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内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这里的坚果产品并未感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但是很可能突然爆发感染。
在澳大利亚国内外发生许多坚果产品受细菌污染事件后,展开了这项调查。该研究也强调,严重缺乏有关澳大利亚零售商坚果和坚果产品的最新数据。
2011年1月至6月期间,从澳大利亚国内各个地方收集了195个样品,让与机构合作的New South Wales Food Authority (NSWFA)分析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含量。
高安全标准
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进口的和国内生产的坚果和坚果产品中这两种菌的污染情况。
随后,调查结果采用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s (FSANZ) 针对即食食品制定的微生物准则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澳大利亚的坚果和坚果产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良好。
报告指出:“当样品用 FSANZ对即食食品制定的微生物准则进行评估之后,99.9%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只有一个未包装的坚果样品因含阿伯丁沙门氏菌,具有潜在危险性。而随后在相同零售商获取的其它未包装的坚果样品却并不含沙门氏菌。’
过去时好时坏
过去,在澳大利亚国内外发生过许多坚果食品细菌污染事件。如1996年,15个人通过食用花生酱感染了姆班达卡沙门(氏)菌。
2001年,由于某种种品牌的进口花生,国际上爆发了斯坦利沙门氏菌和 S. Newport污染。
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菌污染事件是美国爆发的,在2006年花生酱造成600多人食物中毒,接着在2007年造成又500多人食物中毒,结果造成100多人住院,8人死亡。
在对澳大利亚即食坚果和坚果商品聊表放心的同时, NSWFA仍然提醒我们:零售商出售的无包装坚果可能易受到消费者污染,沙门氏菌的存在可能并不是来源于坚果的加工过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