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阳
来源:团餐界(ID:tuancanjie)
预制菜爆发进入第三年,在好奇与质疑中,「火热」仍在持续。
2022年上半年,不仅有企业、资方持续加码入局预制菜赛道,且由地方政府、各类协会牵头、各地陆续出台了「预制菜团体标准」,行业正经历着由摸索、粗放发展到制定细分标准,逐渐走向规范的过程。
而在团餐领域,各类型的企业对待「预制菜」的态度截然不同,有的选择观望,有的则凭借积累的优势以及不一样的认识,日夜兼程,跑马圈地。
那么又是谁在先行?
01
标准规范不断出台
2022年将是规范发展的开端
毫无疑问,当下疫情的常态化,正是预制菜发展的助推器。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有不少年轻人因无法方便地外出就餐、厨艺不精等原因,转而选择预制菜。
特别是以「90后」、「00后」为主的Z世代,成了消费预制菜的主力军,甚至在今年过年期间被端上了餐桌,成为了年夜饭的「宠儿」。
而在B端餐饮市场,预制菜已经在隐秘的帮助部分餐企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同时随着餐饮门店外卖渗透率提高以及团餐盛行,预制菜的需求也被持续拉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需求比例接近7:3,且呈现出由B端集采向C端零售消费,一线城市向下沉城市快速渗透的趋势。
据国海证券测算,我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未来6-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长期来看,甚至有可能达到3万亿以上规模。
此外,根据企查查数据,目前我国已经有7.19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仅仅2020年这一年,新注册的企业就达到了1.25万家。伴随着“预制菜行业第一股”味知香上市,一个多月的时间其股价涨幅已超过300%。
而今年上半年开始,处于产业链中游多家上市食材企业也在积极扩产,加码预制菜方面的投入。
2022年1月,「国联水产」拟投资10亿元用于扩产预制菜产品产能,2023年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新增2.4万吨鱼虾类预制菜产能;
同年1月,「得利斯」宣布,2021年预制菜产能约为3万吨,公司在建预制菜产能有15万吨,陕西基地5万吨预制菜产能预计2022年7月投产,2022年底,新增预制菜产能将达到15万吨。
2022年3月,「安井食品」宣布拟投资10亿元用于安井预制菜肴生产项目;
2022年5月,「三全食品」年产量15万吨的武汉长江中部基地于去年12 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三全食品」在中部地区重要的速冻米面制品和预制菜生产中心;
……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链中游加工生产商的积极加入,将释放预制菜的巨大产能,届时,必将有效降低预制菜采购价格,促进预制菜市场的发展。
但随着预制菜行业入局者不断增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预制菜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痛点,而标准化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为此,今年4月以来,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密集出台或筹备「预制菜团体标准」,助力区域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
4月27日,由江苏省餐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餐饮协会牵头的《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5月16日,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发布首批7项预制菜团体标准;
5月17日,由山东省饭店协会牵头的《预制菜通用设计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5月18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牵头的4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5月31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制菜术语》《预制菜分类》《预制菜冷链配送操作规范》3项南宁市第一批地方标准;
6月2日,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预制菜》正式发布;
6月6日,京东超市联合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发布并实施电商渠道首个“佛跳墙预制菜标准”,据悉未来京东还将联合预制菜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发布实施低温午餐肉、烤肠、牛肉丸等预制菜标准;
6月28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
目前这些已发布的「标准」,主要规范了预制菜的定义、分类、评价指标、评价原则等硬性通识性内容,同时涵盖了食品安全标准、产业链技术规程等指标数据。
总体来看,对于预制菜产业来说,2022年将是规范发展的开端。
而上文提到,虽然C端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但B端餐饮渠道仍占需求大头,其中团餐市场又是最大发展方向之一。
02
团餐或成B端餐饮市场发展大方向之一
今年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封控区内人员用餐,上海陆续开通了全部行政区域的社区团餐服务,共覆盖超过4500个社区以及500万市民。
为此,「德保膳食」出品了热链盒饭为其保障供餐:“餐品由专业厨师烹饪,在家即可享用回锅肉、锅包肉等酒店级美食,食材的搭配也经过营养师设计,保障居民营养均衡。”
同样,对于大部分有着自己稳定食堂项目点、商超销售渠道的团餐企业来说,涉足预制菜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且具有优势。
其产品不仅可以直接供给食堂项目点、大型商超渠道,而且还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社交媒体平台流量,将过剩产能分销出去。
比如广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雪印集团,2021年下半年开始发力预制菜,通过抖音直播销售预制菜,当天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万,超10万在线观看。
“我们2021年下半年开始发力预制菜,去年双12期间截止2022年2月1日,公司预制菜销售收入超过1200万元”雪印集团董事长肖勇生曾向媒体表示。
而食堂场景又是天然的试菜平台,既降低了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信任的沟通成本,也解决了售卖渠道的问题。
同时,随着中国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中的老年团餐也成为预制菜B端发展的方向之一。
《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36-45岁人群才是预制菜消费主力军,2021年销量占比达36%。同时,2019-2021年,银发族的预制菜购买数量逐年增加,与2019年相比,2021年银发族预制菜的购买数量增长190%。
在各种有利因素加持之下,许多团餐企业纷纷开始布局预制菜领域,尤其是建有央厨、在团餐供应链领域有战略布局的团餐企业、区域知名团餐供应商以及央厨企业,更是将预制菜作为弯道超车的契机。
03
团餐领域,谁在积极先行?
作为江苏常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虞恒食品有着近十年的冷冻调理肉制品生产、研发、销售、配送经验,是江淮地区团餐领域的知名供应商。
其主打品牌「学子膳」,年产速冻食品近两万吨,销往全国31个省自治区,服务客户上万家。
2021年,随着「预制菜」汹涌来袭,其董事长陈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并开始加码投资建造新的生产基地,提升产能,同时着力解决组织发展问题。
“我们看好预制菜这个赛道,随着中国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状况日益凸显,预制菜给这些家庭和团餐群体带来了便捷、省心、多样化的用餐体验。”陈园表示。
此外,她还认为,团餐目前仍处于小而散的状态,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且区域性较为明显,小型的团餐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得到央厨及预制品的支持,通过中央厨房生产成品及半成品,同时完成集采购、仓储和配送中心为一体的供应链建设,团餐企业可以更好地布局全国市场,提升企业规模。
而总部位于商丘市的「懂菜央厨」,是一家深耕团餐十几年的大型央厨企业,随着预制菜风头兴起,他们规划也被河南当地市场所关注。
对于如何在预制菜生产领域出圈,打造预制菜爆款产品,其董事长董胜利表示,“我认为预制菜的核心就是把中餐做出标准,研发爆款产品,提高复购率,即热型预制菜还是以荤菜和汽锅类菜品为主”。
目前,「懂菜央厨」在为30多万学生就餐提供保障的同时,主要研发大盘鸡和宴会餐六大菜肴产品的预制化开发,将其抽真空杀菌制成成品预制菜。
此外,为了满足产能的需求,形成完整的配送链条,其正在通过合伙人的模式,拓展预制菜线下店「懂菜鲜生店」。
“目前,懂菜鲜生店采取公司控股51%、合伙人占股49%的模式开店,但在利润分成方面,总体上会将利润的60%给到合伙人,以此调动合伙人的积极性”董胜利表示。
而除了上述两家团餐供应商之外,在预制菜方面布局更大的则属「中膳集团」。
▲优链云食城实景仓库
「中膳集团」为入局预制菜市场,在团餐供应链方面,开创了云端餐饮供应链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了3个产业园,建设了 5家中央厨房,并以150公里为服务半径,配置N+城市中心仓及N+区域前置仓,形成一园两仓的智慧物流模式。
中膳集团创始人李力强认为,团餐企业想要入局预制菜市场,需要构建产业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
另外,有调研数据显示,20%的受访团餐企业明确表示将预包装食品上升为战略意图,有35%的头部团餐企业表示正在开展这一项业务。为数不少的团餐企业将发展重心逐渐往预制菜方向偏移。
当然,「团餐」遇到「预制菜」也并非完美无缺,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挑战。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即便精耕预制菜领域多年的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也在不断探索阶段。毕竟,要将单人份菜品升级到工业化批量生产,既要保证风味,又要保证食品安全,同时还要能解决生产、物流、仓储等各方面难题,必须要有积累。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预制菜并未完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尚有对食品工业化产品营养、安全、味道等不同因素的质疑,因此如果大面积使用预制菜产品导致项目丢单,反而得不偿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