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肥,这届年轻人被司美格鲁肽拿捏

时代财经APP
2023.12.04
这种改变能持续多久,无人知晓。

文:文若楠 张羽岐

来源:时代财经APP(ID:tf-app)


安装针头,检查溶液是否浑浊,给注射笔排气,调节剂量选择旋钮至0.25ml刻度,最后注射。

30岁的王立一边盯着屏幕里播放着的司美格鲁肽的使用流程,一边将针头缓缓扎进肚皮里。身高只有160cm的她,体重直奔200斤,她期待着,“减肥神药”能让她那膨胀起来的肚腩变得小一些。

希望摆脱肥胖困扰的,不止王立一人。近年来,中国肥胖率飙升,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及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显示,当前,中国50%以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至2030年,中国成人(≥18岁)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

(图/unsplash)

这是一个庞大而隐秘的群体。在承受肥胖所带来的健康风险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生存困境。

司美格鲁肽的出现,对于肥胖人群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作为当下减重领域的现象级产品,司美格鲁肽是一款GLP-1受体激动剂,2021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肥胖(BMI≥30kg/m2)或超重(BMI≥27kg/m2)成人的慢性体重管理。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抑制人的食欲,使用者每周只需注射一次针剂,便能在短期内达到显著的减重效果,而月费用仅不到千元。

当一款正规且高效的减肥药物横空出世后,众多期望减肥的人似乎在节食、运动之外找到了一种毫不费力的出路。他们沉浸在“躺赢式”减肥成功的喜悦里,甚至寄希望于这一针能给自己的命运带来改变——

“有了司美,我才不会觉得自己胖是没救了。”

只是,这种改变能持续多久,无人知晓。

01
人人都爱司美

95后媒体从业者苏沐对身边人打司美格鲁肽这件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只要提到变瘦了,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你是不是打了司美’。”苏沐说。

目前,司美格鲁肽在国内仅获批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尚未拿下减重适应症。但比起超适应症使用,苏沐发现,大家更在意的是,能不能打上针。为了“一个月躺瘦10斤”,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在通过各种渠道找药、买药,学习着人生第一次给自己“打针”。

苏沐说,通过注射司美格鲁肽实现减肥的方法一旦出现成功案例,整个圈子就会出现“人传人”,原本对药物心存担忧的人也变得大胆起来。

(图/unsplash)

王立便是其中之一。超重的体型让她时常陷入苦恼,多汗、爱出油、打鼾是她不愿提及的“伤”。减肥,成了王立人生的关键词。

今年年初,王立花了近500元在北京某医院购买了一支1.5ml剂型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尽管对这款药物的安全性心存忐忑,也曾因为注射失误导致出血,但随着每一次针头被推进身体里,她对减肥效果的期待一点点建立起来。这种期待足以让她战胜对注射的恐惧。

“我听身边朋友说,一般用完一支药物后能减重10斤左右。”王立告诉时代财经。

躺瘦,是极具诱惑力的。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诸多网友分享其注射司美格鲁肽后的成效,减重10斤-20斤的大有人在。这让打司美在节食、运动等费时费力的减肥方法中变得尤为显眼。

(图/Pixabay)

而减肥向来不只是肥胖人群的事情。在打司美格鲁肽的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并不符合超重标准。

打针之后感受不到饿,是使用者最直观的感受。

“整个人的食欲明显降低,到晚上11点的时候我也没有饿意。之前我到11点或12点就会饿,所以也很爱吃夜宵。”王立说。

根据中泰国际研报的解释,司美格鲁肽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之一,主要通过抑制食欲,降低患者对食物的渴望,使其对高脂肪食物的偏好相对降低,调节下丘脑摄食中枢减少食物摄入、增加饱腹感、抑制胃排空、降低胃肠动力,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打上司美一个月后,王立等来了期待中的结果——她的体重从190斤降至180斤左右。但这种效果并没有维持太久。

通过药物调节的食欲,随着停药而恢复如前。在王立停药一周后,减掉的10斤体重也逐渐反弹。一个月后,体重秤上再次显示,“95kg”。

不止王立。多位受访者者告诉时代财经,停药反弹是多数司美使用者会出现的情况。

这意味着,药不能停。

02

庞大而隐秘的肥胖人群


司美格鲁肽在国内爆红,实际上是近年来我国肥胖人数持续增长的一个侧影。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身材胖瘦的标准之一,其计算方式为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在中国,BMI在18.5~24之间为正常;BMI大于等于24、小于28时为超重;BMI大于等于28时为肥胖。

今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团队发表文章《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48.9%的人超重或肥胖。

(图/unsplash)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指出,根据中国超重与肥胖标准,约一半成年人和1/5的儿童超重或肥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肥胖委员会中国代表委员潘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过去30年间,中国的超重肥胖率在各个年龄段都在快速增长,平均增长2.5倍左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群体出现明显的拐点。

“这几年来看,在就诊过程中接触到的肥胖人数逐渐上升,并且以中青年为主。另外,未成年人和65岁以上的群体人数也在增长。减重手术量也在逐年增加,2022年全国达到3万多台。”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士虎告诉时代财经,“比如有的小孩,身高不到150cm,体重却达到了180~200斤。”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肥胖减重门诊人数大幅增长,异常繁忙成为减重门诊医生的常态。张士虎告诉时代财经,为了保证看诊质量,其所在的减重专家门诊上午限制在20人次,下午15人次。

(图/unsplash)

针对肥胖原因,张士虎进一步解释道,亚洲人群的肥胖偏向于苹果型肥胖,内脏脂肪较多。“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可能是跟人种有关系,更主要是生活方式,生活在东亚地区的人受制于多年以来农耕民族习惯和生活条件影响,我们在饮食上以碳水为主,一旦过量,那么这部分过量的碳水只能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以吃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持续摄入过高,消耗少,肥胖人数自然越来越多。”

对于很多人来说,体重是在悄无声息下增长的。

多位使用司美格鲁肽的90后告诉时代财经,他们的体重增长多出现在工作后,增重幅度从10斤~60斤不等。其中一名受访者表示,工作六年来,她每年体重匀速上升10斤,从大学毕业时的120斤暴增至目前的180斤。疫情期间长期居家办公,长胖的速度也在加快。

“说不清变胖的原因。”2020年大学毕业的刘真尔,近三年来已增重20斤,她告诉时代财经,“但因为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还要完成KPI,这种潜在的压力一直在。运动的时间也比较少。”


(图/unsplash)

对于众多受访者来说,运动时间被工作挤压只是体重增长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吃”。吃,能够在工作之余给他们“充电”,是情绪的最佳宣泄口。

95后的赵一铭身高176cm,体重160斤。他告诉时代财经,“有一些重要工作的时候,我就想喝奶茶或者吃烧烤,让自己开心一点。不然,我觉得撑不下去。”

“我很喜欢吃东西,在工作过多挤占生活的时候,我会觉得吃东西能让我实现短暂的逃离。” 王立亦对时代财经坦言,“只有这个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吃东西让我平静,心情不好我就会吃很多。”

03
无法摆脱的减肥压力

吃得多、消耗少,长胖的原因大多相似,而选择减肥的原因则不尽相同。

王立决定减肥的最重要原因是身体“垮”了。步入30岁之后,她觉察到晚上睡觉时打呼噜越来越严重,这让她担心未来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综合征。

王立的担忧并非没有来由。南京市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孙思庆曾公开提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其主要症状就是打鼾和夜间呼吸暂停。而肥胖则是导致打鼾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肥胖会导致脂肪在咽喉腔内堆积,阻碍气流的自由出入,从而引发打鼾。而长期打鼾又会导致脂肪代谢不良,使人体更加肥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肥胖引爆的健康风险远不止如此。张士虎告诉时代财经,在其接诊的未成年肥胖患者中,有患者已出现血糖偏高、胰岛素偏高以及血脂偏高情况。

(图/unsplash)

丁香园研报亦提到,肥胖乃“百病之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卒中、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也会导致社会和心理问题,增加居民以及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

除了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家人、朋友以及自己对于外貌、体态和潜移默化的审视,也给肥胖者造成了无形的减肥压力。

对王立而言,肥胖投射在日常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里,让人无所遁形。打开衣柜,里面最多的是黑色衣服,这是王立的安全色,可以让她不那么显眼。

“肥胖带来的阴影,是一件件小事的叠加,很多生活里遇到的不幸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胖这件事情上。如果我没有这么胖,很多事就不会这么糟糕。”王立对时代财经说。

从小学开始,体型上的差异就让王立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取笑和嫌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发生在青春懵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初中时期,暗恋的男生在楼梯转角处见到王立后选择绕道而行。哪怕现在已经过去近20年,她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图/unsplash)

在王立看来,对方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中伤,但可能也跟其他人一样嫌弃她胖,觉得被她喜欢是一件丢脸的事。

减肥的压力还来自于最亲近的人。今年28岁的胡静,身高160cm,体重在140斤左右。按照体重标准,胡静的BMI指数为27.3,属于超重。

相比超重这件事本身,母亲的审视和苛责更让她痛苦。每次胡静一进家门,妈妈便会从头到脚打量她,“腰上肉太多、屁股很大、腿很粗”,甚至还会将她没有恋爱对象这件事与超标的体重联系起来。

母亲说她,“这么胖没有人要,要努力减肥才行。”

传统社会对女性美的标准里,即包含了纤瘦苗条。在讨论肥胖的网络社区中,部分网友表示,“身高162cm,体重96斤”也被父母说胖。此外,有受访者亦告诉时代财经,即便父母在外貌上没有苛求,但父母对减肥的过度关心也会在无形中加重他们对体重的焦虑。

(图/unsplash)

身型上的肥胖比起五官,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关注,甚至成为一种“原罪”。在电影《大饿》中,女主阿娟因体重超200斤遭人议论和嘲笑,在被邻居大叔猥亵时,也被大叔的妻子吐槽,“他眼睛又不是瞎了,怎么会去猥亵你”。

以瘦为美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现代社会提倡包容、多元的审美,当代年轻人也在独立思潮中重新定义美的维度,但在主流审美的审视下,肥胖者依然很难摆脱固有的认知。

在采访中,王立否认“瘦”是“美”的重要条件,不过她在形容自身对“美”的定义以及期望中的自我时,却提到了“健硕”“没有那么多拜拜肉”。而在谈到身边美丽女性的代表时,她所提到的对象也是偏瘦型。

04
司美,让减肥不再是难事?

在多数人看来,减肥需要长期主义,需要用坚定的信念打败人性的懒惰,而减肥失败多数是因为太懒。

但部分受访者认为,不断收藏的减肥教程视频最终在收藏夹里“吃灰”,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懒惰”。在减肥这件事上,人们往往身不由己。

当被问到是否试图通过运动来达成减肥目的时,赵一铭反问时代财经,“如果你在北京国贸、三里屯这样的繁华地点上班,而你住的地方是在四环、五环,甚至河北燕郊,下班回到家里已经是八九点,甚至十一、十二点,吃饭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晚,又怎么会想运动?”

(图/unsplash)

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分享了一套生活化减脂的日常作息表,“尽量在家做饭,每次咀嚼在30下左右,吃饭不看手机,睡前两小时不进食...每天早晚运动锻炼,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几分钟”。但在评论区里,有网友径直问道,“你不用上班是不是”。

工作、通勤挤占了生活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体能上的过度消耗,精疲力尽让部分人群难以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便坚持了一段时间,也容易被工作、生活上的各种琐事打断。

张士虎向时代财经提到,“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肥”,不过身为医生,他自己也未能坚持做到这一点。“忙的时候,一盒盒饭我们两三分钟就吃完了,其实能慢还是要慢一点吃的。”

对于一些体重基数较大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克服的还远不止这些。

王立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她从家里走到健身房楼下,再爬四层楼梯,已经气喘吁吁,体能不足给她带来了较大的运动负担。

“刚开始去健身房那会,我先上一小时私教课,做一些器械方面的力量训练,然后自己再跑步一小时。整个过程下来,用‘精疲力尽’四个字形容毫不夸张。”王立告诉时代财经。正因为此,她希望先通过药物让自己的体重降一些,这样能让她后续更好的运动。

另外,体重基数大的人群往往膝盖承压较大,很难完成跳跃类动作。

然而,这些与正常体重人群之间存在的生理差异,常为他人所忽视,并将减肥失败与未能坚持、缺乏毅力划等号。

(图/Pixabay)

张士虎对时代财经指出,减肥主要是饮食调整,不仅仅是毅力的问题,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肥胖导致的内分泌改变使他们没办法做到。有很多肥胖患者存在一些身体上的异常,特别是随着胰岛素抵抗以后,患者饿得也快,饿的时候容易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心慌、手抖、出冷汗。如果快速摄入食物,血糖又会快速升高,如此反复很难减肥,而且代谢也不好。

除了身体条件外,心理状态亦是一个重要方面。当过度肥胖成为一种羞耻后,大基数体重的人群在锻炼时也会感受到无形的审视。这种审视不仅来自于“臆想”中的他者,更来自于自我。

“我接触过的大基数学员,他们在做一些比如跳跃或者其他幅度较大的运动动作时,身上的肉会晃来晃去,他们很容易产生羞耻心理,尤其在健身房这种人多的地方,他们在运动时有压力。一些男性因为肥胖出现胸部雌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和自卑。”健身教练孙力对时代财经说。

因此,对于渴望减肥的人来说,使用司美格鲁肽可以帮助他们/她们调节生理机制,进而降低食欲、减少食物摄入,在这条漫漫的减肥路上不需要花费精力去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正如赵一铭对时代财经说的,“性价比比健身房还高”。

(图/unsplash)

近一年来,诸多券商研报均出具一致的观点——减肥市场需求非常庞大,且一直存在。毕竟根据最新的2023年三季报,司美格鲁肽年内已经为诺和诺德贡献了超1000亿元的销售业绩(包括用于降糖的皮下注射制剂Ozempic、用于降糖的口服片剂Rybelsus,以及减重产品Wegovy)。

风头正盛的另一面是,随着用药后反弹现象逐渐增多,质疑“神药”的声音开始出现。有医药行业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药物解决的并非疾病管理问题,司美格鲁肽在减肥上起到的作用和降糖药、降压药类似,治标不治本。“减肥的最佳状态仍然是管住嘴、迈开腿,前期可以依靠药物把体重降到理想状态,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体重会影响到他们疾病的发展。”

但这丝毫不影响资本和减肥人群对司美格鲁肽的偏爱,以及国内外药企对GLP-1类药物的研发热情。

眼下,王立的体重已经完全反弹至打针前的数字,她亟需开启新一轮的减肥计划。至于何时重启,她也不能确定。

“最近经济情况实在有限,等手头宽松一点我还会继续打司美的。”王立告诉时代财经,除了攒钱,她还在等待一个被招募的机会,一个成为国内减肥药物临床试药者的机会。

在她看来,似乎没有比这更让人心动的减肥方法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立、苏沐、刘真尔、赵一铭、胡静、孙力均为化名。)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时代财经APP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