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咖啡研发只能拼糖浆了吗?

咖啡工
2023.08.22
咖啡创新的本质,是为了让咖啡能被更多消费者所接纳和认知。

来源:咖啡工房(ID:cafe_style)


近几年,咖啡圈推陈出新的速度持续攀升,使用风味糖浆的频率更是变高了不少。


几个世纪以来,糖始终是人们喝咖啡时的重要伴侣之一。过去,咖啡豆主要以黑黢黢的深烘焙生产,且萃取方式单一,浓、焦、苦就是那时大家对咖啡的普遍认知。


为了让齁苦的咖啡更易入口,人们会按照饮食习惯酌情添加辅料,其中糖的使用最为广泛。第一次喝黑咖啡往里加糖/奶,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喜甜怕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口味有了更多的追求,传统的调味剂开始加入创新的元素。在此基础上,风味型糖浆得以成型,也慢慢被大家引用到调饮的用料上。据了解,风味糖浆在国内的发展使用,主要是从调酒开始的,像常见的莫林就是较早一批进入内地市场的国际品牌,起初多被调酒师运用到鸡尾酒的研发调制中。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星巴克率先往奶咖里加入焦糖酱和香草糖浆,推出了焦糖玛奇朵等花式咖啡,“咖啡+奶+风味复配”诞生的风味型意式奶咖开始风靡,也成为了许多人初次接触咖啡的入门款。


据资料介绍,风味糖浆,是指糖度在60~70brix,主要以液态糖为基底、加入水果萃取物与食用香精,用来增加饮品风味的糖浆,一般可分为咖啡师用与调酒师用两大系统。由于咖啡基底本身的风味调性较强,所以调制花式咖啡的糖浆风味主要为奶香型、糖香型、坚果型。从行业内使用情况来看,香草、焦糖等基础风味的糖浆居多。


咖啡随着近几年创新力提升,糖浆的使用类型和花样也不断翻新,越来越多的味型概念被加入到糖浆中,进而成为创意花式咖啡开发的一大方向。比如太妃糖、桂花、海盐,以及各种水果风味等,都是如今在咖啡馆或连锁门店相对比较容易找到的调配风味糖浆。搭配上奶类作基底,它们即中和了咖啡的苦,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定制化”的选择。



但当大街小巷都是那几款糖浆类型时,消费者的咖啡审美早进入了疲惫期。于是,连锁咖啡品牌使出浑身解数开始卷起来,主要体现在上新快、风味多、味道甜等三个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同类型产品上线,创意咖啡的延展似乎变得越来越像一道固定的数学公式:咖啡+奶/预制饮料+糖浆。


众观这几年连锁门店的上新类型,不是换奶,就是改成果饮做基底,连奶茶里的小料也成为了品牌们拿来撬动消费者的创新点。此时,风味糖浆不再只是丰富味道的角色,更多是为了直接让这杯咖啡“变甜”,个别新品甚至就是靠那几泵糖浆的甜味撑起的。



因此,很多风味拿铁在点单时,是没有无糖这个选项的,因为一旦选了无糖,所谓橙子风味、西瓜风味、栀子花风味……就随着糖浆“消失了”,咖啡也变成了一杯普通拿铁。过去每当提到咖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苦”,但如今咖啡店卖得很火的几个爆款,其实已经更像甜味饮料,反而经常被人抱怨说齁甜。


随着“咖啡奶茶化”成为大势所趋,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大部分年轻人的确“吃不了苦”。但换一个角度看待,咖啡创新的本质,是为了让咖啡能被更多消费者所接纳和认知,而“咖啡奶茶化”能让更多人尝试、复购咖啡,扩大受众群体。所以,品牌们不断推出各式“甜咖啡”,其实也在无形中培养人们喝咖啡的习惯,同时为市场教育打下基础。


食品创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咖啡工
回顶部
评论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
微信公众号
Foodaily每日食品
扫码关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