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门”反转,旺仔牛奶重回增长,旺旺为什么被消费者力挺?

食品内参
2024.11.27
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舆论走向。

文:佑木

来源:食品内参(ID:fbc180)


近期,休闲食品行业先后出现了 “异物风波”和“打假风波”,却因为企业的不同,有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舆论走向。前者,通过透明化操作赢得信任,后者则因高调维权陷入舆论困境。与此同时,从旺旺发布的2024年中期财报来看,公司在面临重重挑战的同时,依然实现了7.6%的净利润增长,海外业务表现尤为亮眼。


三十多岁的旺旺,为什么更聪明,更老道?


01

从容应对


从“教科书反击”演变为“舆论灾难”,L品牌满腹委屈。


有关于L品牌的“打假风波”始于今年10月。有职业打假人举报其产品配料表标注与实际不符,甚至涉嫌以次充好。彼时,打假人提交的证据显示,其整个举报流程都经过了海关检测,并使用邮政完成了物流。这种粗看之下较为严密的取证方式,使得消费者对打假人提供的证据产生了信任。


针对这一指控,L品牌选择了高调起诉打假人,通过法律手段迅速化解危机。这本是“合理操作”,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并未按照企业的预期推进。


面对质疑,L品牌所在地市场监管局展开调查,并宣布两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检测和取证,未发现相关产品存在配料问题。然而,尽管监管部门给出了明确结论,却未能有效安抚消费者的情绪。


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我购买的产品是否安全?未来还能否放心选择?”这些问题并未在回应中得到正面解答。



业内人士认为,前述公告提及了供应商和员工的辛苦,却忽略了与消费者沟通的必要性。相比之下,打假人逐条摆事实、讲依据的方式至少显得更为“严谨”。这种应对不平衡的舆论环境,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打假人,而非品牌。


这一危机的处理方式,让人联想到两年前海天酱油的公关失利。彼时,尽管海天酱油的产品标准合法合规,但因未能有效回应消费者的疑虑,使得品牌陷入信任危机,最终导致业绩下滑。


食品行业的信任经济特性决定了,一旦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出现裂痕,恢复成本将成倍增加。相比之下,旺旺在处理“异物风波”时的策略显得更加从容和高效。


11月20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声称旺仔牛奶罐中发现“不明异物”,并附图称异物形态类似老鼠。消息迅速引发热议,消费者开始对旺仔牛奶的产品质量产生质疑。


面对舆论危机,旺旺迅速作出反应。官方账号“旺仔俱乐部食品”第一时间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并提出“一赔十”的赔偿方案,还在72小时内完成了多轮回应。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有效遏制了谣言的进一步发酵,也成功化解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疑虑。而旺旺高管蔡旺家的幽默回应“封闭管道,没有汤姆,更没有杰瑞”,更化解了公众的紧张情绪,同时间接证明了生产流程的科学性。



随后,22日晚,山东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布声明,阐明产品在全封闭自动化生产中经过了三道过滤和严格的异物检测,且已将涉事产品送至监管部门检测。消费者随后在视频中澄清,从未表示异物是老鼠,只是“不明异物”,并希望等待检测结果。


旺旺的迅速反应、透明展示以及积极配合监管的态度,甚至吸引了网友主动站出来辟谣。


例如,有一名网友指出,现代食品加工行业对原料的初步处理包括过滤和消毒,即使在牛奶挤取过程中有异物掉入,也会在后续的加工步骤中被彻底清除。以牛奶为例,其过滤网的孔径足以阻止任何外来异物进入生产线,“连老鼠屎都不可能通过,更别说是一整只老鼠”。



此外,另一网友也表示,类似“牛奶中发现死老鼠”的指控缺乏常识基础——与其说是生产线问题,更可能的情况是异物在开罐后因储存不当进入。即便有争议,这种猜测也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加以验证,而不是单凭一段视频便下定论。


相较于L品牌的被动防御,旺旺的应对可谓“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也凸显了该公司品牌对信任经济更深刻的理解。


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在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高度依赖对品牌的信任。无论是旺旺还是其他品牌,这些头部品牌的市场地位都建立在多年累积下来的消费者信赖之上。可是,品牌信任本质上是一种“易碎品”,稍有不慎便可能全面崩塌。



在“异物风波”中,公司通过透明展示生产流程、积极配合监管部门,以及蔡旺家的直接沟通,迅速稳定了消费者。值得一提的是,旺旺还借此机会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科普,增强了公众对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信任。这不仅让品牌度过危机,还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其生产标准的认知。


“高高在上”,终究比不过“喜闻乐见”。


02

依然强劲?


危机之外,“三十而立”的旺旺,虽饱受“老态”质疑,但实则依然“能打”。


昨日,根据旺旺发布的2024年中期财报,在全球食品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3.5%,但净利润却同比增长7.6%,达到人民币18.63亿元。得益于大宗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旺旺的毛利率上升至47.3%,显示出其对成本管控的精细化水平。

另外,旺旺的收益结构中也显现出一定的不平衡。


其中,公司的休闲食品类业务,尤其是冰品品类,因天气和销售节奏原因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甚至拖累了整体营收表现。乳品及饮料业务虽同比小幅下降1.4%,但饮料类产品在销售旺季实现了双位数增长。米果类业务基本持平,受益于海外市场扩展和新兴渠道的拉动。尽管收益承压,但旺旺通过调整品类结构和强化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占比,确保了利润端的稳健增长。



从分销成本的变化来看,旺旺的费用管控成效较为明显。分销成本同比减少7.2%,而运费占收益比仅略有上升,表明公司在物流和渠道优化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同时,尽管行政费用同比小幅上升,但旺旺通过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将费用占比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



多元化渠道布局和海外市场扩展,是当下旺旺稀缺的增量。例如,自助售货机、内容电商和OEM渠道等新兴业务的增长,成为公司在传统渠道表现疲弱时的重要支撑。此外,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双位数增长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能。


需要提及的是,海外市场是本期财报中的亮点之一。报告期内,公司米果类产品在海外市场实现人民币11亿元收入,占总米果类收益的近三成。得益于越南工厂的投产以及在泰国、北美、欧洲等地的布局,旺旺的海外业务展现出增长势头。



当然,公司的海外扩张并非一帆风顺。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旺旺需要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以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定制化和本地化将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及区域市场的竞争加剧,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构成潜在威胁。旺旺能否通过精准的战略调整和高效的资源配置,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仍需时间验证。


在国内市场方面,新兴渠道的快速增长为旺旺注入了活力。


财报显示,自助售货机渠道通过设备升级和产品扩展,带动了米果和休闲食品类的双位数增长;内容电商则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互动,提高了乳品及饮料类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当然,需要看到的是,传统批发渠道和现代渠道仍受到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与不久前刚大举收购三家供应链企业的三只松鼠类似,平台化与并购能力,是旺旺下一步的一个重要课题。


报告期内,旺旺内容电商的品牌直播活动和OEM渠道的高速增长,反映出公司在供需匹配和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家拥有丰富现金储备的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旺旺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总额超过人民币150亿元,为并购和战略扩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并购方面,凭借充足的资金和行业经验,旺旺可以通过并购整合进入新市场或拓展新产品品类;而在国内市场,通过整合中小型食品企业,旺旺可以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能力,从而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传统企业如旺旺,数十年来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信赖在市场中扎根,形成了积累。尤其是在危机公关方面,旺旺的化解方式无疑为年轻品牌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样本。品牌的成长,不仅需要快速反应的敏锐,更需要深耕消费者关系的智慧。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食品内参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