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尽管各品牌奶粉配方差异不大,但若要占领市场,奶粉企业均在“可选择成分”上大动脑筋。
这些“可选择成分”往往被企业冠以“特别”二字,以增加噱头。各大品牌的奶粉企业最喜欢打的一个擦边球是,某种成分有益,就等于奶粉有益,喝了奶粉宝宝就能直接获得这种好处。
一个例子是,DHA可以补脑,则加入了DHA的奶粉也有益智作用,能使宝宝增强记忆力,变聪明。还有某奶粉品牌称,其添加的国际专利益生元组合,“是真正能够模拟母乳中天然存在的益生元的独特配方”,“能天然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延续母乳的保护”等。
不仅如此,添加越多特别配方成分的奶粉也会越贵。2013年,国内300元以上的超高端奶粉市场增长逾八成,远超于其他价格区间。2007年起,众多国内乳品企业,就已开始向传统国外品牌占领的国内中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发起进攻。
以近年来常出现在高端奶粉里的OPO脂肪(一种经过技术改造,更贴近于母乳结构的脂肪)为例,国内企业通过申请新资源食品(指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食品,多为保健品)作为营养物质添加到配方奶粉里。
因为这类脂肪和母乳的脂肪结构类似,可以更好地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而广受欢迎。
最早引进OPO脂肪的一家中国乳品企业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国外早就在用了,但我们想把这个引到国内开辟高端市场,价格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据他介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乳粉只占到20%,乳清粉30%,剩下的都是各类添加的营养物质。“本来添加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为了找到新的卖点和竞争力,大家都去研究国外到底添加了哪些。”
和药品一样,国外新成分的研发过程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即使是购买国外的技术、原料,运用到本国产品上,也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改进。因此,真正添加的新配方并不是价格增加的关键。关键是,从寻找到这一新配方,到应用这一艰难过程的附加成本。
因此,一旦奶粉企业找到了新的配方,并且应用成功,价格就会陡升。现在,市场上凡添加了OPO脂肪的奶粉,如合生元、贝因美、惠氏等品牌的高端系列,一罐价格都会在300-400元。
“原料会贵,但也有理由卖个好价钱。”上述高管毫不掩饰成分添加带来的市场价值。
配方越多元,未必越好
从商家利益角度,特别配方的提出是为了大打商业概念,而从营养学的角度,配方越多元,未必越好。
“营养是整体的效果,如果你不缺这个,吃了不一定有效果。如果你缺,可能才会有效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愿意用木桶原理来解释——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水桶的容量,同样,最缺乏的营养素,才决定孩子营养的整体均衡度。
范志红不建议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缺乏这样那样的营养素,“只要孩子看起来活泼健康,整体状态很好,就证明是健康的,不用单纯计较体重和身高。”
但即便这些成分都非常有益,也不代表每家企业都能做好。
据了解,现阶段,我国仍以产品质量检验为主要手段,而乳及乳制品富含的蛋白脂肪维生素生物活性肽等,极易受到养殖环境、加工操作和储运过程的影响,一些富含营养的配方成分,极有可能在一系列的操作后反而改变了功能结构。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全球婴幼儿奶粉的营养指标基本一致,国际公认可以添加的营养元素也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证据和科学论证。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丁宗一,也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核心组成员,他曾参与了2007年的CODEX标准修订。在当年讨论时,丁宗一所在的专家组就得出结论,婴儿配方粉中成分的含量应达到营养的目的或产生其他益处,在加入非必需成分或所加成分的含量超出必需量后,会增加婴儿代谢和其他生理功能的负担。2012年4月,一度被誉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的牛初乳,就因缺乏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资料,被我国卫生部门禁止添加在婴幼儿奶粉中。
“不是都添加进去了就是好,怎么添加,添加多少,怎么混合,这些技术问题直接会影响到奶粉最终的营养质量。”陈渝说道。
母乳研究严重滞后
事实上,在商业推动配方不断多元和进入市场的背后,隐藏着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真问题——我国的母乳研究严重滞后。这才是导致企业无法自主创新,只能照搬国外的真正原因。
相比发达国家来说,在婴幼儿奶粉的研发上,中国差距明显。大家都知道通过分析理化指标和细胞学研究,通过人及动物实验和连锁实验证明产品的有效性,证明适合人种,适合本国人才是最有效的。但这种有效性,几乎从未证明过。
以母乳及产品效果的研究为例,国内道路漫长。陈历俊此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中国现有对母乳的研究,大多用的还是1980年代的数据,主要关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而国外奶粉大品牌都在持续研究母乳,让产品不仅模拟母乳的组成,还模拟母乳喂养效果。
“说实话,一千万根本不多,很多设备都是几百万的。”陈渝说。
国外母乳库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美国有6个国家级乳品研究中心,每卖一磅牛奶就会提取1美分用于乳品科学研究。中国直到2013年,才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与南京成立了两家母乳库,数据严重不足。
“在没有做成之前,就先学着国外的。”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乳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罗永康说。
事实上,在验证婴儿配方奶粉安全性、营养学益处和适宜性方面,婴幼儿喂养试验的跟踪调查必不可少。
一个例子是,某欧美奶粉品牌,在每次配方改进时,都要对超过一万名婴儿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内容包括婴幼儿存活率、骨骼发育、消化系统、大脑发育和免疫系统等诸多方面,不仅考虑配方奶粉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全方位考虑奶粉对智力、免疫,甚至啼哭、吐奶和大便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也是三元的研发项目中提及的内容,这一项目不仅包括对母乳成分组成的分析、营养代谢的研究,也包括对产品奶粉喂养效果的跟踪调查。
但一些专家对项目实施难度提出了担心。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幼儿喂养试验调查很不容易,要求幼儿身体素质很相似(最好双胞胎)、生活方式基本完全相同,而且要几年的观察检查。
在丁宗一看来,这一切都是儿科的基础工作,企业很难完成。要制定符合中国婴幼儿的配方粉,有赖于儿科临床研究的生长发育数据,据此判断营养需求,再做界值点划定。
“配方不应该是企业做出来,而应该是研究婴幼儿特殊营养的医生。”中国奶业协会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也同意上述观点。
当然,在更多营养学者的眼中,配方奶粉可能没有想的那么重要。
范志红提醒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母乳喂养到两岁,实际上6个月以后就可以吃天然食物了,奶不再是主要的营养来源,合理膳食就能满足幼儿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一两岁时,鲜奶、酸奶都可以饮用,奶粉基本上不需要了。“但奶粉商希望你吃一辈子奶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