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德芙巧克力出现异物门事件,某消费者在吃德芙巧克力的同时吃出一个硬物,疑似耳环扣的金属片。该异物已被送往德芙巧克力在上海的公关公司,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非常愿意配合处理这个问题,现在尚不能判断这个金属物是否是从巧克力中吃出的,因为厂家在生产时有金属探测器,所有的金属物是不可能通过质检的。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大品牌异物门事件也并不稀奇。德芙是早期在华经营最成功的巧克力品牌,其在巧克力市场可谓是一枝独秀,不过这种地位正在因竞争对手的强势进攻而受到威胁,类似食品安全事件更是会加重德芙的这种危险处境。
巧克力市场硝烟四起
当今的巧克力市场已是硝烟四起。而国内巧克力市场的增速是诸多巧克力品牌强势进攻的重要原因。2014年国内巧克力销售额同比增长12%左右,并且在一二线城市对传统糖果的替代性显著增强。至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强势进攻,这一点可以从好时巧克力对国内金丝猴糖果企业的并购、徐福记与雀巢强强联合开发奇欧比新产品抢占市场中很好地体现。
好时收购金丝猴
对于好时而言,此前开发中国市场不如意而归,如今以并购本土糖果品牌的方式再次强势进军中国市场。2013年12月19日,好时收购上海金丝猴公司80%股份,以增强其在中国糖果市场上的地位。其旗下荷兰公司现金支付人民币30.21亿,并预计承担净债务5.222亿。如此便可以获得金丝猴的经销商分销及专卖店直销渠道,这对于好时突破上海区域市场较为关键。
同时好时也关注了快消品行业重要的推动因素—营销,以央视广告资源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2014年好时在中国市场年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在华市场份额增长四倍之多,并购资源+内生增长,好时发展野心和速度成为德芙的一个潜在危险。
雀巢与徐福记强强联合
对于徐福记而言,徐福记可谓是国内糖果行业的知名品牌,其在消费着心目中品牌效应较强。2011年,雀巢出资21亿新加坡元(约17亿美元)收购糖果制造商徐福记60%股权。根据双方协议,雀巢首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的43.5%的股权,此外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两者资源整合,共同开发新品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也算是解了雀巢抢占中国巧克力市场的难题。
雀巢和徐福记研发的新产品,以低糖度、高品质、丰富口感、造型多样为突出特点,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消费升级、好奇心等多种消费心理,必将抢占巧克力市场的部分市场份额。
德芙,情感营销和电商渠道
对于德芙而言,渠道和营销是其成为国内龙头企业的优势,如今其也正在延续着这种优势。以营销而言,不断邀请最火热的影视演员、歌星来代言,试图以明星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营销策略仍在延续。此外,及时大打情感营销牌,分别在情感包装、广告、促销、口碑甚至设计上下功夫。邓紫棋、都教授加盟广告,不仅提升了关注度,也使粉丝经济在营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在情感设计上,德芙背后的故事,尽管真假之争长久不惜,却感动了不少消费者。“你不能拒绝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绝爱情。”这使得德芙在情人节、七夕等特定节日里备受追捧。
就渠道而言,在电商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德芙也积极扩展电商以满足消费者新的购物习惯,德芙没有停止脚步。不过没有停止脚步并不意味着其可以牢牢占据市场地位,若其他品牌的发展步伐更快,那么差距也就日渐缩小,甚至存在反超的可能性。
电商新力量
巧克力市场还有一股力量正在崛起,即通过电商以低价笼络国内消费者之心的诸多进口巧克力品牌。如今中国经济在全球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国内市场也正在为诸多国家、诸多外资品牌所看重。此外,随着国人跨出国门更加便捷,以及电商的发展,代购和海淘的风潮兴起,为国外其他品牌巧克力在中国的崭露头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升级等更是为进口食品提供了发展契机,因此包括巧克力在内的进口食品纷纷涌入中国。此外电商的迅速崛起也为进口巧克力解决了渠道问题,其他进口巧克力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也是非常之迅速。
总结
就巧克力本身而言,口感、品质、性价比、品牌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其中在国内巧克力尚处于一般层级消费水平,性价比的影响因素就非常显著。德芙巧克力的性价比正在不断降低。100克瑞士三角在某电商的促销价格低至10元以内,低于德芙巧克力80克10元以上价格,相信会有不少消费者基于价格、进口等多个因素选择前者而非后者。
如今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巧克力市场,巧克力更是突破情人礼物、送礼的消费情境,更加走向大众化,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诸多品牌强势进攻也是自然。
未来巧克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格局改变的可能性增加,诸多品牌包括以往优势品牌也需要强化各方优势稳住地位。而国人健康意识的提高,也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关注,容忍度降至新低。因而类似食品安全等负面事件最好不要出现,否则会对品牌、业绩等造成一系列不可估量的打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