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似曾相识,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加强对新西兰输华乳粉检验监管的具体措施(见文末),尽管目前引起这一系列风波的“匿名信”被新西兰总理形容为“恶作剧”,而且还没有任何人出现健康问题。
和2013年8月应对肉毒杆菌“乌龙”时的通报相比,国家质检总局不但起用了类似外交部口吻的“第一人称”叙事,而且像文中的“逐罐检查”、“批批抽样检测”这样的字样显得更加具体。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今天上午在回应中国的反应时表示,“他们(中国)设立了一些条件,我们已经满足了它们。”他形容,这其实是一个“正面的迹象”,“我们已经在检测上向他们开放、让他们参与,他们正对此作出回应。”
当然,和具体的检验监管措施相比,其背后所代表的检测成本和时间成本更加让做贸易的人神经紧张,且不用说在心理上的影响了。
今天,新西兰电台的官方网站报道表示,由于担心这场威胁,一夜之间来自中国的婴儿奶粉订单“明显下跌”。报道援引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商会发言人Christopher Claridge表示,这一情况和之前DCD(双氰胺)风波以及肉毒杆菌“乌龙”事件相似,在这两起危机中,来自中国的订单减少了超过75%,有的甚至完全取消。
“这是一个这类事件后的标准反应,因为中国的分销商和零售商网络开始对新西兰的品牌失去信心。”他说,预计“需要一年的时间市场才能恢复正常”。
他指出,分销商都不愿意让自己暴露在这种风险之下,让自己拥有太多新西兰库存或者新西兰品牌的婴幼儿奶粉。
根据该协会成立时的新闻,它的成员包括Avante International,Biolife NZ,Carrickmore Nutrition,Homecare,Naturlait, NCA International,NZFF,Oohc-Oohc,Realize Asia和NZ Yum YumMilk,但是并没有看到像恒天然、达能旗下可瑞康这种巨头。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早前说,早在2月份已经把有关威胁事件通知了贸易伙伴们。
无独有偶,路透社今天也采访了这个组织,但是采访对象是该商会的主席Michael Barnett。他告诉路透社,主要是那些在中国进行市场推广的小型新西兰奶粉公司受到影响,它们看到了订单的下降,称来自分销商的反应最快,有人削减了70%的订单。
彭博社今天采访的也是Michael Barnett。他说:“我们的主要客户来自中国,我认为未来48小时所发生的事情至关重要。”他认为,无论出口商是大还是小,由于事关声誉,后果都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不过,路透社还采访了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总干事Scott Gallacher,他说:“我们所接触的海外市场及其监管者都给出了非常平静的反应。”他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不知道有任何国家因为这件事禁止新西兰奶粉进口,“起码直到今天早上还是这样的”。
另外,新西兰媒体也报道,昨日恒天然首席执行官史毕根斯出席记者会并接受当地媒体提问。有记者问道,这起威胁事件对公司的经营会造成什么影响。他回答称“言之尚早”:“对这起事件我们都感到愤怒,但是(目前)我们都聚焦于案情本身。”
事实上,由于担心事件冲击资本市场,在新西兰警方把有关威胁公诸于众前,新西兰证券交易所曾让恒天然、新莱特乳业、A2 牛奶公司等乳业股临时停牌。
除了恒天然外,另一个乳业巨头Tatua合作奶制品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新西兰乳企将继续加强安全措施,直到作出威胁的人被捉拿归案为止。
新西兰媒体今天透露,在昨日发布消息后,该国警方上门盘问了一个前奥克兰市长候选人,但后者表示对事件一无所知。此外,警方也向新西兰“封杀1080党”的成员进行了查问。
考虑到之前的DCD(双氰胺)和肉毒杆菌都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乌龙球”,加上中新两国的友好关系持续升温,小食代认为,这次所谓1080威胁事件最终以一场虚惊式地平静收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也许,新西兰在对待食品安全上真是“二得”眼里容不下沙子;也许,他们在对待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上,和咱真不处在一个段位上;也许,咱要适应国外这种“无事生非”的“新常态”......
总之一句话,大家都不容易。
链接:质检总局加强对新西兰输华乳粉检验监管
我们注意到新西兰官方公布的有人威胁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配方乳粉中投入杀鼠剂氟乙酸钠的信息。新西兰警方将此事定性为刑事犯罪案件,正在进行调查。新警方分析后认为,投毒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很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和相关企业已采取措施,加强全供应链的安全保卫工作,防范投毒案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原料和配方乳粉产品的检测。
新西兰是中国进口乳品的主要来源地,我们已经要求新方加大侦破工作力度,尽早侦破此案。同时,要求新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原料乳检测,加强对企业生产加工、仓储环节的监控,加强对产品运输的监控,实施对输华配方乳粉的批批检测,确保输华乳品质量安全。
中方已经采取措施,对新西兰输华乳粉,要求每一批都需附有新西兰官方出具的不含氟乙酸钠证明和进口商提供的不含氟乙酸钠的检测报告,要求经销商在销售配方乳粉前进行逐罐检查,确保包装完好。质检总局已要求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新西兰输华配方乳粉实施批批抽样检测,对原料乳粉,进行抽检。目前我国尚未接报中国境内有奶粉中毒案件。
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新西兰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配方乳粉时,如发现产品包装有破损或针孔等情况,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报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