的馈赠总和作用下,新疆的盐碱地成为海水养殖平替,再加上乌鲁木齐已经实现了“同城半日达”服务把“我在新疆吃海鲜”的天方夜谭落地。
去年“新疆产三文鱼”的消息就登上过热搜,这次更多产海鲜的内陆省份被推到台前。
比如青蟹品种的首个登陆地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新乡、开封、商丘、濮阳等4个沿黄盐碱地市都在大力发展盐碱地养殖海鲜,青蟹、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等品种都在河南安家。
再扒一扒浙江衢州早已出口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鱼子酱。从2006年开始浙江鱼子酱就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而且供应的事欧洲航空公司用于头等舱的餐食,而四川网友说的雅安盛产鱼子酱,其实盛产的是鲟鱼籽,年产60吨。
不是法式鹅肝吃不起,而是安徽六安鹅肝更有性价比。朗德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朗德省,是世界上著名的鹅肝专用品种。因为六安霍邱县的水土和气候很适合朗德鹅生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就引进了这个品种。安徽网友调侃:怪不得上次吃法式鹅肝,有种家乡的味道呢。
从自家人的震惊到给外人看的凡尔赛,农业大摸底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旅资源军备竞赛,挖掘考古老家到底还有什么好东西赶紧拿出来震慑外地人顺便@当地文旅局,后来农产品都不够用了,拥有全球最大培育钻石基地的河南,已经在洛阳龙门高铁站排好队送游客钻石了。
当然也有挖了一圈发现没啥拿得出手的,无能怒吼 “江苏你说句话啊”。
农业大摸底,成了各地特色且充满“反差感”的农产品一次绝佳的亮相机会。
农产品产区走出刻板印象里的地理认知,当得知福建上迳镇承包了大部分日本当地的鳗鱼、伦敦餐厅里的鱼子酱可能来自浙江某村,也就切身体会到“世界是个巨大的中国县城啊”。
02
多少人在拼多多刷新老家认知
如今共享农产品原产地知识都成了“社交货币”,黑龙江的10万箱蔓越莓给了当代年轻人重重一击:恶补产地信息差,不能错过“老家这么多好东西”。
我深刻怀疑拼多多是偷拿了剧本还是暴露了预言家身份,在搜罗农产品方面少走好几年弯路。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深耕农业超过8年,祛魅“进口”的神话,早就开始给这届年轻人拉开产地新世界的大门。
科技改变命运,拼多多用的是更本土化的idea和技术给土特产逆天改命。2021年拼多多公开声明里有一段话这样说:“农业就作为一个在融入数字经济方面滞后的行业脱颖而出,我们看到许多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加以改善”。
拼多多是怎么把地方土特产变成“全球尖货”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把一家农户辛辛苦苦一年种出来的好东西卖给全中国的消费者。
大山里的水果再甜、品质再好,卖不出来也沦为了有机化肥。拼多多做的是整合分散的消费者需求,然后让你直接和农户连线。
比如“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超50%的农户从事银耳生产经营,是世界上银耳产量最大的地方。当地农户入驻拼多多通过合作社集中采收和散户定向收购,把银耳发往全国。
因为以前小农户压根没有定价话语权,品质再好也没销路就等于没竞争力。连接拼多多电的小农户获得平等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就算规模小也能对接全国市场,因为找到销路的农户刘建在拼多多卖出了6000万的本地菌类特产,他信心满满地定下2024年实现一个销售小目标。
比如拼多多把山东泾阳的“普罗旺斯”卖成了抢手网红,因为气候土壤的独特性,五六年前这种从荷兰引进的普罗旺斯品种西红柿渐渐成了泾阳主要的经济作物。如果放在“采摘之后用卡车将把西红柿送到各地的批发商,再由各个层级的批发商转售给消费者”的传统经销模式下,地方美味“普罗旺斯”成为全国性网红难度很大。
而拼多多精简了步骤,拉快了从西红柿落地到饭桌上的节奏。
“拼多多是率先进入农业行业的,现在每个人都想加入”,《新零售:诞于中国,走向全球》的书里这样形容,当中国消费者的每天得去当地市场买农产品,拼多多早早捕捉到这种东方特有的生活经验:直接从农户手里买的、最好带着泥土芬芳的,才是最好的。
如今没有哪个平台比拼多多更懂“原产地”这三个字。无论是追捧农科院的“学霸背书”农产品、还是热衷摸底原产地,都说明这届年轻人的血脉觉醒模式正在加载中。
拼多多对原产地“现摘直发”如此执着,毕竟对现在吃过见过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来说“质价比”是核心竞争力。
首先供应源头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给“质量”保驾护航,1月初拼多多正式启动了2024年年货节,每年年货节拼多多都会举全平台之力,集结全国各省市1000多个优质农产区和农副产品品牌,赣南的脐橙、金华的火腿、广西的芭乐,每个品类都与其最优质的产区强绑定,“产地直发”是优质的底气。
在“世界橙乡”江西赣州,既对老家地标水果脐橙引以为傲,又看到商机的回乡创业年轻人,把家乡产的脐橙放到拼多多上售卖,人在家中坐,外地网友吃到第一口新鲜;
创始于1913年的哈尔滨肉联厂的“红肠”趁着尔滨走红之际也成了搜索关键词,因为相比于其肉肠淀粉含量小于7%,切薄片对折也不会断、冷冻口感也不变的哈尔滨原产红肠,在2022年入驻了拼多多之后,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国乡镇,也能常常尔滨正宗特色。
得益于自去年年初发起的“农云行动”,拼多多还在持续在更多“尚待开采的宝藏产区”搭建连接消费者的桥梁,山西运城、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水果大产区以及云南嵩明鲜花、湖北潜江小龙虾、福建霞浦海产、山东金乡蔬菜、苏州大闸蟹等农产带,拼多多是直接深入田间地头搞产业带建设的。
为当地商家提供电商运营专场培训及一对一定向运营指导,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新供给,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
除了深入除了国内上千优质产区的农特产之外,在年货节上还有众多全球直采尖货,上百万品质商家,帮消费者一站“拼”齐所需。
深入源头,优化产业链保障了质量,解决农户销路问题,也在性价比上凸显出一骑绝尘的优势。
得益于消费者和农户“补两头”的政策,把高端水果的价格打下来。比如 在这次年货节,拼多多平台倾斜“百亿补贴”“万人团”等价值超过30亿元的站内资源和红包优惠,对农产品进行了真金白银的让利和补贴。就车厘子来说,年货节热销的3J/4J的5斤装,3J补贴后190+,4J补贴后200+。
优化背后是拼多多对农业升级的多年深耕,比如举办农业科技竞赛优化种植模式,在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获奖的团队“智多莓”成立公司,向内蒙古、上海、北京等地输出40套智能灌溉和控温系统,辅助草莓、蓝莓生产。
在云南省怒江州老窝村,靠着“智多莓”为当地搭建的数字化草莓生产体系,当地的草莓产业常用工成本下降三成以上。
一直以来,中国的农业因为没有由加工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完善的供应链来将产品推向市场而庞杂且零散,比如由于物流和冷藏条件差,中国自产的蔬菜和水果中有20%到30%被浪费了。拼多多把升级中国的农业产业模式当成发展使命。
拼好货时期拼多多员工用水果当花名,员工在田间地头工作是常有的事,《晚点》采访拼多多联席 CEO赵佳臻时,他说当2021 年拼多多提出 “砍营销、重研发”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场转型开始了,而其中的“重研发”,核心一就是 “投入百亿开展农研”,“这个研发投入并非能以商业价值来衡量。”
拼多多想做的不仅是找到那片受大自然眷顾的“原产地”,还有“解决农业的限制,进行创新”。
当年轻消费者开始追问“我的家乡在产哪些农产品”、被家乡意想不到的特产震惊然后自豪然后找到拼多多下单,分享给外地朋友,这场酣畅淋漓如火如荼的农业大摸底,终于如你拼多多所愿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