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说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
而是飞跃地平线就在眼前
我还要排两小时的队......”
很多人在出去游玩的时候,
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
排队三小时,刺激三十秒。
说起排队这件事,
每次排队都觉得内心进行了800回合的斗争,
“这个队短一点?”
“诶,好像那边更快一点?”
(这图我能看5分钟)
最后总是最后一个付款的,
真的让人很绝望。
如果说一天最浪费时间的事情是什么?
毫无疑问的是:排队!
命运如此多舛,排队实在辛酸
出门堵车排队,吃饭等餐排队
关于排队这件事,
“星巴克”和“麦当劳”可以说是两大标杆,
你有没有发现?
星巴克是横着排队,而麦当劳竖着排?
一切都是星巴克的使命问题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
星巴克的队伍的画风是这样的。
其实早在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
西雅图派克市场,
他们就已经在这样子排队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星巴克的血液流淌着社交的基因,
而社交,
是人这种社会性动物无法抗拒的。
星巴克有自己的公司使命:
当冰淇淋君第一次看到的时候,
也只是看着玩玩。
使命这种东西,都是看着高逼格,
实际的内核只有一个——
赚钱赚钱赚钱赚钱....
但是星巴克似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因为它确实利用制度和设计的力量,
践行了他所谓的使命。
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
有别于家和办公室的“第三空间”。
可能有人说,
一个排队跟公司文化使命有什么关系?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排队的“内幕”,
这些其实都经过设计和考量的。
从技术上看横着排队,
一方面是顾客与顾客之间会产生交流,
可能是直接的搭讪,
也可能是隐性的交流。
其二,
最重要的当然是优化购物体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
缓解焦虑感
当顾客站在柜台旁边,很清楚的看到墙上的商品价目单,而不用担心视线被排在前面的顾客阻挡。
挑选的时候能打发时间(或者看到柜台里忙碌的工作人员),有效压抑排队等候的烦躁。
反之,影响视野的排队加深顾客的焦虑感。
仪式化观感
横着的吧台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制作流程展示,可以看到咖啡师操作的全过程。
通过饮品制作仪式化的过程让顾客潜在而自主的在心里提升这杯饮品的价值:嗯,这杯饮料做起来很麻烦,确实值这个价格。
避免制造拥挤感
员工的作业吧台是横向的流水线,所以顾客在面对吧台左侧排队,而在右边取咖啡,形成秩序可以避免走道拥堵。
送餐口有一排座位
这是为了鼓励顾客和吧员交流而设置的
也有人称这是「家属区」
这样的配置,更层次巩固了星巴克所传递的文化
那么,麦当劳为什么竖着排队?
麦当劳作为快餐业的鼻祖
力图营造更热闹、快节奏的氛围
纵向排队,顾客之间是背与面的接触
“看不见头” 的等待 + 快节奏就餐方式
刚好迎合了麦当劳的调性
竖着排队,会让顾客产生焦虑感
在后面排队的时候会想前面怎么这么磨叽
轮到自己点餐的时候
总会觉得后面排队的人会不耐烦
所以点餐速度会非常快
感觉大家点餐都是火急火燎的
开始以为是饿了,其实这和用户心理有关。
提醒顾客尽早作出决策。
麦当劳店面往往在门口就贴出了
当日推荐的套餐组合,
并把主推产品贴在室内
(现在更有屏幕点单加快点餐效率)
减少服务员移动
你有没有发现工作人员基本都是
回个头就能把炸鸡汉堡装在你的餐盘里,
最远就是去做个甜筒,
总共距离没有几步远。
不管是横着排队的星巴克还是竖着排队的麦当劳,
在排队方面,大佬们就经过了这么多的考量,
除了定位了餐厅的文化和使命外
其实早就摸透了顾客的心思。
不过,这种小心机仅仅局限于餐饮,
这排队设计要是用在交通上,
遇上早晚高峰,
什么样的排队设计都得黄。
地铁本来的排队设计是八字的
奉行“先下后上”原则
八字是上车人的排队队列
可是朋友,
你坐过早上七点多上海的地铁吗?
或者,
你坐过晚上五六点的班车吗?
为了解决上车难的问题,
日本还催生出了一个职业——推乘客专员
这不是笑话
你再看图感受一下
当然了,除了这样有规矩的排队,
世间还有一个地方,
他们的排队规律毫无章法可循。
如今冰淇淋君就在这样的高峰人海里煎熬着,
很多时候“设计”是在的,
可是奈何我们中国人口密度太大,
很多人把“设计”打破了。
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尊重设计师的“设计”,
也希望设计师可以更好的结合现状
出一个更好的设计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