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食品:以味取胜, 赢在创新
休闲豆干和牛肉干是四川食品长期以来的传统优势产品,参与企业众多,知名品牌不少。比如豆干类的香香嘴、好巴食等,以及牛肉干类的棒棒娃、老川东等,在西南地区甚至全国市场都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在保持原有品类优化升级的同时,四川休闲食品也在不断派生出新能量。
小豆干大产业
川渝两地均是休闲豆干的核心产区,很难想象,几元钱一包的豆干可以做到几十亿元的市场,而南溪豆干,就是四川豆干的典型代表。南溪已经有大批知名豆腐干产品畅销国内外,如好地道豆腐干、好巴食豆腐、庶人坊、郭大良心等品牌。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南溪生产豆腐干的约有40家作坊、10 家工厂,2013 年产值达30 亿元,除20% 在本地销售,80% 销售到外地,一部分还走出了国门。徽记作为四川豆干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的销售额近8 个亿。每天120 吨产品通过流通、超市、电商等渠道,销售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南溪区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吕金刚说,小小的豆干以品质和口味赢得了市场。
即食金针菇的春天
继豆干、泡凤爪之后,即食金针菇从市场中脱颖而出,进入大众视野,并被认为是最具竞争力的熟食类休闲产品。2012 年,即食金针菇市场总量现已超越15 亿元,且每年依然以20% 以上的速度增长,估计这一细分品类很快会打破50 亿元的市场容量。
金大洲作为即食金针菇的始创者,在近两年一骑绝尘,取得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年销售超过3 亿,成为专注山珍创新者。同时,宇洋、蜀山、万良菌业等几家企业积极拓展,逐渐形成袋装休闲和瓶装伴餐两类产品,在以东北、华北为核心的北方市场销售持续火爆,并逐步向南方市场拓展。这些企业也带热了即食菌菇类产品的发展,不少企业纷纷介入,欲分得一杯羹。当然,此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企业解决原料供应和标准建立等肃清市场。据悉,金大洲目前正致力于生产基地的建设,从供应源头提高自身竞争力,让这一市场更具看点。
方便食品:让四川小吃走出去
事实上,方便食品在四川食品产业版图的构成上,并未占据多大份额,但其企业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则值得一提,仅白家即占方便粉丝市场超50% 市场份额。
●方便粉丝:白家一马当先
粉丝在四川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典型的四川小吃,蕴含丰富的历史故事,具备极其广泛的消费群体基础。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四川省包括直辖市重庆,约占有全国方便粉丝市场20%的份额。1997 年,四川光友的邹光友发明了方便粉丝。在其后的十年内,方便粉丝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2013 年,白家粉丝与河南白象“中国方便食品知识产权第一案”之争落幕,白家粉丝正式启用新的商标——“白家陈记”。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晖首次公开露面,向媒体阐述了企业的发展和方面粉丝的未来趋势,“未来十年,白家食品将启动大方便粉丝战略,将年销售5、6 亿元的市场扩大到30 亿元。”
● 方便米饭:川菜配米饭
在方便食品领域,值得一提的还有方便米饭。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14 第五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暨优质农产品交易会上,四川得益绿色食品集团推出的创新产品自热式米饭、自热式玉米饭,成为全场耀眼的“川货明星”,现场成交金额达上千万元。得益绿色此番带来的新一代产品,包括回锅肉、红烧牛肉、香辣鸡丁、香辣豆豉鱼等多个品种,是融合多位食品专家和餐饮大师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技术推出的。得益绿色集团董事长杜诚斌先生表示,作为方便米饭领军企业,得益绿色一直秉承传统米饭做法,力求在米饭和川味配菜上下功夫。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得益绿色主打产品自热米饭销量增长5 倍多,拉动集团全线产品销量增长35%,年销售额也跨入5 亿阵营。
走出四川有多远——渠道接受度调查
四川食品在这几年努力地走出去,究竟目前在全国市场的表现如何,经销商的认可度又如何呢?于是,我们准备了以下问题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交流,了解四川食品在全国的销售状况,以及经销商的代理意愿或经销情况。
1、你是否了解四川特色食品?
2、如果想经销的话,会选择哪一类产品?为什么?
3、如果不,是什么原因?
4、你认为川企要如何做才能赢得更多经销商?
5、开拓省外市场,你对四川食品有何建议?
根据记者获得的经销商反馈总结,其主要观点如下:
口味细分赢市场
较之休闲类产品的下滑,最具四川特色的调味品随着复合调料品类的增长开始在市场升温。沈阳华屹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驰在接受调查时谈道:“虽然我们自身主营休闲食品,但在四川特色产品中,我还是最看好火锅底料和小菜类产品。”李总说北方市场现在很能接受四川口味了,很喜欢吃辣,特别是家庭消费,本地人都会经常购买四川的火锅底料在家煮火锅。当然,北方人喜欢吃的辣和四川人理解的辣还是有区别的,因此应付南北口味差异必须做到口味细分。同样的火锅底料,同时做微辣、香辣、麻辣三种口味,更便于消费者选择,也就更受市场欢迎了。
“大连市场的本地消费者对于四川的复合调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市场初具规模。例如:酸菜鱼调料、火锅底料等。这类产品在全国应该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大连翼忠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翼忠说。
代表产品渐退烧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感受最明显的是四川食品已经具备全国知名度,受访的各地经销商都能叫出一两个品牌,例如:棒棒娃、香香嘴等,还有很多经销商朋友提名重庆的有友凤爪,在外省人眼里川渝还一直没有分家。
但提到这些产品的同时,经销商无一例外地都表达了惋惜之情,云南马总说:“四川已经走出来的一些品牌老化比较严重,缺乏创新,一成不变等着被市场淘汰。”四川的麻辣豆干和泡椒凤爪由于狂热跟风,各种杂牌导致同质化严重,损害了品类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已经在减退流行。而牛肉干作为原本趋于成熟的品类却因为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迫使产品价格上涨,同时遭遇市场的消费环境低迷,最终导致产品销售受阻。
强龙难压地头蛇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四川特色产品除了在辣口味突出的产品上差异化明显一些,其他口味的产品逐渐丧失与本土产品抗衡的能力,例如棒棒娃牛肉干,在杭州市场表现敌不过本土的绿盛牛肉,在云南市场也被本土的琵琶牛肉和傣旺牛肉抢占了空间。香香嘴在杭州同样敌不过祖名;苦荞茶就更好玩了,由于产地刚好在云南四川交界,因此两地的企业分别号称苦荞茶是当地的特产,在昆明市场川字号苦荞茶的市场推广也是苦不堪言。就这样被本土品牌围剿,四川产品在外省的生存空间更显狭窄了。
谨小慎微气势弱
调查中记者发现,四川企业近几年的品牌意识还有待提高。“和福建、广东的企业比起来市场推广意识还是差了一大截。”杭州好月圆食品有限公司吴清云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吴总在杭州有较好的商超渠道资源,经常会有四川企业找上门谈合作,其中包括吴总原本看好的菌类第一品牌金大洲。当他将导入商超渠道的各项费用成本一核算,企业就打退堂鼓了,最终遗憾地放弃了合作。因此目前很多四川特色产品,特别是在商超费用较高的一线城市都未挤进现代渠道,更多集中在流通,品牌的价值感始终上不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