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行业深度研究

中国食品设备网
2013.11.06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不再满足于充饥对菜肴风味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为调味品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由于饮食和口味的不同不同国家的调味品也有所不同东方酱料讲究传统日本、韩国酱油第一品牌均为本土品牌这就为营销强势的外资企业设置了高门槛。

过去10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提升带动了调味品整体的快速发展调味品行业收入、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0%26%。未来10更好的味觉体验、结构升级将成为调味品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家庭消费升级将更为明显味觉体验诉求例如增鲜提味带动家庭调味品消费升级食品安全诉求使人们更重视品牌、愿意支付溢价细分用途和便捷诉求带动调味品保有量和消费单价的增长。

2、调味品零售单价低、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比重低有升级空间。与猪肉、高端牛奶相比一公斤酱油的价格较低。06-11年酱油、醋行业年均价格涨幅(主要为结构升级带动)分别为4%6%

3、借鉴日韩经验中国调味品尚处结构调整的初级阶段。日本、韩国消费者对调味品非常讲究不仅关注口味、细分用途而且讲究酿造工艺偏好纯天然酿造、零添加的产品也愿意对此支付溢价。韩国酱油零售价多数为17-18/500ml而中国酱油价格介于5-8/500ml

12年调味品CR5仅为8.55%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且发生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不大。2012年全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收入2059亿元全国前五大品牌(海天、太太乐、老干妈、李锦记、美味鲜)按销售收入测算的市占率仅为8.55%集中度低于全球市场(CR520%)以及美国(CR53g%)、日本(CRlO41%)等。未来食品安全诉求、成本压力、产能扩张和并购将使行业向龙头品牌集中。调味品为口碑和习惯性消费且龙头企业海天推行双轨制”(产品上行、渠道下行)以市场养市场竞争较为理性。

细分子行业看好分辨率高的传统调味品优先选择酱油、醋其次是调味酱、榨菜。传统调味品(包括酱油、醋类、榨菜和调味酱等与此相对的新式调味品包括鸡精、某些香辛料等舶来品)制造上强调时间的价值或者产地属性受海外替代品的威胁较小。从味觉体验的角度看分辨率越高的子行业越容易发生消费升级。

酱油细分意识逐渐养成生抽、高档产品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沿海一线城市酱油通用意识在下降家庭保有2瓶或以上酱油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生抽、老抽(生抽以外的酱油统称为老抽)的消费量比例约为37更营养美味的生抽占比将提升3年后比例有望达到55

具备产地底蕴集中度最低高端化和醋类衍生品潜力大。醋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四大产地品牌但集中度低按产量测算CR5占比17%行业有待整合。因此如果营销得当的话醋的高端化潜力更大。

调味酱口味决定销路是龙头企业品类拓展的优先选择。对调味酱来说口味是消费者选择的首要理由只要口味对路就不愁销路。同时由于调味酱的原料和销售渠道可与酱醋共享毛利较高、创新空间大是酱醋类龙头企业进行品类拓展的优先选择。海天、李锦记、欣和等都推出了调味酱。

榨菜乌江品牌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提升空间。榨菜销售单价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为食品安全支付溢价。

涪陵榨菜的乌江牌榨菜市场占有率第一但仅为13.6%随着渠道的下沉市占率有望提升。

依次推荐中炬(产品定位高端、增长快)、涪陵榨菜(渠道下沉效果显现)、加加食品(估值低、明年也有产能释放和新品推广)、恒顺醋业(有品牌底蕴)同时建议积极关注拟上市的海天股份。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中国食品设备网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