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食品板(ID:tyjspb)
近两年,量贩零食店的发展势不可挡。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截至2023年10月,量贩零食店数量已经突破2.2万家,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5万家。而据华创证券测算,全国零食量贩店未来预计会达到5~6万家。
作为迅速“蹿红”的新兴业态,量贩零食店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在行业内,关于量贩零食店有两次“大论战”:
一是,在行业爆发初期,量贩零食店是否“正确”曾引发争论。
“薄利多销”是量贩零食业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头部平台凭借规模优势,获得较强的议价权。这也是最初许多品牌方,对量贩零食店抱持观望与怀疑态度的原因。
但事实证明,量贩零食店确实为品牌方带来了确定性的增量,盐津铺子、劲仔食品、甘源食品等较早拥抱量贩零食店的企业,成为近两年行业内的增长标杆。
二是现在,在行业发展的新时期,量贩零食店是否“长远”再次引发争论。
今年以来,量贩零食店的分布愈发密集,加之实体经济整体笼罩在悲观情绪之下,一些质疑与唱衰的声音悄然浮现。有些业内人士甚至预测,量贩零食店的红利已然耗尽,门店的过度扩张必将引发大规模的“闭店潮”,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事实果真如此吗?透过表象来看其实不然。短期内的市场加密可能会影响部分门店的经营,但对头部企业而言,不断加密的门店在当地市场更能形成品牌势能,当市场竞争分出胜负之日时,加盟商将获取更高的市场收益。而中小品牌则会在行业竞争中选择向头部企业靠拢,或是弃牌出局。洗牌之后,行业格局将进一步稳定。巨头将获取行业最核心、最丰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
在聚焦量贩零食店本身的讨论之外,或许可以通过中国零售发展史上的其他业态,推测量贩零食店的发展方向。社区团购与连锁药店两个异业业态,可以对标量贩零食店的发展。先说观点:
1、量贩零食店不会像社区团购一样,高开低走;
2、量贩零食店会像连锁药店一样,成为线下零售的基础业态;
3、趋势展望:量贩零食店活不成别人的样子,而是活出自己的样子。
观点一:
量贩零食店不会像社区团购一样,高开低走
社区团购起源于湖南长沙,通过“预售+集采+自提”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的“菜篮子”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发展至巅峰时,全国有超300家社区团购平台竞争。
量贩零食与社区团购有共同点:一是,直采直销的模式,是供应链效率的升级和优化;二是,均兴起于社区经济,并快速向下渗透;三是,短时间快速爆发,形成了头部平台vs地方平台的格局。最关键的一点是,二者在爆发期竞争都十分激烈,“价格”是竞争的主要手段。
在烧钱补贴大战之后,社区团购最终走向了下坡路。尤其是依托于互联网巨头的头部平台,经历了关城撤仓、战略收缩,甚至全面退市。社区团购之所以没有向上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盈利”。
一个客观规律是,不管什么业态什么模式,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相对稳定地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时,整个业态或者模式才会实际存在下去。
而社区团购在激烈拼杀时,头部平台为了争夺市场,牺牲利润换流量。在烧掉千亿资金之后,社区团购迎来了转折点。头部平台只能一边向商家“要”毛利,一边将“大刀”挥向团长。最终商家撤退、团长撤退,消费者不满意,走向了下坡路。
但量贩零食业态则不同。目前跑在头部的全国性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资本的助力。但无论是发展初期,还是跑马圈地的竞争时期,都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向上发展。
量贩零食平台基本上都是在单店模型跑通,并且具有造血能力后,开启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复制与扩张。在这个进程中,产业上下游均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消费者也可以“多快好省”地买到零食,这是量贩零食业态长远发展的根本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鸣鸣很忙集团2023年总营收突破2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1亿元。这一赛道的另一头部万辰集团,即便近两年竞争如此激烈,其最新财报显示量贩零食业务盈利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量贩零食店与社区团购虽有相近之处,但商业模式有着本质不同,所以二者的结局必然不同。
观点二:
量贩零食店会像连锁药店一样,成为线下零售的基础业态
量贩零食店是规模化经营的一种连锁业态,从这个角度来看,连锁药店与其有相同的特征:可复制、规模赋能、产品+服务。
“可复制”,是将单店盈利模型和优势要素资源复制共享到更多的门店;“规模赋能”,是以规模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产品+服务”,是消费者在购买到产品之外,还可以得到“多快好省”的购物体验。
我国连锁药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起源于广东,快速蔓延至全国。2000年之前,连锁药店多以直营为主;2000年,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大企业纷纷进军连锁药店,开始采取加盟的形式拓店。
其中,金象大药房率先抛出一系列特许加盟的优厚条件,门店数量快速从几十家到上百家。随后,多家企业跟进效仿,进行跑马圈地式的扩张。2003年,连锁药店数量猛增至16万家,进入群雄并起的平价时代。
随着连锁药店的加盟数量越来越多,市场饱和、拼价严重等问题凸显。2005年,药店多元化的思潮涌进国内,连锁药店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定位的多元化发展之路。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放慢,但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
现在,连锁药店行业门店总规模出现拐点,但是头部连锁企业的扩张步伐不停。据今年半年报,大参林、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上半年分别净增门店2077家、1486家、1395家和1036家。
连锁药店的发展路径印证了两个规律:第一,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都会存在非理性竞争行为,但“内卷”不能破局,找到差异才是核心战略;第二,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短时间内或者局部的“闭店”一定存在,但企业的兼并整合不会停止,市场的集中度还在提升,速度还会越来越快。
这两个规律在客观上回应了量贩零食店当前面临的争议。从爆发式增长回归到有序发展,从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行业必将迎来洗牌;洗牌之后,赛道内企业的竞争力更强、行业格局也会更加集中稳固。
在商业模式上,量贩零食店和连锁药店有相近之处。在经营品类上,二者满足的都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中国零食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头豹研究院2024年3月发布的报告以及《2022年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近7年来中国休闲零食市场每年的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1%以上,预测2027年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达到23859.9亿元。瞄准2.3万亿“刚需生意”,量贩零食店会像连锁药店一样,成为线下零售的基础业态。
观点三:
量贩零食活不成别人的样子,而是活出自己的样子
如果以“量贩零食赛道出现万店品牌”为标志,量贩零食行业发展已经跨越跑马圈地的阶段。万店品牌的出现,也让量贩零食行业更加具有故事性和想象力。量贩零食店的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
“量贩”的本质是硬折扣,是商品通过供应链革命、标准化和规模效应形成相对低价,吸引市场和消费者对于业态的关注;“零食”则是新刚需,作为生活中的“第四餐”,正在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使得量贩零食店不同于任何一种业态,其发展逻辑也绝不是“切割其他渠道生意”那么简单。随着行业加速整合,格局初定,平台经营能力也在持续分化。目前来看,量贩零食店有三个演进方向:
第一,自研食品。对于量贩零食店而言,自研食品无疑是一条充满潜力的发展路径。通过链接终端消费者与上游供应商,头部企业有能力依托更清晰的市场用户画像,开发独具特色的自有品牌零食,从而更好控制品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第二,综合性零售店。许多量贩零食店已经开始扩充品类,除了在零食外增加调味品、生鲜等类目外,还增加了潮玩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零食+N”的方式,用高频品类带动低频品类的销量,做用户的“留量”而非“流量”。
第三,零食出海。新消费国货出海是近年来热度不断的话题之一,诸如喜茶、茶百道等茶饮品牌凭借自身成熟的运营模式与强大供应链,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当未来量贩零食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之后,具备供应链与渠道优势的头部企业是否也会尝试“零食出海”,将是一条充满想象力的路线。
当然,无论是扩充品类,打造硬折扣超市,还是创造价值,打造专业化门店,最终都是为了提升门店用户黏性,实现长效盈利。未来量贩零食业态究竟会走向何方,还需要时间和市场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量贩零食不会活成谁的样子,而是活成新的样子。
赛点已至、终局未来,关于量贩零食的争议和猜想仍在继续。您如何判断这个业态的发展方向?期待更多业内人士的互动与讨论。
评论