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爆料的食品安全信息99%未经核实

搜狐
2014.04.25


一种雪糕含有19种添加剂,一款儿童食品里面有10多种添加剂,面条可以着火,方便面桶含有荧光物质会致癌,水果标签能够引起苯中毒……

这些被疯狂转载的信息,随着自媒体的诞生,本就处于扭曲状态的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显得更加疯狂,更加重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科学的声音如何不被纷繁复杂的声音甚至谣言淹没,是当前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最大问题。

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让国民丧失了对食品的信任,即使在国家职能调整之后,虽然国家缩短了食品监管的链条,加强了监管,但这份信任仍有待于重建。如何重建国民对中国食品的信任,将任重而道远。

417日召开的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中国的现状是:凡是出现了问题,政府往往缺位;虽然现在的缺位问题有所好转,但权威信息的时效性和透明度仍然较差,权威专家不愿意面对媒体,媒体很苦恼找不到专家,某些媒体抓到新闻后不经核实就发布。这几个因素混在一起造成了现在的情况,科学信息明显处于劣势,而没有科学依据的误导性信息大占上风,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公信力一年比一年下降,这不利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我们媒体上爆料的食品安全信息有99%是没有经过核实的,没有向当事人核实,或者向当事单位、当事企业核实,也没有请教过科学家、真正懂行的科学家,更没有请教政府部门。”陈君石在与媒体面对面时表示。

99%的数字到底是否准确,这暂且不论,但陈君石确实切中了当前食品安全信息传达的一种病态,在公众和事件的当事人(企业)、科学家、政府部门之间,在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上面,确实存在着一种缺位。

当前的中国,不仅仅是消费者和媒体对食品安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并且各类专家也在发表着不同的看法,导致食品安全的舆论热度愈演愈烈。

“在风险交流当中,关于政府主导这点,也许在国外没那么重要,在中国应该说特别重要。有了主导还不行,从原则上讲,所有食品安全利益相关的集团和个人,都应该参与到风险交流里面。除了政府以外,还应该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他们的行业协会,包括科学家和他们的学会,包括消费者和他们的权益保护组织,也包括媒体。所有这些群体都应该共同努力,参与到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中来。”陈君石表示。

但是当前的食品风险交流却极度无力,一旦食品安全事件出来之后,所有利益相关方往往都在回避。

“从政府来讲,现在没有一个强制性的机制,规定应该怎么回应老百姓的疑问。譬如我知道,有些国家或者地区规定,接到报告后24小时必须有回应。不管你有多少回应,哪怕说我正在调查,那也是回应,然而我们的政府部门是没有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现状。然而我相信,媒体在提高水平,政府也在进步。我们希望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陈君石说。

陈君石表示,中国食品安全要进行风险交流,风险交流是纠正负面舆情占主导地位、产生误导的唯一手段,但中国的风险交流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对风险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和决心不足,不能一味说政府一点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这不公平,政府越来越认识到负面舆情没有起到好作用。但认识必须和决心连在一起,从现在的具体行动来看,我还是要说认识不够,特别是表现在决心上。”陈君石说。

他解释称,这样的认识和决心不够,最好的例子是在转基因上。不管反对转基因人士如何攻击,政府就是不吭声,现在稍微吭一点声的都是学术界的包括我在内的来讲几句,政府基本上到目前没有明确表态。政府一方面启动100多亿的项目投资,成果很多,中国也需要这个技术,但是现在商业化停滞不前,因为舆情不允许。

如何把正确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谁来主导,谁来协同,谁来成立一个有机的沟通交流平台,最后传播给消费者,使得大家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少社会恐慌。目前在这些环节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而作为一个勇敢的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当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媒体的问题,首先政府的公信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政府不便出来说,即使说出来也会适得其反,所以过去就表现为失语状态;现在开始说了,但公众又不信了,所以政府还要提高它的公信力。

陈君石则表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这么严重的误解,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但是还没有建立强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的政策、策略和措施。国家食药监总局在三司里面设立了一个风险交流处,尽管只有三个人,还没有开展太多的工作,但不管怎么样,是一个进步。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搜狐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