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抠门人”,开始追逐吃剩菜的快乐

风味星球
2023.09.27
没摆烂的年轻人都开始研究剩菜了...

文:梅姗姗

来源:风味星球(ID:fengweixingqiu)


时间刚过20点,我打开剩菜盲盒小程序。今日在售的店铺里,有平日人均30的连锁包子铺,有北京老字号的卤味肘子,还有早几年很火的欧包连锁。

突然,眼前出现了北京一家人均价格50元+的高级面包房,显示只有两份。几乎毫不犹豫点了下单,微信支付32.9元——好期待啊!不知道今晚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我。

去年开始,购买“剩菜盲盒”开始逐渐流行于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中。它是一些小程序,借助“不浪费粮食”的理念,联络商家入驻,以“开盲盒”的形式,超低的价格,帮助售卖短保质期食物的店家低价处理掉当日没有卖完的食物。

取货时间通常是晚上9点到10点,商家打烊前一小时。“和剩菜盲盒最搭的方式是骑共享单车自取”,喜欢抢盲盒的姐妹如此跟我安利。于是九点刚过,我便骑车来到了商场,店员对了我的取货码,从身后冰箱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


收银小票上,“总统法棍20元(赠送),洋葱贝果18元(赠送),迷你碱水小丸子18元(赠送),番茄鸡肉彩椒三明治32元(赠送)”,原价超过了88元。

YES!!

多巴胺如涨潮的浪花猛烈地扑向全身,我快乐得仿佛中了彩票,拍了好几个照片给朋友分享。“这个很难抢的,你居然抢到了!” 来自姐妹的称赞,进一步装点了我的自豪,仿佛刚刚不是买了4款面包,而是完成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当晚就炫完了标注零售价32元的番茄鸡肉彩椒三明治。

这个平日我怎么都不会选的单品,此时在口中产生了别样的滋味。我能分明地感受到面包里油浸番茄的清甜,腌制的黄红灯笼椒酸甜带韧的质地,芝麻菜独特的胡椒辣,厚切马苏里拉的奶香以及水煮鸡肉的纹理… 在多巴胺的调味下,它们融合成无比美好的体验。

“这么多才32块钱,你女儿可太会过日子了”,我甚至忍不住把照片发给我妈。

01

剩菜盲盒,赛博时代的阳春面


或许这是你第一次听说“剩菜盲盒”,但你肯定不陌生它背后的理念。

这个一箭双雕,两全其美,既帮助店家保护品牌形象,不公开表达自己降价销售产品,又帮助食客以更实惠的价格果腹的思路,早在百年前就被上海面馆玩得如鱼得水。


阳春面,真名“光面”,即不放任何浇头,只油一点点猪油,一点点盐糖酱油制作的清汤面。

市面上如今流传着很多关于阳春面名字由来的传说,有的阳春白雪,有的天方夜谭,但知名沪上媒体人畸笔叟在走访多家老字号面馆传承人后了解到,“阳春面”这个名字最初的发明,还是旨在帮助口袋空空的黄包车夫或码头工人,能不失颜面的去面馆吃上一顿饭,是面馆的自我创造。

那时的饭堂,伙计点菜要大声吆喝,“一份大排面”“一份鳝鱼面”,声音大到要让老板到厨房都听得见,老板记账,厨房做面,一天结束对账单,能有效避免伙计与后厨私通。不过吆喝也有负面影响,就是店面形象——毕竟店铺不能阻止穷人进场,但总“光面”“光面”这么喊着,生意上也晦气。

不知是哪家店开始,“光面”率先改名阳葱面,伙计做光面时,多撒把葱就当浇头,而“阳”则是面摊大多在室外,浇头除了葱,还有“太阳光”,洒满阳光的阳葱面,店家听着喜气,也给忙碌一天的脚夫留足体面,皆大欢喜。时间长了,拷贝走样,“阳葱面”被喊成了“阳春面”,更添几分诗情画意的美妙。


中国人的吃喝哲学,在这个故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时间回到今天,全世界都在经历紧张的经济状态,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又一次展现了与众不同的“阳春”生活哲学,而且这次风潮的源头,还是上海。

无论是给在城市里散步溜达取名“city walk”,还是给“离职换工作”的中间时间取名gap time,或是给店家卖不完的食物取名“魔法袋”“盲盒”,打开小红书或抖音,这些时尚感满满的话题词,使用频率已经超过百万,流行度高到打破消费壁垒。虽然努力不一定高收入,但努力至少可以开拓一些新的,让自己活得体面精致。

我们明白,“精致穷“流行的内核是紧缩的经济环境以及人们希望花更少的钱,维持水准在线的生活状态。但借助这些名字,我们降低了精神内耗,减少了无意义的羞耻感,甚至在成为习惯了之后,还能拍拍自己的肩说“不错嘛,如今也是会过日子会省钱,拥有掌控生活能力的成年人了。”

02

剩菜盲盒,真的不一样


网上说,剩菜盲盒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丹麦。

欧美国家推广剩菜盲盒的初心,更多在反对浪费,倡导“可持续生活”的环保理念。创建西方世界最大食物盲盒品牌“Too Good To Go(弃之可惜)”的丹麦人杰米曾声称:“我们所生产食物的大约40%都将被浪费掉,占世界碳排放量的10%。如果浪费的食物可以看作一个国家,它大概就是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国”。

● “我们梦想一个没有食物浪费的星球”

于是在欧美,从家乐福超市,奥乐齐超市到星巴克,咖世家Costa都加入了剩菜盲盒计划。巧克力店到大型仓储超市,街头快餐到农场肉铺都以“销售剩菜盲盒”来表明自己不浪费食物的环保立场。

结果,有薅羊毛高手试过用3.3英镑就把超市整个零食柜台扫空,也有人花93美金买了够吃一个月的冷冻日本纯血和牛肉;有人花4.99美金买35个贝果,吓到“此生可能都不想再吃贝果了”,也有人5美金买了一整个寿司店的“海陆盛筵”……在国外人们齐心协力趁着剩菜盲盒的契机,把过剩的产能解决掉。他们快乐地相信自己不是在吃剩菜,是在为绿色地球出一份力。

● 一个法国三口之家买到的7欧元盲盒

但中国人其实早就玩过““Too Good To Go”了,甚至它们还会一个更风雅的名字——“折箩”。

最早的折箩来自旧时的饭庄。每到年节,大户人家会聚会请客,阔气的酒席后剩下不少食物,店家就会把剩菜剩饭分门别类地放在笸箩中,放在门口售卖,甚至夏天还有用荷叶或者西瓜皮装折箩的,人们用很少的钱就能买到些“贵菜“。

宴席上剩下的菜打包回去再巧手煮一下,让混合的菜汁交汇出浓稠的香气,也称为“折箩”。如今东北乱炖、河北烩菜,福建碗底汁,山东博山酥锅、四川清蒸杂烩,都可以算得上折箩菜的演变。

并不需要用欧美的观念来教育中国年轻人,我们民族传统里就没有浪费的习惯。

很多年前,同样火于欧美的“Ugly Food(丑食)”曾尝试进入中国。在国外,它凭借将“长得没那么好看的水果蔬菜”以更低的价格和盲盒的形式卖给日常做饭的欧美家庭,一度成为2018/2019年度国外社交媒体最火的话题之一。来到中国后却闪电般败北,原因就是中国人本身对瓜果蔬菜一视同仁,我们从来不丢弃长得不好看食物。相比起担心吃不完,我们更关心的是餐桌上的风骨。不吃剩是基本盘,我们考虑的是面对一切不可测的环境里,如何都能吃得舒服自在。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都不是“丑食”,是常规食物

比起吃饱一点,参与剩菜盲盒的年轻人更在意的是在同样预算里“吃好一点”。食物是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的光,而不是任务。

对店家而言,用体面的方法处理掉自己的剩余产能,顺便还能做品牌宣传,是一件无比划算的买卖,而对年轻人来说,花更少的钱,享受原价同等的美妙,也是精打细算生活方式的乐趣。

03

古老东方的节省美德,

用盲盒的方式传承


“剩菜盲盒”的流行,让只有30块吃饭预算的北上深广年轻人,有了很多不错的选择:

是,我们可以坐在路边吃一份盒饭,可以在沙县点一碗拌面加蒸饺,可以分装四个馒头放分四顿,当然也可以买上一份寿司盲盒,从烤三文鱼骨,到鱼籽寿司,再到美乃滋卷,一日三餐,顿顿不同,细细品味。


这时的我们,就像两百年前坐在面铺里的脚夫,用一碗阳春面肯定自己的存在,与吃大肉面的老板无差;也像丢失了工作的年轻人,在gap day/week/year 里安慰自己,忙碌可能不见得是人生的唯一状态;还像在CityWalk的男男女女,行走中明白原来不花钱也可以健身,可以感受大自然,可以觉得世界的一切都很美妙。

不是装腔,这是我们对生活还保留着选择和把控的可能,我们依旧可以用有限的资源,拓展出更多食指大动的可能。

曾几何时,父母在我们耳边一遍又一遍的唠叨,“这么娇贵,未来到社会上怎么办呀。” 但当我们真的走上社会,成为了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却发现所有的担心似乎都没有发生。

2023年,特殊的经济环境让我们超速习得“精打细算”,“会赚钱不如会花钱”等古老的东方消费智慧,也让我们深度感悟了什么叫做简单却体面的快乐——这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每个困境里找到一束光。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风味星球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