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发布的首个食品营养标签的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已将反式脂肪酸含量列为强制标识内容,2013年正式实施。伴随现代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居民膳食结构中的“西化”和“洋快餐”的泛滥,国民日常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
反式脂肪酸是近百年西方世界的沉痛教训。100多年前,美国人发现奶油、猪油和牛油吃多了会影响血脂、堵塞血管,认为应改吃植物油。为了迎合消费者,食品公司把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氢化”处理,制造出“植物奶油”,味道跟天然奶油很接近。原来以为植物奶油比动物性油脂健康,却没想到其对健康的危害远比动物性油脂严重。反式脂肪酸难以被机体吸收代谢,当含37%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被吸收后,血液胆固醇水平会增加15%,血液脂肪很快增加47%。如果饮食同时含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
“反式脂肪酸”真正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还是近20年间的事,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反式脂肪酸摄入与心脏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一文,报告指出,“反式脂肪酸”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哈佛大学完成的大规模人群调查表明: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中,如果来自“反式脂肪酸”的部分每增加两个百分点,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就会升高一倍。
德国营养医学协会的负责人菲格教授形象地描述说,“吃一份大油大肉的浓汁牛排,要比进食用“氢化油”煎炸出来的一盘炸薯条更加有利于健康。” 调查显示,目前美国健康人群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产热比约为2.6%,“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量的7.4%。
美国医学研究人员以猴子为模型做了六年实验,发现即使摄取的食物热量很低,但如果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反式脂肪酸”的话,猴子的体重还会增加,而且增加的脂肪会集中在肚皮上。猴子生存六年,相当于人类的寿命是二十年,说明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对体重的影响相当明显,而肥胖正是许多现代文明病发生的根源。
众所周知,“洋快餐”是使用“氢化油”的大户,北京是“洋快餐”的重灾区,北京市的快餐业有70%是“洋快餐”,而北京现在大约40%的儿童肥胖。
大量的人体和动物实验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复杂过程中,有变性脂蛋白的参与。变性脂蛋白与天然脂蛋白相比,其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泡沫状细胞的形成,从而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由于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反式脂肪酸对健康存在巨大危害,所以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学术团体纷纷提出消费警示或立法,对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进行限制。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的预防》中建议,为增进心血管的健康,应尽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即不超过2克/日。
200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又在题为《人体营养中的脂肪和脂肪酸》的报告中指出,考虑到膳食分布和高摄入人群的危险,应该对总能量的1%这一反式脂肪酸的最大摄入量进行修改。
食品反式脂肪酸被“强制现身”
2012.08.1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