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能量来自哪里?(二)

中华网
2014.04.04

链接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广义的功能性饮料分类,包括运动(运动食品)饮料、能量(能量食品)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保健食品)作用的饮料。1966年,诞生于泰国的红牛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能量饮料的品牌。1995年,红牛进入中国。

中国功能饮料快速发展期始于2003年非典之后。当非典的恐慌消褪,公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自己的健康,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饮料出现了消费井喷的态势。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也从2000年之前红牛一枝独秀,发展到目前群雄争霸。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流行的是维生素饮料、运动饮料和特殊功能饮料,以提神和补充营养素为主。

功能饮料只适用特定人群,消费者选择特殊用途饮料时需要格外小心。

 专家解释

不过,尽管功能饮料具有各种有益人体的功能,但多位营养、食品专家指出,消费者在选择上述特殊用途的饮料时需要格外小心。

据蒋卓勤介绍,红牛等功能饮料仅适用于特殊人群,如疲劳但需要继续工作的人,而且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对人体长期健康是不利的。其他没有此类需要的人群则不需要使用这类饮料,尤其是孕妇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更不能饮用此类饮料。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功能饮料。据袁玥介绍,2008年,美国底特律亨利福特医院的研究者发现,高水平的咖啡因和牛磺酸,会增加人体血压和心率,影响心脏功能。这意味着,原本有高血压或心脏节律不齐的人来说,这种饮料可能并不合适。

对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人群而言,是否选择功能饮料,也得费一番思量。此外,老人、儿童及对咖啡因过敏的人也不适合饮用。袁玥称,一些功能饮料,糖分含量过高,对人体反而起到利尿作用,加速肾脏排出水分。

记者发现,有些功能饮料已取得保健食品身份,如红牛、力保建、白兰氏馥莓饮等,国家食药监局特别指出,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区别,仅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据国家食药监局介绍,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特殊种类,界于其他食品和药品之间。保健食品强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而其他食品强调提供营养成分,保健食品根据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而其他食品一般不进行区分。同时,保健食品具有规定的食用量,而其他食品一般没有服用量的要求。

相关饮料添加剂你知道多少

1阿斯巴甜

2009年,委内瑞拉卫生部宣布停止在该国市场上销售零度可口可乐,原因是其含可能致癌的阿斯巴甜。国内消费市场也因此一片恐慌。

阿斯巴甜是一种甜味素,比一般糖甜约200倍,且热量少,因此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随后,卫生部辟谣称,按规定在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据介绍,阿斯巴甜目前已被全球近100个国家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素和增味剂,一些国家批准使用已超过20年。

在致癌性方面,尽管动物试验有报道其有诱发动物肿瘤作用,但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等官方评估认为阿斯巴甜对动物无致癌作用。

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20117月,台湾相关部门在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主剂配料中,检出台湾禁止掺入碳酸饮料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随后,该批可乐原液被禁入台湾地区。

去年719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向媒体称,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在我国大陆确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除了台湾,在大陆、香港和美国都是合法的。在台湾被检出问题的可乐原液,在大陆却是符合标准的。消息一出,也曾引来广泛质疑。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在内地属于可以添加在碳酸饮料中的防腐剂。国家规定每公斤饮料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克。

3塑化剂

20114月,台湾曝光多种饮料含塑化剂,事件震动全球食品界。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大量食用可能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初时,台湾方面抽查检测可能含起云剂(即塑化剂)的问题食品为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酱果冻、胶囊锭状粉状等五大类食品,但截至20116月,台湾地区受到牵连的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达到1002种。事件也逐渐升温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要求台湾产品须出具安全检验证明才能放行进口。

20116月,内地、香港的部分食品和药品也相继检测出塑化剂,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根据我国《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中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则不得添加。按照惯例,目前各国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摄取量范围为1.2-8.4毫克,在该含量标准内,人体会将其以尿液、粪便形式代谢出体外。

4可卡因

20096月,奥地利产红牛饮料分别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被检出含有微量可卡因。随后,在香港也有3款红牛饮料检出含有可卡因,且含量比台湾地区高10倍。当时国内的红牛公司发表声明称:内地与中国台湾和奥地利生产的红牛维生素饮料配方相同,但内地红牛产品绝不含可卡因。

可卡因,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可致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大剂量则可导致死亡。

5苯甲酸钠咖啡因

今年2月,黑龙江媒体报道称,红牛涉嫌添加的多种添加剂如苯甲酸钠、胭脂红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红牛生产的批文中并未涉及。此外,有消费者质疑,红牛饮料中的苯甲酸钠与咖啡因一起,可能生成国家二类精神药品安纳咖。

对此,中国红牛表示不存在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中国红牛一直接受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和地方执法检查检测,其结果均为合格。

2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称,抽检显示红牛产品无非法添加,符合规定,尚未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对于红牛饮料中所含的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两种原料同时使用是否会产生危害,国家药监局解释,这两种原料按照批准的使用量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强调,消费者按照标签标识的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等要求使用是安全的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中华网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