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重新发明食物相关的一切

好奇心日报
2015.06.12

“我们将要重新发明食物。”当道格拉斯·黑奇(Douglas Hickey)在米兰世博会上介绍他负责的美国馆时,用的是这样一句话。

在美国,如何吃得更好更健康已经变成一件头等大事。面对着国内三分之二成年人超重的现状,连美国政府迫不及待宣传新式的健康饮食,尽管这个国度一直以“油炸食品”、“快餐”闻名。

而就像在今天的几乎任何一个变革中行业一样,当问题出现时,硅谷的科技创业者们都冲在最前面。人造肉公司 BeyondMeat 正在让人类不杀生的情况下,就能吃到“肉”;营养代餐粉公司 Soylent 给人们配好营养充足的粉末代替一日三餐;还有数都数不完的食物上门服务,SprigGrubHubDoorDash……他们正在把食物外送时间从 40 分钟压缩到 10 分钟甚至更短。

而如果能解决吃的问题,哪怕只是其中一环,商业公司无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获得极为丰厚的回报。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它们背后能看到各位大牌科技投资人:BeyondMeat 的背后,是 Twitter 公司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 Williams)还有比尔·盖茨;而同样在做人造肉类的公司 Modern Meadow 背后的支持者是 PayPal 公司的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事实上,如果从创业三年内的获得融资的情况来看,这些食物快送公司们的增长速度比当初的 Uber 要更快。
 


 

在硅谷,每一个关于吃的环节都在受到了科技创业的冲击,从食物形态、烹饪方式,到配送服务,甚至连传统餐饮业也在拥抱新的运作方式。
改造食物的结构
人造肉公司 BeyondMeat 是最近几年来在美国食物运动中的明星,因为它正在改造实物的结构。
BeyondMeat 公司正在提供用植物蛋白合成的牛肉和鸡肉食品。尽管公开数字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 2009 年,但其实他们已经在植物蛋白合成的领域研究了 10 年了。在美国的有机食品超市 WholeFoods 中,BeyondMeat 肉制品已然上架,尽管从外观、肉的口感甚至营养价值来看,这些“人造肉”都和正常的肉食无异,但其实你吃下去的并不是肉,而是 BeyondMeat 公司种的豆子。目前,不少人把 BeyondMeat 当做是“素食者的肉”(包括投资人之一的 Twitter 创始人比兹·斯通),但这公司的创始人 Ethan Brown 却不这么想——他想要把 BeyondMeat 做成“人类未来的肉食”。
在华盛顿长大的 Ethan Brown 家境不错,家里还买了郊外的一个农场。而和牲畜们相处就是 Ethan Brown 小时候的周末活动。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大学毕业之后,Ethan Brown 开始进入清洁能源公司工作,而在那里,他也对牲畜相关的数据很敏感。目前,食用牲畜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据了地球温室气体总量的 51% ,而因为生产肉食,人类需要养殖大量的牲畜和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但对于 Ethan Brown 来说这个理由更加重要:“农业用的牲畜动物应该比我们的宠物狗遭遇要悲惨得多,而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呢?”


 

BeyondMeat 的鸡肉条
Ethan Brown 想要 BeyondMeat 代替人们摄入的肉类蛋白,这样人们就不用养殖过多的牲畜然后杀掉制造肉食了,地球的温室气体也会减少。他觉得吃植物蛋白的肉食来达到环保目的,这比联合国到处呼吁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容易多了:“让各国减少 25% 的温室气体排放太难,但让人们减少 25% 的肉类蛋白消耗还是能做到的。”


 

Modern Meadow 的打印肉
目前和 BeyondMeat 一样在做人造肉生意的 Modern Meadow 的技术就还在试验阶段。这家拿了彼得·蒂尔(Peter Thiel 140 万美元种子轮投资的公司目前正在用 3D 生物打印的方式合成肉,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让肉类免受环境、饲料的影响。他们目前仅仅做出来了夹在汉堡当中的打印肉,创始人 Andras Forgacs 承认,他们还在技术发展的早期,肉的口感还没有 100% 像真肉。
彻底改变食物形态
营养代餐粉公司 Soylent 对这个世界未来的食物走向有不同理解,甚至更加激进。Soylent 就是一种营养合成粉末,把人类一天需要的一样,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都变成粉末,打包在一个袋子里面。从理论上讲,只要你每天喝一包 Soylent 粉末冲水而成的营养液,你就可以从每天费时费力的三餐中脱离出来。


 

这就是 Soylent 的营养粉包,上面的文字是营养成分和百分比,一包是一天人类需要的营养供应量。Soylent 还附赠了一个冲粉用的壶,建议你一次冲好,然后放在冰箱里“备食”。
Soylent 公司的创始人 Rob Rhinehart 认为,这些粉末才是未来普遍的人类要摄入的“真实”营养,没有额外的油和脂肪等杂质,而下馆子将会是一种奢侈。而由于这种合成粉末的成本比普通食物成本要低,Rob Rhinehart 还认为,Soylent 能够解决全球正在面临的食物短缺和饥饿问题。
改变除了煎、炸、烤之外的烹饪方式
“这个国家才 200 年,‘吃’文化还没有像中国几千年那么根深蒂固,市场还待教育。”Lisa Fetterman 这么跟我解释她美国做“饮食类初创公司”的原因。当时,我们正在她的办公室吃午饭——用低温水浴法烹煮的牛排,配有西葫芦薄片、蘑菇,酱汁咸鲜味为主,还混合了蒜蓉和柠檬汁。由于是低温使熟的缘故,牛肉熟得非常均匀,肉汁还保留着,咬劲刚刚好。这顿午饭中的牛肉,就是用 Lisa 的初创公司的智能硬件 Nomiku 做出来的。


 

这是我们的午餐,用 Nomiku 做出来的五分熟牛排

“你看,这就不一样,因为这盘料理有比普通美国菜更多的‘味道’。” Lisa 边吃边说道。作为一个在华裔家庭长大的美国人,Lisa 在大学毕业之后从事餐饮管理的职位。因为知道真正中国菜的做法和味道,她正想改变美国人的烹饪方式——不仅炸、烤和煎,不仅仅是盐、胡椒和番茄酱……用 Nomiku 加热棒使用的烹饪方法叫做“Sous Vide”,把 Nomiku 加到锅边上,锅里面放入水和肉真空包装,调好温度,就可以等着吃了。


 

这是 Nomiku 办公室里面的厨房,绿色以及白色的设备就是 Nomiku

目前在昂贵西餐厅,Sous Vide 烹饪法已经使用多年,但是成本很高。简单来说,Sous Vide 就是将肉摆放在塑料袋子当中,然后用恒温 55-60 摄氏度的水慢慢温熟,这个过程可能长达十几个小时,耗费人力,需要的设备也高达几千美元。而使用 Nomiku,需要的成本才 200 美元。

Cinder 烤炉官网上的照片,实物还没量产
在旧金山,同样在做 Sous Vide 智能厨具的还有 Cinder 公司,而他们的方法更加直接粗暴——这个烤炉一样的设备能帮你根据肉的厚度种类隔水真空烹调,你甚至不需要水、不需要麻烦的真空包装,只要把肉放进去,用手机应用调整一下温度即可。Cinder 的员工告诉《好奇心日报》,目前公司里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承诺了要在 2016 年让产品面世。
“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让烹调温度精确地恒定,但同时也让其容易实现和方便。” Cinder 创始人 Eric Norman 曾这么说到。
改变配送,甚至是餐厅运作方式
“如果关注旧金山的食品初创公司,一定得去用 Sprig”,在旧金山的一个关于食物创业公司的线下聚会中,果蔬汁公司 PurplePlantBlends 的创始人 Heather Scott 这么跟我推荐。


 

Heather 口中的 Sprig 就是硅谷起家的健康食品快送服务,他们有独立的厨房、每天有不同的菜单,但主题都是离不开:健康食品。看看他们的菜式就知道了:这个龙舌兰酒烤虾沙拉,配上切碎的有机红绿色生菜、切片的萝卜、土豆、鳄梨;五分熟的煎鲑鱼,配蒸西兰花,姜汁青柠烩意面。Sprig 每日的菜式,据说是由他们曾在 Google 厨房任职的厨师制作,主打“并不贵的健康菜肴”,刚刚我们提到的两个菜式价格都是 13 美元,这也就是在普通美国餐馆点一个菜的价格。


 

Munchery 厨房
目前像 Sprig 这种模式的公司还有 Munchery,也是拥有独立的厨房,包办了从有机材料、烹饪到配送的全过程的食品公司。但快速配送和线上点单只是这两个公司的表象。在我们看不见的厨房,规模运用联网、超大容量的智能烤箱、通过数据库管理库存和精确到克的菜品材料配比,才是 Munchery 这种公司能够提供比餐厅更大规模的用餐的秘密所在。Munchery 投资公司,也是早期 Uber 的投资公司 Sherpa Ventures 所说,Munchery 的模式,不仅可以直接砍掉了餐厅费用最高的场租和人工服务生,由于每天订单量可以建立数据模型管理,因此初创公司也可以大批量、有预见性的购入食材,Munchery 成为了旧金山最大的食材购买者,这也让他们获得最大的优惠折扣,降低的食材购入的成本。
还有另外一些食品快送服务,拼的不是健康食品制作,而是速度。在旧金山附近的城市帕罗奥图,食品外送公司 DoorDash 配送速度可以达到 10 分钟以内,比我们常用的饿了么快上 45 倍。这家才成立一年的公司,在公司所在地帕罗奥图的应收已经达到千万美元级别,不少餐厅一年光是从 DoorDash 接到的订单就有 50 万美元。类似 DoorDash 食品快送公司也有追捧者,投资人 Shervin Pishevar 就是其一,至今为止,他已经一口气投资了 DoorDashMuncherySpoonRocketOrder Ahead 等多家美食快送服务。
那些“喂饱”科技公司的初创企业
你也许不会知道 19 世纪旧金山旷工们的名字,但当年为旷工提供耐磨牛仔裤的 Levi's 公司却活到了现在。旧金山因为科技公司而繁荣,也让做科技公司生意的食品公司也跟着红了起来。在旧金山,出镜率最高的公司莫过于 PurplePlantBlends,这家成立于 2011 年,还不到 20 人的果蔬汁公司,目前正在给硅谷的公司提供健康饮食产品。

或许这对于你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它的客户你一定听过:AirbnbSquareTwitterSkype……该公司的创始人 Heather Scott 告诉《好奇心日报》,她们获得这么多的关注,除了自身的产品不错之外,参加科技公司的活动也对她们的业务扩展帮助很大。她的一个大客户,Twitter 就是线下活动得来的。PurplePlantBlends 参与了 Twitter 公司的一次活动,提供果蔬汁,然后就被发展为长期的合作。

事实上我们和 Heather Scott 的见面就是在一次食物创业公司的线下聚会,当时她正在作为嘉宾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我们想为那些没有在内部建立果蔬汁点的公司提供服务。” PurplePlantBlends 在离旧金山市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农场还有一个实验室,他们每天就从农场里面采摘当季的蔬果制作果蔬汁,然后当天之内就送到旧金山市区,他们客户的办公室内。

Catch2.me 也是另外一家专门为科技公司提供食品初创公司,他们甚至连 Uber 的厨房也承包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就是为初创公司设计员工餐的方案。目前有不少科技初创公司为了让员工们都能多工作,不要浪费中午或者晚饭出去觅食的时间,都会在公司里面设置多家的餐厅,让员工任吃任拿。而 Catch2.me 公司的创始人 Zach Yungst 就认为他们的使命在于帮助公司建立吃的文化——好吃的食物、宽松的环境、选择更多。目前在 Catch2.me 公司服务过的公司就已经有 650 家。

甚至连传统的饮食业的运作方式也因为科技公司、投资环境和饮食的风向而发生改变。《好奇心日报》曾走进一个关于“食品创业”的线下活动,发现传统餐饮业的人们正在问这个问题:我有一个新创的饮食品牌,但是要先拉投资,还是要自己单干还是先拉投资?

他们都想成为下一个 Blue Bottle 或者 Phiz Coffee 。硅谷最红咖啡店 Blue Bottle 两天前才完成了最新一轮 7000 万美元的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超过 1.1 亿美元,而他们至今才只有 19 家门店,他们背后的支持者,就是科技巨头 Google 旗下的投资机构 Google Ventures。而主打“慢品牌”的 Phiz 咖啡馆,最近还从 Facebook CTO 等科技高管的手中接过了 1500 万美元的融资发展自己的咖啡事业。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好奇心日报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