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生活场景里,“吃了上顿愁下顿”不一定是指没有钱吃饭,也有可能是因为,在茫茫的城市里,不知道去哪里安慰发飙的肠胃。
我们分析了吃的各个流程,试图用一部智能手机提供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
当然,再好用的应用,再完美的功能,也抵不过下班回家,和妈妈一起等你的一碗热汤。
优质的菜谱应用是一切的开始。而这些应用中,“下厨房”比其他同类产品要做得更加有趣和有爱一些。
菜谱应用很多,不过其中相当部分是从各家网站抓来的信息合集。这些来自互联网各处的菜谱难辨好坏。甚至会出现多个菜谱同一名字但是内容、步骤有差别。下厨房对此有一个很赞的机制,就是查看其他用户上传的作品以及对菜谱的评价。
如果菜谱货不对板或者有纰漏,用户们不仅会给予较低的评分,还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指出这个菜谱的问题,这时候找到靠谱菜谱的几率就会大增了。
“下厨房”的应用目前有 iOS 和 Android 版本,其中一些功能也很贴心,如:浏览菜谱之后,可以加到购买清单当中,这样就可以保证购买食材和调料是不会落下。而在厨房里面,只要把手机屏幕横过来,就能看到放大的步骤图片和文字指导,左右划动可以切换步骤。在沾着面粉的时候,
另外,“下厨房”聚集了一众文艺范儿的用户,所以如果想要找刚刚上线到日剧当中的菜谱,还是国外某些有趣的烹饪节目的菜谱都能找到。更不用说社区用户们小清新到无以复加的食物照片了。
优质食材是优质菜肴的本来面目,如果不在乎食材质量、产地以及新鲜程度,岂不是辜负了上面优质的菜谱?
“本来生活”很适合懒于出门逛农贸市场的人,只消在点几下屏幕,天南地北的食材就能在 24 小时内配送到你面前,这里面可能有:新鲜清远鸡、长白山黑木耳、加拿大北极虾……
逛“本来生活”的后果是,会增长你对水果的购买欲、以及下厨的欲望。网站水果生鲜的图片看起来十分新鲜可人,而且价格也只是稍高于一般的超市和市场,所以很容易让人不自觉中多买。
根据多次实测,“本来生活”的配送在北京和广州一般都能 24 小时内送到。纸箱里面有泡沫箱子的包装,里面还配有冷冻包用于维持维持食材的温度。但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包裹送到是只能保持比室温稍低的温度,而这个温度对于生肉、海鲜等食材来说还是太高了一些。
成立 2 年的“本来生活”是国内生鲜电商中较为优秀的一家,早期因为褚时健做的“褚橙”品牌而在社交媒体上红了一把。现在冒起来的垂直类生鲜电商不少,例如专门做有机农产品的“沱沱公社”、专门做水果生意的“天天果园”等。但总体来说,“本来生活”的选材价格覆盖更宽,种类较多。
但有些时候去电商买食材不一定是最佳选择,特别是西餐和烘焙类。一方面,食材的品类比较复杂,主食材多是进口牛肉、意面或者鳕鱼,而配料多为普通菜场根本买不到的干酪及各种西式香草和调味品,有时候为了买其材料,甚至各家电商和淘宝订一些,进口超市再买一些,总之挺麻烦。
其次,大部分“中国胃”对于顿顿都是西餐这种模式也消受不起,作为生活偶为之的乐趣和点缀,存下的一大块干酪忘在冰箱里发了霉,香草也放到蔫巴干掉,最后只能扔掉的事情也不是没可能。新味(网站)提供的解决方案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两个问题。
“我们将烹饪一道菜品所需的所有食材直接打包送达上门。”这是新味自己的宣传口号。除了食材,它们还提供了一份详尽的菜谱说明,其中包括用料和每一个烹饪步骤,网站上也提供 PDF 版本的菜谱下载,方便那些喜欢用移动终端查询菜谱的人。
新味尚未推出应用,官网上提供了 21 款料理食材包,多数属于西餐里的主菜(Main Course),定价基本在 28 至 118 元之间。注册登录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下单。17 点前下单,次日送达,满 99 元免运费。新味强调自己的食品供应商同时也是上海众多 5 星级酒店及高档西餐厅的供应商,全程冷链也保持食材拿到手后还是较为新鲜的。不过目前新味只有在上海内环和陆家嘴地区能做到当日送达。
用新味的食材包做菜的整个体验还是不错的,每样食材的份量都是按照菜谱用量搭配好的,只需要按照食谱的步骤操作就好。做完以后食材一点儿不浪费的感觉很棒。至于味道嘛,只要你别把菜烧糊了,都不会差到哪里去,还能同时还原高大上的西餐摆盘,适合某些特殊日子款待自己和朋友、家人。
新味目前提供的西餐食材包种类比较有限,而且也没有任何烘焙类食材包,这大概也和烘焙类食材复杂以及保鲜困难有关。不过,如果将来能提供烘焙类食材包那真是太棒了,毕竟谁不想结束为了快速用完做蛋糕剩下的半罐奶油又买了另外一大堆食材,如此反复循环的日子呢?
食材就位,菜谱也已经挑好了,对熟手来说只是切切煮煮,加点调料的事。但对于很多连饭也没自己煮过几次的同学来说,即使处理是已经半加工过的食材包,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或者,加班回来,不想做饭也不想用外卖将就,这个时候,你需要上门帮你跨过最后一步的私人大厨。
“爱大厨”这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预约厨师上门服务平台,专业厨师居多,用户可以通过菜系、厨龄、拿手菜等筛选厨师,四菜 69 元、六菜 99 元的服务价格,对于想吃得健康又不愿下厨的用户,还是相对可以接受的价格。食材方面可以请厨师代为购买,反正菜谱都是现成的。或者请厨师到家以后,看见什么做什么。
在 iOS 应用和微信公共号中都可以在线预约大厨,如果是乔迁、聚会等需要烹制宴席的场合,也可以在线上提前与大厨沟通。
对了,大厨并不包揽洗涮业务。不会下厨的同学,饭后自己洗碗,也可以算作一种消食的方法。
这样如果还是不想做,叫外卖单点吧。
饿了么大概是目前最红火的外卖服务。从写字楼楼下派发传单的奇怪应用,到今天一二线城市几乎随处可以订餐,大概也就一年多而已。去年拿到 2500 万美元 C 轮投资后,饿了么扩张速度明显加快。今天你已经很难在北京上海的市区找到死角。
饿了么上的店家普遍不贵,人均一二十元为主,接近盒饭的替代品。就《好奇心日报》在北京上海的多个写字楼和住宅区的订餐体验来说,饿了么的主要优势就是便宜、选择多。
这个平台对于店家的限制很少,除了米粉、盖浇饭之类的快餐以外,你也可以通过它订到果汁、甜品甚至水果——这就像一个叫外卖的淘宝。
不过平台的快速扩张也多少影响到了饿了么的用户体验。由于店家都是自己安排送餐,遇上繁忙时段,等上一小时再接到问路的电话也不罕见,所以千万别等饿了以后才想到它。此外下单后,饿了么没法在应用内直接取消订单,必须直接电话联系店家,颇为不便。
今年 5 月,饿了么拿到大众点评的 8000 万美元风险投资,宣布扩展中高端餐厅的订餐、自建送餐物流体系,不过暂时还没看到新策略带来的成果。
吃腻了盒饭可以考虑让找些口碑不错的餐厅给你送餐上门。
锦食送把自己定位为“中高端美食”外送服务,它的订菜选择包括那些通常不提供外卖服务的餐厅。
“锦食送”的应用上线不算太久,目前停留在简单的点餐、查看订单功能。比较受欢迎的餐厅包括隐泉、Stuff’d、葡萄院儿、鼎泰丰、新元素等,都是知名的中档餐厅。还有一些受欢迎的甜品、烘培、饮料店供选择。
在点餐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无法删除购物车中餐品的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在网站上完成点餐。很快,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确认了订单和发票信息,送餐也在承诺的 60 分钟之内完成。除了订餐界面的几个 bug,“锦食送”的外卖流程相当顺畅、快捷。
与普通订餐最大的不同是,餐品由锦食送的工作人员购买、送上门。这导致它的外送费用相对比较高——一单 15 元起价,超过 3 公里还要按距离加价。但这也是它得以外送高端餐厅的主要原因。
除了应用相对粗糙,“锦食送”目前只服务于北京、上海两地。早在 2011 年创建的锦食送名气甚至不如饿了么响亮,不过看起来它活得还不错。
也许下次约会的时候,在家摆好蜡烛酒杯是不是方便又温馨。
虽然手机可以把一切叫到你的家门口,但出门觅食还是现代人类需要掌握的技能。这时候大众点评就必不可少了。
大概没什么人会真正喜欢“大众点评”,它的用户界面和优雅沾不上边。电脑上已显得臃肿的门户被直接塞进手机的小屏幕。
尽管信息的呈现不理想,但足够的数据可以掩盖这一问题。所谓信息不准好过没有信息,从人均数百上千的正餐到 5 块钱解决饥饿问题的街边小店,现在已经很少有餐馆不被点评收录。虽然菜单覆盖不全、营业时间也经常缺失。但长年积累的评论、照片和商家电话还是能为你提供足够的参考。这才是重点。
即便是它的核心功能“点评”,也因为早期启用的奇怪评分系统(0-4)而令人困惑,以至许多人在点评的时候主动解释打分数字在自己眼里的意义。这无疑会影响到它的评分细致,更多只是代表一个趋势。
过去十年里,不断有公司试图挑战“大众点评”,当中不乏一度热门的漂亮替代者,比如饭本。但大众点评依然是解决出门吃饭问题的最好选择,只因为它的信息最丰富。
点评的规模优势也体现在团购服务上,商家愿意和这个巨大的入口合作。根据团购导航网站 800 团去年 9 月公布的数据,在一二线城市,点评团已经取代美团成为最大的团购服务。找到餐厅、顺便买一张折扣券也省去了打开不同应用的麻烦。不过由于人为和非人为的原因,点评上的餐厅地址经常会有偏差。出发的时候最好还是找个地图应用确认餐厅地点或者直接打给餐厅。
如果想只装一个应用解决出门吃饭的问题,并不不完美的点评是你最好的选择。
看中餐厅之后应该考虑的是订位问题。在北京上海这种随便什么水平的餐厅门口都能排起长队的城市,看中一间好餐厅最好提前预定,特别是周五晚上。
大众点评应用内提供了订餐平台,但不少高端餐厅并不在列,这时候你可以考虑 DiningCity。
DiningCity 是餐厅周的主办方,这个定位高端餐饮的平台在全球“DiningCity”有超过 25000 家的会员餐厅,其中中国地区有超过 350 家,据称覆盖国内高端市场 70% 以上,绝大部分都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
DiningCity 没有应用,预定可以通过网站完成,填好时间和人数信息后会收到邮件和短信确认,内容覆盖从就餐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流程:确认、修改或取消。
如果不是当天预定,就餐当天还会收到提醒。这一步省去了查看再拨打电话进行预定餐厅的环节,如此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毕竟只有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
一般来说超过预定时间餐厅会延长 15 分钟等待,如果你在路上来不及到达不妨跟餐厅电话联系,部分餐厅还是会延长等待时间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餐厅压根没有任何预定的可能,这时候你就只能排队了。或者,让应用帮你排队。
热门餐厅的门外常常排着长龙,特别是在饭点的时候,排队的时间能够用小时来计算,常常为了排队需要牺牲掉很多时间站在人群中无所事事。美味不用等(iPhone |Android)便是针对排队推出的应用。
打开应用后,你能直观看到附近餐厅的情况,避免走到门口才发现需要等位。绿茶、港丽等多家以让人排队为主业的连锁餐厅都是美味不用等的合作方。
只要你离得不是特别远(比如 30 公里外),只要选择餐厅、手机取号、输入就餐人数,就能够顺利地“远程排队”,而在排队页面除了能够看到自己取号的代码,也能看到在前面还有多少人排队,相应的等待时间。少数合作餐厅中还提供了远程点餐服务。
如果餐厅不支持远程排队,你也可以扫描纸质号单记住你的位置,不过感觉用处不太大。除了下载应用之外,微信公众号“美味不用等”同样也能够绑定手机号获得排队服务。
过了选择餐厅、等位的几个难关后,还要为点餐犯愁,在餐桌上把菜谱推来推去,时不时听到“随便啦”、“吃什么都好”这样的话,或者坐在餐厅里,对着厚厚一叠好几百道菜,不知道该点什么……不能全怪不爱点菜的朋友,自己也有这样对毛病。
“番茄快点”大概是“选择困难症患者”的福音。它致力于消灭你瞪着菜单不知道该怎么办的 10 分钟。
“番茄快点”在北京提供 8600 家餐厅的菜单和一键点菜功能。选择吃饭的人数,应用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点菜组合。不满意的话摇一下手机就能重新生成。
粗略地看,“番茄快点”的推荐是通过分析菜品种类和网上的评价生成。比如 4 个人在一家寿司店就餐,它通常会推荐“3 道刺身,4 道寿司,1 道单点品”,推荐的菜品一般都有不错的用户评价。
据悉,它的菜单一部分由员工人工收集,一部分是从其它餐厅、订餐网站抓取。最后一部分由用户拍照贡献——上传一个“番茄快点”没有的菜单,能获得 15 元奖励。
“番茄快点”同时还提供发现餐厅和分享记录功能,试图提供一站式美食体验。不过比起专门做美食发现的点评或者饭本,它的数据还太少。“番茄快点”的点菜功能也没有试图与商家的后台结合,所以一键下单后只能继续叫服务员来一个一个报菜名。
不过至少下次你点菜的时候可以少纠结一会儿了。
大吃一顿后怎么好不让别人知道?也许 10 年前的人们挠破头皮也不会猜到,“饭前拍照”晒一晒变成了如此自然的习惯。所以应运而生的是专门拍摄和增色的食物相关应用。
它是一个基于食物拍摄以及图片分享社区。这个 iOS 应用最大的特色就是宣传海报一般的自定义图片水印,拍了照片还可以选择进食的地点和菜品名称,文字的排版很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加上水印之后发朋友圈,本来普通的食物看上去也似乎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
更加有趣的是,食色的滤镜都是专门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物。我这张面包在拍摄后选择了增强对比度的“香浓”滤镜之后,看起来比实物可口多了。
上面的面包是我们通过锦食送定的下午茶面包,看上去很漂亮吧?虽然它味道不错,但平时如果放在面包房里恐怕根本不会被你注意到。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饭菜做得好不如拍得好,拍得好不如 P 得好。
不管你有没有反正我有一点小担心,食物热量……推荐给你一些减肥食谱类应用,做你的卡路里老师。
“薄荷”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记录你的健身日记。从它的曾用名“薄荷爱瘦身”、“吃货减肥”、“减肥食物库”就知道这是为一路“吃”到这里的用户打造的。
这个应用基于 07 年上线的减肥社区薄荷网,从 08 年起开始开发的食物营养数据库是薄荷应用的热量评级基础。免费用户可以使用每日饮食和运动消耗的记账功能,30 天减肥计划既包括运动也包括饮食方面的规划。
下次在开吃之前,先看看伙伴们的塑身心得,再对比一下想吃的菜肴与今日运动所消耗的热量对比,也许可以防止“胖”从口入。
总之,像薄荷这样的应用,会让你有可能远离饱餐之后的负罪感,反正吃下去的热量,都会在足够的运动中消耗。极端需要克制口腹之欲的童鞋,如果能够严格执行瘦身食谱的吃法,也可以尝试传说中“坚持到底一定瘦”的哥本哈根食谱。每天按照应用里的列表吃一日三餐,13 天下来,你就瘦了。
不然呢?你以为吃好很容易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